Google 發布了一款目前「最好」的 ARCore 地理應用,不過蘋果早就做過了

比 iPhone X 更具顛覆性?蘋果 ARKit 要撬動整個 AR 產業 | 深度解讀
布道者蘋果。
蘋果再一次讓人們驚嘆于科技帶來的神奇想象力。
北京時間 9 月 13 日凌晨 1 點,在蘋果新總部 Apple Park 史蒂夫·喬布斯劇院,大家期待已久的 iPhone 8 和 iPhone X 終于正式亮相。除了早已刷爆朋友圈的異形全面屏外,新款 iPhone 還有一個萬眾期待的功能,那就是 AR。
第一款真正為 AR 打造的蘋果手機
發布會現場,蘋果營銷高級副總裁 Philip Schiller 演示了四款基于 ARKit 打造的應用:來自中國上海團隊 Directive Games 的即時對戰游戲『The Machines』,由 Pixel Toys 公司制作的虛擬對戰游戲『Warhammer 40k:Free Blade』,由 MLB(美國職棒大聯盟)推出的賽事直播應用『At Bat』,以及能在手機上顯示星座信息的『Skyguid』。

在現場『The Machines』的演示我們能看到,相較于傳統的純虛擬游戲 ,AR 將現實世界變為游戲場景,三維畫面能帶來更強的沉浸感及全新的線下社交體驗。當然,ARKit 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它可以探測到像地板和桌子這樣的水平表面,卻無法探測像墻那樣垂直的表面。
除了游戲,另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功能便是 Animoji 增強現實表情包 。Animoji 運用 iPhone X 的深感(True Depth)攝像頭來追蹤五十多個面部動作并進行實時處理。有十二款表情可以進行這樣的個人定制,比如熊貓、機器人、獨角獸和很火的便便表情。

隨著這種趣味性的 3D 動畫覆蓋大量的蘋果用戶 ,AR 的內容可視化將會成為廣告植入的沃土,并可能會擴散到零售、體育、娛樂等行業,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

此外 ,iPhone X 相機里也加入了一些 AR 濾鏡功能,通過 3D 相機識別臉部特征,內部算法會自動生成臉部模型,能精準的跟蹤用戶面部表情,并佩戴上合適的面具。

可以說 ,AR 技術幾乎滲透入了新 iPhone 的每一個圖像相關的處理環節,這得益于蘋果全套硬件體系的支持:
不僅有專門為 AR 設計校準的攝像系統,全新 A11 仿生芯片、陀螺儀、加速器,以及專用的 ISP(圖像處理器)等硬件基礎也為 AR 功能保駕護航,使得其能實現精準的動作追蹤及場景識別。用 Philip Schiller 的話說,新 iPhone 是「第一款真正為 AR 打造的智能手機」。
七年潛伏布局,三大優勢,ARKit 引爆 AR 市場
自 2010 年起,蘋果開始陸續收購了大量 AR 技術相關公司。早期的收購聚焦在面部識別、空間感知、結構光識別這些底層技術領域;而到了 2015 年,蘋果的 AR 布局開始明朗化,收購的策略也更加具有針對性,相繼收購了 AR SDK 軟件開發公司 Metaio,及 AR 硬件公司 SensoMotoric。

2016 年初,蘋果被曝秘密組建了一個研發團隊,對 AR 相關技術進行商業化應用開發,該團隊由前杜比執行副總裁 Mike Rockwell 負責。那之后,蘋果不斷從其他軟硬部門調人前往 AR 團隊,也從亞馬遜、微軟等其他平臺公司招攬了不少人才。
據彭博社的報道,如今蘋果 AR 團隊已經成長為一個 1500 人的團隊,聚集了各路軟硬件專家。而在 2016 年蘋果公司總收入同比下降 7% 的情況下,在 AR、VR 等技術研究的資金卻同比增長 21%,達到 104 億美元。

至于為什么積淀了七年才出招?第一是蘋果的產品文化決定的,蘋果習慣將產品打磨到極致才會推出,一旦出手便是一招致勝;第二則是隨著深度相機及 AI 算法等軟硬件的成熟 ,AR 產業達到了一個適合投入應用的時機。
正如蘋果高級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所說:「ARKit 一旦正式推出,一夜之間便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 AR 平臺。」蘋果對這個領域信心十足。
這并非一句空話,背靠蘋果這顆大樹,ARKit 有許多先天優勢:
1、 龐大的用戶基數 :iPhone 去年銷量已經超過 10 億,活躍用戶數約為 8 億,預計到今年年底能使用 ARKit 的設備(硬件要求是 A9 處理器,即 iPone 6s 及后發布的版本)數量高達 5.8 億臺,按照保守估計的 25%有效用戶轉化率,全球大概會有 1. 45 億 AR 用戶。

2、 統一的操作系統:相較于其他手機系統,蘋果用戶系統更新較為及時統一。蘋果開發者網站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 7 月 28 日,采用iOS 10 系統的設備占據所有 iOS 設備的 87%,iOS 9 系統份額則為 10% 。伴隨著大量用戶將手機系統更新到 iOS 11,ARKit 自然會被用戶接受并嘗試使用。
3、 硬件配置:與安卓體系不同,蘋果手機硬件體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保證了同代產品硬件統一,硬件產品更新有序。除了 IMU(慣性測量單元),蘋果也為 AR 定制了專門的深度相機、A 11 芯片 、ISP 等新型硬件配置。
軟硬件的高度協調統一,是蘋果相較于谷歌與微軟等大玩家最大的優勢。蘋果本身掌握著世界頂尖的軟件、硬件技術,也擁有巨大的 iOS 設備存量及多年生態服務經驗,能提供給開發商更完整的開發環境。與專用的移動 AR 不同的是,目前蘋果 AR 是基于 iPhone,消費者們暫時無需購置額外的硬件,顯然這種用戶轉化率會更高。
一場由蘋果發起的「自我革命」
伴隨著 iOS 11 的升級 , ARKit 能做到在幾天的時間內覆蓋到上億的蘋果用戶。這也讓很多 AR 相關產業鏈的商家欣喜若狂,并開始挖掘其中潛藏的商機。
由于已經有了『口袋妖怪』的成功范例,很多 AR 開發商將目光投向了游戲領域。「在 iOS 11 正式推出之前,大家都在瘋狂加班搶占灘頭,誰也不知道彼此在搞什么秘密武器。」手游公司 Directive Games 的制作人張竹云在接受采訪時如此形容業內的緊張狀態。
而隨著 ARKit 向多方垂直應用領域深度滲透,人們也看見 AR 可能在家居、購物、教育、營銷等游戲之外領域發展的潛力,并且不少公司已經提前有了行動,例如宜家推出了家居應用Ikea Place。

宜家數字化轉型業務負責人 Michael Valdsgaard 表示,這家零售巨頭的 70 名員工用了九個半星期,夜以繼日地研究如何應用ARKit。
最終,他們推出了 Ikea Place,這款應用允許客戶在家中測試數字版宜家家具:用戶只需將攝像頭對準家里任何地方,選取想要購置的家具進行放置,就能看到這款家具在室內的裝配效果,直到效果滿意后再付錢。
Michael Valdsgaard 認為蘋果的 ARKit 非常好用,盡管沒有應用特殊的空間傳感器,但是它對空間尺寸預估的精確度能達到 98%。
有人將 ARKit 的推出描述為蘋果的一場「自我革命」,隨著智能手機市場漸趨飽和,iPhone 很難成為蘋果的長期增長引擎。正如在 2005 年以前蘋果的首要收入來源是 iPod,iPhone 是為了替代 iPod 而生一樣,蘋果也一直在思考可能會替代 iPhone 的新一代計算平臺。
大概這也是蘋果公司 CEO 蒂姆·庫克一直熱衷于 AR 或 VR 設備的原因,他在提到公司的 AR 功能時說道:「這是 iPhone 邁出的一大步」。顯然,也會是 AR 產業邁出的一大步。

蘋果打通 C 端 AR 應用生態圈后,AR 行業將迎來真正拐點?
最早進行 AR 科技研究的并非蘋果,而入局 AR 的巨頭還有很多,例如微軟、谷歌、Facebook、Snapchat……但蘋果才是那個真正打通消費層面的角色。
ARKit 大大降低了 AR 技術的體驗門檻,使得 AR 從特定應用(需要下載專門的 APP)變成一項手機通用性能,成功推動了 AR 在 C 端用戶的商業化落地,形成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 AR 應用生態圈。
深耕工業級 VR 眼鏡研發的 0glass CEO 創始人蘇波認為 ,ARKit (包括后來者 ARCore )的推出將推動 AR 行業迎來拐點,并帶來四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將迅速教育市場,快速解決大眾對 AR 的認知問題;第二,促使 AR 行業如同現在的 IT 行業分化為 B 端與 C 端兩大陣營;第三,手機成為 AR 眼鏡尚未發展成為消費級產品前最好的載體。最后,C 端消費級市場的 AR SDK 可能會演變成為一套操作系統,就如同現在的安卓與蘋果。
在這樣一場由蘋果挑起的「革命」中,我們看見了 AR 在消費端的應用潛力,隨著半導體芯片、電池技術、光學組件工藝的提升 ,AR 產品能否真的成為新一代計算中心,我們拭目以待。
2011年3ds上的魔性換臉游戲Face Raiders用的也是AR技術,想法是老想法了,能不能應用開來還是得看推廣,不得不佩服蘋果在產品線布置上的耐心和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