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T&F 觀點:硬件創新為什么需要設計思維?
最近 FablabShanghai 發布了一篇 “硬件創新為什么需要設計思維?” 文章,文章提到將設計思維運用到開源硬件上的重要性以及 Fablab-Shanghai 在硬件創新中嘗試的介紹。設計思維其實在很多領域都被提及,因為它通俗易懂,易包裝,商業化程度也很不錯,所以在世界各地廣為稱道。
最近 FablabShanghai 發布了一篇 “硬件創新為什么需要設計思維?” 文章,文章提到將設計思維運用到開源硬件上的重要性以及 Fablab-Shanghai 在硬件創新中嘗試的介紹。設計思維其實在很多領域都被提及,因為它通俗易懂,易包裝,商業化程度也很不錯,所以在世界各地廣為稱道。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這篇 “硬件創新為什么需要設計思維?”(文章內容轉自 FablabShanghai,作者@丁峰俊 @周慧明)
在很多硬件創客馬拉松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通常有設計師的團隊有更好的得分。從表面上講,設計師更善于表達,但是其實設計師們更加能夠理解并且定義用戶的需求。設計師以及更具普及性的設計思維在硬件創新中應該有怎樣的地位呢?在上海的創客氛圍和設計氛圍的熏陶下,我們認為硬件的創新需要設計思維,并且分享的同濟大學設計學院的fablab在硬件創新中的實踐,期待跟各位共同探討。
開源硬件和設計思維都具有普世性
開源硬件的本質是通過開源的方式,讓制作硬件的門檻變低,從而普通人也擁有創造的權利。開源硬件正在引領社會的變革,其中比較著名的事件是家用3D打印機的進化和普及,以及日本民間利用開源硬件對福島輻射進行的數據可視化分析。

開源硬件
設計思維是以人為中心的進行創新探索的方法論系統,其發源地是斯坦福大學的D.School。設計師們正在提倡的設計思維是一股新的正在改變世界的思想浪潮。正如Tim Brown在《Change by design》中寫道:設計思維是戰略層面的,它將“設計”拉出設計工作室,并釋放出設計思維的顛覆性和改變游戲規則的潛能。

D.School的設計創新
Makezine的主編Dale、《創客:新工業革命》Chris Anderson等提到人人都是創客的概念,而設計界的大師如Don Norman也提到人人都是設計師。可見開源硬件運動和設計思維思潮這兩件全球性的事件都具有著非常普世的價值,這就證明這兩個不同體系的東西是可以普及給普通人,如果普通人用了兩種能力則可以大大加速硬件創新的步伐。
開源硬件為什么需要設計思維
有句話說得好:當你有一把錘子,你就會把所有的東西都看成釘子。很多對于技術出身的創客,在考慮硬件創新的時候會純粹以技術為中心,這種創新觀念容易被“智能”所綁架,造成其看待問題的局限性。很多人會把產品原型做成各種傳感器的合集,還有很多人做出只滿足他們自己想象出來的需求的產品,另外一些人則看不到技術在各種領域可以帶來的變革。
在整個硬件開發過程中,設計思維作為一種高質量的方法論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以D.School提倡的五步設計思維的方法論為例,其包括Empathize(移情)、Define(定義)、Ideate(頭腦風暴)、Prototype(產品原型化)、Test(測試)。關于Empathize,有Observe(觀察)、Engage(吸引)、Immerse(沉浸)三個步驟,目的是讓大家更多的站在用戶的立場上想問題。Ideate的過程則是對很多看似瘋狂的想法開門,盡可能的產生多數量的想法,然后進行篩選,也就是先發散在聚焦的過程。Test則強調在低保真的原型下,盡可能的傾聽用戶的想法,在決定一個方向之前嘗試不同的想法。關于這五步,設計思維的方法論強調的是,該過程是需要循環迭代的,同時在不同情況下是非線性的過程。

IDEO 提倡的五步設計思維
在社區的建造方面,也有很多設計思維的影子。設計思維強調讓消費者參與產品的設計,很多硬件的開源其實就是更多的讓用戶參與,從而設計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下一代產品。
總的來說,設計思維是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方法論,強調從用戶的立場想問題,并且盡快做出低保真模型進行測試。通過設計思維的應用,創業者可以從用戶的痛點出發,找到洞察點以及可能的機會,進而演化出解決方法和最終的產品。在整個硬件創新的過程中,設計思維這種方法論決定了硬件創新的方向,而開源硬件是放大和實現設計思維所產生的好想法。
Fablab-Shanghai在硬件創新中的嘗試
作為國內第一個Fablab,Fablab-Shanghai位于同濟大學設計與創意學院,我們的使命是以3D打印、開源硬件和開放設計為代表的新工業革命浪潮為立足點,鼓勵跨學科合作,以設計思維引領硬件創新。
目前我們主要在開放夜和創客馬拉松的過程中,注入設計思維,促進硬件創新。開放夜是Fablab一項高質量沙龍,我們的開放夜以設計(思維)和開源硬件軟件的融合為主題。2014年上半年開放夜第一季總共舉辦16期,每場邀請2~5位嘉賓,每期都有設計師和硬件工程師, 這樣可以產生更多的火花。新一季的Fablab開放夜加入了頭腦風暴的環節,針對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等,以設計思維來引導參與者的互動,在此過程中將產生很多有意思的想法,促進創客站在更廣闊的學科背景和生活場景中去思考,進而去用硬件去實現有意義的想法。

同濟設計學院的演講者討論 Biohacking

芬蘭阿爾托大學董事會主席參加開放夜
我們目前在今年七月份還舉辦了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上海站,總共有25個隊伍參賽,其中至少有1/4來自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大的設計師。設計師的介入,讓整個團隊站在更廣闊的視野上思考問題,去思考給誰做硬件產品,做怎樣的硬件產品。其中涌現了很多有意思的團隊,比如給老年人定位的觸感臂環,給聽障兒童發聲訓練的智能設備,跟木偶戲互動的智能產品等。在北京的總決賽中,我們上海賽區的團隊拿到了一個一等獎和全部的二等獎,充分說明了設計師以及設計思維在硬件創新中的作用。

國際化的創客團隊

中美青年創客大賽頒獎現場
目前我們正在策劃的創客馬拉松,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炫技,我們強調了設計思維在創客馬拉松中的作用。我們開發了三個步驟的創客馬拉松,Insight/Ideation/Prototype。Insight過程會做用戶調查以及深度的痛點分析,Ideation將在一定的方法論的指導下讓各位參賽選手腦洞打開,Prototype階段選手們將在開源硬件的幫助下完成最初的產品原型的制作。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嘗試,能夠探討設計思維如何改變硬件創新。
總結
在現在的硬件創新中,設計越來越重要,而我們認為具有普世意義的設計思維和開源硬件這個工具的融合會大大促進硬件創新的步伐。同濟大學的Fablab在開放夜沙龍和硬件創客馬拉松中都在探討和實踐這一命題,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設計思維的意義,讓硬件創新不再被“智能”所綁架。
好了,介紹完關于 Design Thinking 中幾個具體步驟后,我們再回到文章本身。當時,將這個話題拋到群里之后。對于開源硬件邂逅設計思維的話題,群里小伙伴也做了一番討論。為了便于大家閱讀,討論內容做了節選和整理。
關于文章的看法
@Lex yang
好文章呀,智能硬件的應用場景設計,比硬件本身更重要,沒有設計思想的,只能是一堆傳感器的堆積。
@Stoneboy
文中的設計應該是一個廣義的設計理念。?個人以為該文比較空洞,引經據典的去說明了題目的正確性,然后呢?其實大家都明白也認同這個命題,但更期待的是具體的內容,比如說:具有這樣思維的設計師到哪兒去找?怎么培養?如何提升自己去做到?如何管理項目去做到?等等等等,其中任何一個問題可能都足以寫一篇論文!
智能硬件為什么總是找不到真正的痛點
@Lex yang
我一直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科技應該如何服務人類,是綁架,還是釋放,讓人真正的感到舒服。
做技術久了,可能會陷入一個誤區,唯技術論。
@Stoneboy
現在的很多東西都是只顧推新推高不顧用戶體驗,也許解決了一個問題,卻為使用者增加了更多的煩惱。
@阿魚 Jean
好的設計可以優雅地解決一個問題。創客往往只看到問題解決之道,卻不知道如何找到打動用戶付費的優雅。
設計師的首要的能力是代入感與同理心。我不認為很多技術流的 “智能” 里面都有這方面的思維。
@James周慧明
這個是有分工的吧,技術強的人會很專。還沒怎么見過硬件領域工程師+設計師的人,其實各有分工吧。
@阿魚 Jean
解決一個問題的前提是承認它存在。但無論是設計師還是工程師都在夸大自己的重要性。
@銘杰MJ
設計思維,工程思維,客戶思維……創始人的思維決定了產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