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和亞馬遜又「互粉」了,但是兩家巨頭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盤點 Google 2017 的十款硬件,竟然均不「不景氣」,AI 巨獸幾多歡喜幾多愁? | 年度特稿
看似雨露均沾,卻樣樣不精~
2017 年,Google 依舊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科技公司之一。據市場調研機構預計 ,Google 今年的市值高達 7410 億美金,同比增長 39. 3% 。
Google 的利潤來源主要依靠依仗「搜索」及「Android」兩棵大樹,并借此掌握了世界上最大的流量入口,從而獲取巨額的廣告收入(據統計 2017 年 Google 在線廣告營收占到全球市場 44% 的份額)。
然而遺憾的是,這一年 Google 在智能硬件領域里,卻是頻頻疲軟乏力:手機、手表依舊落后于蘋果,智能家居打不過亞馬遜,自動駕駛又深陷泥潭,高管離職跳槽不斷,各種官司扯皮應接不暇……

或許,這也是每一個巨頭公司在面臨戰略轉型時必經的階段。
在本文中,我們系統梳理了 2017 年 Google 在智能手機/電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自動駕駛等四大陣營的表現,希望能借此窺見 Google 這個商業帝國在 2018 的趨勢與動向。
手機和電腦
01. Pixel:銷量持續低迷的智能手機
Google 一手打造的 Android 系統如今獨占智能手機市場八成份額,然而自家 Pixel 系列手機的銷量卻一直是迷之消沉。據 IDC 統計, 2016 年 Pixel 的銷量僅為 55.2 萬部,所占份額不到智能手機市場的百分之一,連華為的零頭都不到。

到了 2017 年下半年,為了推進 Pixel 業務 ,Google 先是耗資 11 億美元收購了 HTC 的 Pixel 手機業務,收納了 HTC 將近 2000 名員工加入 Google;之后在 10 月的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新機型 Pixel 2 及 Pixel 2 XL,這兩款手機被媒體評為最好的 Android 手機;幾個月后又宣布將在印度興建實體店,力促 Piexl 在新興市場銷量的增長。
02. Pixelbook:外表美觀價格昂貴的筆記本
在今年 10 月的發布會上,同樣吸睛的還有 Pixelbook。這款筆記本被譽為最強大的 Chromebook,具備優秀的的電池續航與鍵盤輸入體驗,外表十分美觀。

不過相較于 Windows 和 MacOS 系統 ,ChromeOS 尚未被大眾接受,其配套的軟件數量也遠不及另兩個系統。這款筆記本價格不菲,其頂配版價格高達 1649 美元(折合人民幣 10739 元)。
智能家居
03. Google Home 家族:智能音箱全家桶
2017 年 Google 緊緊追隨亞馬遜 Echo,相繼推出了二代 Google Home、Google Home Max、Google Home Mini,組成了一只智能音箱全家桶。

其中 Mini 走平價親民路線,聚焦于大眾市場,售價僅為 29 美元,對標亞馬遜 Echo dot;而 Max 則十分大氣,主打高端市場,售價高達 299 美元,是目前市場上最貴的智能音箱,對標產品有 HomePod、Sonos One 等。
然而這一年的智能音箱市場依舊是亞馬遜一馬當先,獨占北美 70% 以上的市場份額;此外還冒出了蘋果、微軟、三星 、Sonos 等一系列強敵,智能音箱領域開始變得嘈雜無比。 2017 年智能音箱的故事似乎已經逐漸接近尾聲,明年的 Google Home 又將去向哪里?
04. Nest:沒落的昔日貴族重新現身
2011 年,「iPod 之父 」 Tony Fadell 創建了 Nest,之后 Nest 迅速成為智能家居領域的創業明星。 2014 年 Google 斥資 32 億美元收購了 Nest,然而此后 Nest 的發展卻陷入低迷狀態。

在燒完大把預算,消失于公眾視線一段時間后, 2017 年 8 月 Nest 宣布回歸,并發布了新款恒溫器 Nest Thermostat E。緊接著在 9 月又相繼發布了 AI 攝像頭 Nest Cam IQ Outdoor Camera、智能視頻門鈴 Nest Hello,以及 Nest Secure 家庭安全套裝等一系列智能產品,并表示未來還將推出智能門鎖。
然而 Nest 再也不是曾經的那個天之驕子,在包括 Tony Fadell 在內的創始成員相繼離職后,就再也尋不見曾經的爆品網紅氣質,今年發布的一系列智能產品也是反響平平。
最近有消息透露 Google 將會結束 Nest 的獨立運營,將其整合到智能家居硬件業務中 ,Nest 只怕是終將會泯然眾人矣。
智能穿戴
05. 獨辟蹊徑的無線耳機 — PixelBuds
同在今年 10 月的硬件新品發布會上 ,Google 發布了其首款無線耳機新品 PixelBuds,其最大的賣點是內置了 Google Assistant 語音助手,具備語音對話及翻譯功能,與 Pixel 配對后可支持 40 種語言的實時翻譯。

PixelBuds 可通過藍牙與 Android 手機連接,可通過觸控手勢來實現切換歌曲、調整音量、設定提醒等功能,售價為 159 美元。
根據外媒的使用測評 ,Buds 音質很好,觸控十分靈敏,外觀還算時尚,續航時間也足夠長;但其缺點同樣十分明顯,例如其翻譯功能只能與 Pixel 手機配對使用,尺寸偏大會產生長時間佩戴不適、并非 AirPod 那樣的完全無線設計等。
去年 AirPod 掀起了一股無線智能耳機浪潮, 2018 年這股浪潮怕是會愈演愈烈,會持續涌入更多的競爭者。目前來看,消費者對于 PixelBuds 的評價褒貶不一,其具體的表現會怎樣深圳灣也會持續保持關注。
06. Daydream View:處境尷尬的 AR 頭顯
Daydream 是 Google 在 2016 年 5 月 Google I/O 大會上發布的虛擬現實 VR 生態平臺,隨后 Google 在 2016 年 11 月推出其首款 VR 頭盔 Daydream View。這款頭盔在剛推出時,不少人對其設計做工贊譽有加,稱其為最好的移動 VR 設備。

然而遺憾的是, 2017 年并不是 VR 產業的昌盛之年,反而有衰敗之勢;另外 Daydream View 的手機配對資格認證十分嚴格,至今仍只能支持包括 Pixel 系列在內的十多款手機進行連接體驗。種種原因導致 Daydream View 的市場表現也一直不溫不火。
07. Android Wear:受到排擠的智能手表
Android Wear 初次亮相于 2014 年 3 月,是 Google 專為智能手表打造的操作系統。盡管與 Apple Watch 幾乎同期推出,但 3 年后 Android Wear 手表的表現遠遠不及 Apple Watch。

截止到 2017 年 9 月 ,Apple Watch 總銷量為 3300 萬塊,市場占比達 57%,已經超越 Rolex、Fossil 等成為排名世界第一的手機品牌 ;Google 主導的 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操作系統則被三星 Tizen OS 超過,以 18% 的份額位居第三。
最新消息稱 ,Google 正在尋求往 Android Wear 手表中加入類似 iPhone X 的 3D 深度攝像頭功能,使得消費者可以通過手勢操控控制智能手表;但面臨日益壯大的 Apple Watch,此舉能否奏效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自動駕駛
08. Waymo:進展緩慢的無人駕駛
2016 年 12 月 13 日 ,Alphabet 宣布將 Google 自動駕駛項目拆分為一家獨立運營的公司 Waymo。不過,今年 Waymo 似乎也沒有什么值得舉杯慶祝的重大突破,反而是技術專家高管紛紛離職創業、與 Uber 的專利撕逼大戰等花邊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路人皆知。

當然 ,Google 在自動駕駛這件事上已經耗費了 8 年的時間,投入的研發資金更是不計其數,無論從規模還是實力來看 Waymo 依舊是行業的老大哥。今年 Waymo 的自動駕駛行程已經突破了 400 萬英里,近期又開始實現真正的無人測試。
或許是認識到自動駕駛要想短期內實現落地商用幾乎不可能,Google 2017 年的發展重心更加偏向于基礎技術的研究(如研發 AI 芯片)及人才儲備(如挖走蘋果高管前全球供應鏈經理丹尼爾·穆諾茲管理無人駕駛供應鏈)。
眼看距離 Google 承諾過的 2020 大規模量產無人駕駛計劃越來越近, 2018 年也成為十分關鍵的一年,畢竟這一年要在商業落地上有些實質性的突破,才能給投資方及外界足夠的信心。
其他硬件
09. Pixelbook Pen:可以在 Pixelbook 上繪畫的智能筆

Pixelbook Pen 是 Google 專為 Pixelbook 發布的一款手寫筆,這款手寫筆支持 10ms 延遲 、60 度識別斜角 、2000 級壓感精度,這款手寫筆可以進行一些普通操作或者記筆記、畫畫等等,售價 99 美元。
10. Google Clips:能自動抓拍的 AI 相機

同樣在 10 月 5 日硬件發布會上發的 Google Clips,是一款具備自動抓拍的 AI 相機 。Clips 能依靠機器學習技術來主動識別用戶臉部、表情、和環境照明條件,自動判斷拍攝的場景是否「有趣」,并進行拍攝與存儲。
總結:雨露均沾的 Google,會如何譜寫 2018 年的開篇?
還好 ,Google 有 AI。
2017 年 ,Google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光芒十分耀眼:升級版的 AlphaGo 毫無懸念打敗了世界第一的圍棋選手柯潔,拋售波士頓動力,推出第二代 TPU 挑戰英偉達,發布 Tensor Flow Lite 版,在背景成立 Google AI 中國中心……
Google 這只科技巨獸的一舉一動,仿佛都在牽動著 AI 界的神經。
- 2017 年 Google 大事記

在今年 5 月的 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 ,Google 也正式宣布了從「Mobile First」轉向「AI First」的戰略。相較于蘋果與亞馬遜,Google 目前最大的優勢在于基礎技術的儲備,如 TPU 芯片、深度學習 、AI 算法,并且已在 AI 領域有了深度的布局,并承諾將在 2018 年推動 AI 的落地變現。
這或許能夠彌補 Google 在智能硬件領域「看似雨露均沾,卻樣樣不精」的現狀,希望來年的 Google 能對準焦點,重振王者雄風。
谷歌——看的太遠腿太短,創意和想法是超前的,只可惜沒能把最重要的用戶體驗這一步做好,所以才總是被截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