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深耕線下渠道、優化眼鏡的基礎體驗,百鏡大戰中走出的差異化路徑
上海眼鏡展歸來 + 對話蜂巢界環創始人夏勇峰:智能眼鏡要回歸眼鏡本質,先滿足好看、舒適的基本需求,其次才是智能功能。
2 月 20-22 日期間,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眼鏡業展覽會(簡稱 SIOF)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根據官方的描述,本屆 SIOF 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眼鏡行業展會,吸引了全球超 800 家參展商,聚焦「科技賦能視光未來」,從智能穿戴到數字化服務,展現了眼鏡行業的前沿趨勢。
而從我們的逛展體驗來看,上海眼鏡展與兩個月前深圳眼鏡展有很多不同:
上海展的規模更大,幾乎是深圳展的四倍,包括鏡框、鏡片和原材料在內的硬件制造商、整機設備商、數字驗配方案、線上和線下渠道等,產業鏈更加完整。

△ 上海國際眼鏡業展覽會 2025 / 素材來源:中國眼鏡協會
.jpeg)
△ 深圳國際眼鏡業展覽會 2024 / 粉絲供圖
上海展自去年開始已經有一些智能眼鏡廠商展露的頭角,今年更為突出,包括在主論壇中引入蜂巢科技的演講。
但上海展整體的「智能含量」與深圳展的還是有差距,智能廠商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不能與硬件之都深圳相提并論。


△ 佩戴著界環 AI 眼鏡的博士眼鏡的工作人員(上),博士眼鏡展區的雷鳥和李未可的海報(下)
深圳展和上海、北京、香港的眼鏡展,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但去年是首屆引入智能眼鏡的眼鏡展,三分之一的眼鏡都冠上了智能。眼鏡大小品牌、正規軍、雜牌軍、嫡系部隊、非主流等各種勢力都在擁抱智能;有一定級別的政府專員,包括市府、區府的領導都出席了會議。這一屆眼鏡展能得到如此重視,主要原因是加了智能的部分。在陸遜梯卡(Luxottica)工作多年的吳先生告訴深圳灣。

△ 代表了深圳眼鏡制造行業縮影的雅視光學,繼 2024 年 11 月香港眼鏡展后,在深圳、上海的眼鏡展,繼續推廣「AI Wear 5S」的戰略。
上海展仍有大批的深圳眼鏡工廠參展。走進鏡框展示區,仿佛跌入一片視覺漩渦,數千副各色鏡框層層疊疊的擺滿展臺,糖果色的 29、39、59 的價錢格外醒目。這里分明是華強北電子世界的鏡面投影,只不過二極管與電路板被替換成亞克力與鈦金屬的鏡框叢林。

△ 上海眼鏡展上的深圳眼鏡工廠 | 視頻號:深圳灣號外
遺憾的是,在上海展基本看不到深圳展上那些為傳統眼鏡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廠商的身影,算法、芯片、整機方案商,可能時機不成熟,也可能在魔都參展的性價比不高吧。

△ 上海展上的 AI 拍照攝像眼鏡方案商

△ 深圳展上的 AI 智能眼鏡方案商 / 粉絲供圖
盡管在 AI 智能和 3C 數碼領域,上海展的關注程度不及深圳展更高,但智能眼鏡的展臺卻時常是人流涌現。智能眼鏡的翻譯、拍照、語音聊天等,成為與會者競相體驗的主要功能。
看得出,智能眼鏡憑借科技創新和市場影響力,正在從科技領域跨圈延伸,逐漸成為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和熱議的焦點。

△ 兩位與會者在星紀魅族的展臺前體驗泰語翻譯功能

△ 與會者在雷鳥的展臺前體驗雷鳥 V3 的拍照功能
在本屆上海眼鏡展上,蜂巢科技創始人兼 CEO 夏勇峰在開展當日的中國眼鏡品牌升級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

蜂巢科技還在展會期間,召開了區域代理招商會,積極拓展線下渠道合作伙伴。據透露,目前,界環 AI 音頻眼鏡已進駐全國超 700 家眼鏡門店,其中 70% 為專業眼鏡店。



不久前,蜂巢科技夏勇峰做客深圳灣夜話,就智能眼鏡的核心定位、線下渠道布局、光學鏡和太陽鏡的產業鏈差異,以及拍照功能是否必要、近眼顯示是否必要等技術爭議,做了一番交流。

導讀
我們已經與全國 400 多家頭部眼鏡連鎖店,寶島眼鏡、博士眼鏡、寶視達、精功眼鏡、毛源昌眼鏡、科達眼鏡等品牌達成戰略合作。
用戶對于光學鏡的基本需求,只有兩條:一個是好看,一個是舒服——舒服是指的全天佩戴的舒服,不是兩三個小時,而是一整天的佩戴舒服。
光學鏡+攝像頭,我看不到它邏輯成立的可能性。
光學鏡和墨鏡不僅不存地區差異,在整個產業鏈構成上也有非常大的差異。
未來近眼顯示會很有價值,但是不是現在,現在近眼顯示基本沒啥用。近眼顯示給用戶帶來的價值不足以讓用戶愿意掏這么多錢,然后還要以很高的粘性去日常使用它。
近眼顯示、特別是 MicroLED 加衍射光波導的單色的近眼顯示,只有一個有可能高價值的應用,就是 AI。導航、天氣、通知,都不是很重要。
深耕線下渠道、優化基礎體驗,才能在「百鏡大戰」中走出一條差異化路徑。
1. 線下布局:與傳統眼鏡店深度綁定
深圳灣:智能眼鏡尤其是離消費者最近的智能音頻眼鏡,近年來不僅在數碼店里能看到,還出現在一些線下眼鏡店。智能眼鏡屬于眼鏡行業,還是消費電子行業?
夏勇峰:智能眼鏡屬于眼鏡行業,而非單純的消費電子產品。在這個前提下,要做好智能眼鏡,必須先具備「做好一副傳統眼鏡」的能力。
深圳灣:智能眼鏡與傳統眼鏡行業,是賦能、智能化、產業升級、最終替代的關系嗎?智能眼鏡和傳統眼鏡是雙向奔赴嗎?
夏勇峰:界環是眼鏡品牌,我們的差異化特點就是智能化。我們的確是在做傳統眼鏡的產業升級。
但智能眼鏡與傳統眼鏡行業的關系并非簡單的「替代」,而是技術賦能下的產業升級與雙向互補。
傳統眼鏡店提供的驗光、調整、清潔等本地化服務,是智能眼鏡無法繞過的剛需。智能眼鏡廠商也需要傳統渠道的服務能力和用戶信任。
傳統眼鏡店和眼鏡制造商則通過智能化產品拓展市場,吸引新的客群,提升行業競爭力。
深圳灣:界環眼鏡上市后,過去半年,積極拓展與傳統眼鏡店的合作,收效如何?界環眼鏡對眼鏡門店的價值體驗在哪里?傳統眼鏡門店為什么要上智能眼鏡?
夏勇峰:我們已經與全國 700 多家頭部眼鏡連鎖店,寶島眼鏡、博士眼鏡、寶視達、精功眼鏡、毛源昌眼鏡、科達眼鏡等品牌達成戰略合作,預計今年將超過 1000 家的規模。
界環眼鏡通過「鏡框+鏡片」組合銷售,為門店創造增量收入,通過展陳道具提供眼鏡店客群產品體驗的空間。重體驗、多互動、多對比,門店的反饋是,銷售轉化效果顯著,體驗后更愿意為智能眼鏡買單。

△ 蜂巢科技向線下眼鏡店提供的界環 AI 眼鏡的展陳道具,一度供不應求。
本來顧客到店沒有購買需求,因為界環,發現了很多新的銷售機會,通過體驗了解后都更愿意嘗試并購買。
2. 產品定位:讓智能眼鏡聚焦眼鏡本質
深圳灣:哪些是「做好一副傳統眼鏡」的能力?
夏勇峰:用戶對于光學鏡的基本需求,只有兩條:一個是好看,一個是舒服——舒服是指的全天佩戴的舒服,不是兩三個小時,而是一整天的佩戴舒服。
想要用戶購買智能眼鏡而不是傳統眼鏡,首先就要滿足用戶對于眼鏡的基本需求——好看,舒服。
深圳灣:圍繞著好看和舒服去改造傳統眼鏡,界環非常克制地選擇了音頻這條相對成熟的技術路線。除了在音頻能力上的提升外,還有其他哪些改造的方向?
夏勇峰:智能眼鏡的音頻能力當前仍是用戶剛需,我們圍繞著通話、音樂、AI 通知播報等功能,持續地優化「聽」的體驗。
除此之外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圍繞著滿足「好看、舒服」的基礎體驗,用 3C 的技術改造傳統眼鏡。比如,基礎的電池的研發,把電池的體積做到更小、續航做到更長;鉸鏈的研發,通過對鏡腿開合角度、鼻托曲率等大量參數反復測試與精細調校,做出比傳統眼鏡更好的抱緊力。
在滿足基礎需求之余,界環推出「8 框 14 色」的多款視光鏡框及 2 款墨鏡框,搭配自研專利的快拆結構,一秒換框,平衡智能硬件屬性與時尚配飾功能。

但我們現在也只能達到普通眼鏡的舒適和美觀,我希望未來兩三年的時間里,智能眼鏡能超越傳統眼鏡的美觀,甚至重塑傳統眼鏡的審美,革新眼鏡體驗。
3. 技術爭議:智能眼鏡+拍攝功能,是否要上?
深圳灣:用戶需求優先級排序上,界環似乎并沒有把拍照放在第一位。相比之下,同行紛紛上線帶拍攝功能的智能眼鏡,傳統眼鏡廠商,過去做 AR 眼鏡、VR 和 XR 眼鏡的廠商,做消費電子和手機配件的廠商……都在往眼鏡上加攝像頭。您是如何看待這其中的機遇?
夏勇峰:我不太能看到機遇。光學鏡不適合加攝像頭,而中國是一個以光學鏡為主體的市場。光學鏡+攝像頭,我看不到它邏輯成立的可能性。
不只是第一視角拍攝的畫質要求高的原因,要知道一副光學鏡對于一個近視用戶來說,它比手機還重要。他需要全天佩戴,隨時隨地都不可能把眼鏡摘下來。
從佩戴的角度,眼鏡加了攝像頭,首先,攝像頭降低續航;其次,攝像頭加重眼鏡重量。這兩項都讓佩戴舒適性大打折扣。再次,眼鏡拍照的使用場景有那么多嗎?多到可以讓近視眼鏡用戶摘下眼鏡嗎?

深圳灣:為什么 Meta 在雷朋眼鏡上加了攝像頭就成功了?
夏勇峰:因為是雷朋,雷朋主打的是墨鏡。為什么光學鏡不可以加攝像頭但墨鏡可以?是因為墨鏡在不適合戴眼鏡的場合,可以隨時摘下來。摘下來,正好充電,續航就有了保證。
墨鏡對用戶來說沒有那么重要,墨鏡是可以隨時摘下來的配飾。

深圳灣:墨鏡和光學鏡的打法區別很大嗎?
夏勇峰:中國市場超過一半的人近視,7 億人近視。近視鏡每年的銷量超過 2 億幅,是墨鏡的 7 倍。這個市場最大的主體,最大的空間仍然是光學鏡。
光學鏡和墨鏡不僅不存地區差異,在整個產業鏈構成上也有非常大的差異。
墨鏡是以品牌和產品為主,它跟 3C 產品很像。光學鏡則需要非常重的服務和定制化,倒推過來,就可以理解為什么眼鏡店的品牌占據了產業鏈最大的權重,而不是光學鏡品牌本身。
墨鏡要賣好需要有大牌的背書,光學鏡則必須重視眼鏡店的渠道建設。

△ 寶島眼鏡北京總店內的界環 AI 音頻眼鏡
深圳灣:界環會推出墨鏡款的拍照眼鏡嗎?
夏勇峰:國內暫時不會,海外可能會。
4. 技術爭議:智能眼鏡+近眼顯示,是否要上?
深圳灣:音頻眼鏡的下一站是不是就該上近眼顯示了?
夏勇峰:前面講了,要好看舒服,傳統眼鏡能加的技術就很有限,只有兩個方向:其一是音頻,其二就是光波導的近眼顯示。光波導的近眼顯示只有幾克重,仍然可以滿足眼鏡好看和舒服的要求。
未來近眼顯示會很有價值,但是不是現在,現在近眼顯示基本沒啥用。
純沒用。
為什么?因為用戶天天都把手機揣在兜里,它能提供的便利就是隨時看。有什么樣的「看」可以讓用戶連從兜里把手機掏出來都沒有辦法做到呢?這種場景不是沒有,但非常有限。
近眼顯示給用戶帶來的價值不足以讓用戶愿意掏這么多錢,然后還要以很高的粘性去日常使用它。
深圳灣:那到什么階段才可以往智能眼鏡上加近眼顯示功能?
夏勇峰:智能眼鏡需要加近眼顯示,是因為 AI 有需求。
伴隨著人們對于 AI 的依賴性提高,出現了讓人們每天都要使用的 AI 應用,這時候近眼顯示就需要了。
這時候,音頻眼鏡作為離用戶最近的 AI 硬件,只通過語音交互,帶寬是不夠的,體驗也不好。用戶有高頻剛需的使用場景,而現階段的產品體驗又不能滿足需求,這時候就需要上近眼顯示了。
深圳灣:界環會推出帶近眼顯示功能的 AI 眼鏡嗎?
夏勇峰:近眼顯示、特別是 MicroLED 加衍射光波導的單色的近眼顯示,只有一個有可能高價值的應用,就是 AI。導航、天氣、通知,都不是很重要。

當 AI 足夠普及,需要用到近眼顯示來展示 AI 交互的信息,提升眼鏡對用戶的價值,這種程度下,我會針對這些有更高頻的 AI 使用需求的用戶,推出帶近眼顯示版本的光學鏡。
深圳灣:界環對于智能眼鏡新技術的關注還有哪些?
夏勇峰:我們研究腦機、近眼顯示、SLAM,我們早兩年就推出了帶攝像頭的智能眼鏡。
.png)
但我認為現階段,新技術帶給用戶的價值有限,新技術能帶給產品很多功能,但如果犧牲了佩戴體驗,用戶就會放棄使用,比如 Vision Pro。
5. 百鏡大戰:樂觀還是悲觀?
深圳灣:百鏡大戰是機遇還是挑戰?樂觀還是悲觀?
夏勇峰:我不看好。我們的戰略重點還是會放到做好眼鏡上——好看,舒服。
智能眼鏡的競爭本質是眼鏡行業的競爭。在技術熱潮中,企業需要回歸用戶本質需求,一副舒適、美觀且能無縫融入生活的眼鏡,這是用戶真正需要的。
深耕線下渠道、優化基礎體驗,才能在「百鏡大戰」中走出一條差異化路徑。其未來能否顛覆傳統眼鏡市場,取決于技術積累與產業整合的雙重突破。
主筆:壹零
編輯: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