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解密「真假難辨」的 AI 老師,如何用 6 年時間走到臺前?
與精準學漫話 AI 伴學,在「大模型+教育硬件」的藍海中探索 AI 教育的未來!第 7 期漫話 AI 硬件精華回顧

相信很多人對于學習機還停留在「專門用于學習的平板電腦」這樣的刻板印象。
但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是一位小學生或初中生的家長,你大概可以了解到,目前學生群體中使用學習機作為課后輔學設備,其在班級的「保有量」已經在追趕兒童手表了。
為彌補課堂吸收不足的問題,不少家長開始著手給孩子置辦學習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面上的教輔課程太貴,自己又不想在輔導孩子中情緒崩潰,就想用著用學習機給孩子補課。
但如今的學習機早已不是套個卡通形象的平板電腦,那它都進化成什么樣了,我們不妨先體驗一番。
體驗 AI 學習機授課和講題
在上個月深圳灣舉辦的漫話 AI 硬件的系列活動中,近百名觀眾圍坐在一臺學習機前,以現場「公開課」的方式,體驗了用大模型技術打造的、可以一對一講題和上課的 AI 老師,搭載在上一款新型交互硬件上。


現場觀眾參與了幾組不同的題目練習,體驗了一個濃縮的 15 分鐘的一對一教學和學習過程。

這個過程就如同常規教學環節一樣,有老師的開場白、詢問作業情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提問、講解知識點、臨時出題、判斷學生知識點理解偏差等等。
但與常規的課堂不同,這個過程完全是由一位 AI 老師來完成的。而這位 AI 老師的聲音就如同真人一般,有個性化的聲音,具備語音交互能力,能與你對答如流。

通過學習機上的攝像頭,AI 老師可以實時「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況,識別情緒和體態。如果看到學生在發呆,或者懷疑沒聽懂,就會主動提問,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如果學生提出了不懂的地方,AI 老師則會實時生成講解和板書,直到把不懂的知識點搞懂。
聽老師的聲音,完全察覺不到是 AI。
要不是隔著一個屏幕,我還真的以為是真人老師在說話。
過去的學習機是一種單向輸出,學生聽著聽著就走神了,視頻里的老師也不會知道。這個老師卻一直在發問,還能提醒學生圈要點,或是給孩子以鼓勵。
教學過程互動性強,遠遠超過錄播課;教學方式一對一有針對性,效果超過直播課。
這臺名為 Bong Max 的 AI 輔學設備由「精準學」打造。實際上,「精準學」不是我們通常看到的廣告 slogan,而是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創立于 2018 年 1 月,創立之初就命名為「精準學」,最初與包括高思教育、昂立教育等在內的數千家教育培訓學校合作,幫助到數百萬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同時,精準學技術也被授權給多家智能學習機品牌使用,其中不乏頭部品牌。
精準學早年拿過快手的 5000 萬融資,一直在中小學教輔賽道上深耕。進入 2024 年后,阿里為精準學又注入了 2 億元的戰略投資,用于 AI 原生教育新產品的研發。
精準學以阿里通義千問大模型為基礎,自主研發一對一 AI 輔學應用,推出了全新的 AI 原生教育硬件,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內置了超擬人一對一 AI 老師的 AI 教輔機。

它與市面上其他「輔學硬件」產品有本質的代際差異。
第一代「輔學硬件」就是看視頻,看教學視頻,這與 iPad 等平板電腦提供教育和學習類 app 的形式沒有本質區別,它僅僅是完成了教學環節。
第二代「輔學硬件」增加了個性化練習,利用平板的 AI 攝像頭和 AI 語音能力,結合用戶的交互反饋,提供有針對性的、寓教于樂的練習,它重在精準練習。
第三代「輔學硬件」進化為 AI 輔學機,利用大模型的能力,由超擬人的 AI 老師提供一對一的教學和輔導,它代替了傳統的錄播課和直播課,重在一對一個性化輔學。

精準學 AI 輔學機目前覆蓋了三年級到九年級數學的知識體系(據深圳灣了解到,其他學科的研發在逐步推進),它是以超擬人的 AI 老師輔導為核心應用,它是 AI 原生的。在這臺學習機上,學生看的不是預先錄制的內容視頻,而是 AI 老師全程帶著學生學,學生隨時可以和 AI 老師進行互動。
AI 老師能干過 GPT-4o 嗎?
今年 5 月 GPT-4o 發布的時候,OpenAI 邀請了可汗學院創始人薩爾·汗和他的兒子伊姆蘭一起體驗了 GPT-4o 解答數學題的能力。
在視頻演示中,GPT-4o 扮演的教師角色,其出色的數學解題和教學能力,讓父子兩驚掉了下巴。
但當我們體驗了精準學的 AI 輔學機、再對比探究 GPT-4o 的表現就會發現,它們確實有很多不同。精準學創始人楊仁斌向我們講解了它們之間的差異:
首先,GPT-4o 只能教你做題,它沒有知識體系的講授過程,更沒有適合中國本土、確切的說中國各省市全體系的教學體系。
對比之下,精準學 AI 輔學機則完全是根據本土化的教學大綱體系開發的,不僅可以講題,還可以提供個性化的一對一課程,也就是說,它既能講題又能授課。
其次,GPT-4o 只有單一啟發式提問,因為當 AI 理解一道題目的時候,它會提前預設——我知道你可能是某個地方不懂,那我就問你那里。
而在與精準學 AI 老師的對話中,我們則發現,它在講題過程有教學技巧的,它會識別你有什么地方容易犯錯,它會挖坑,它會通過反轉的方式讓你先來總結,然后看你的總結的過程中有什么遺漏的,然后他來補充,然后再幫你去做這個總結。

楊仁斌強調,精準學的 AI 老師其實還有很多教學技巧,這些都是專門通過 AI 學習大量真人教學視頻后訓練而成的教學技巧。
第三,學習是一個講練循環的過程,薄弱環節要不斷強化才能掌握。這就需要 AI 對同類題目進行個性化練習,目前這也是 OpenAI 做不到的。
精準學的 AI 老師可以完整地進行 90 分鐘或 120 分鐘的教學,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它會根據孩子的情況,答題的對和錯,重新去規劃和調整所有的教學內容。

更進一步而言,除了體驗上的差異,兩個模型本身也有差異。體現在:
1.領域專注性:精準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垂直教育領域語音端到端模型「心流知鏡-s(V02)」,更專注于教育領域,尤其是中文教育,而 GPT-4o 是一個通用模型。
2.交互方式:心流知鏡-s(V02)實現了語音端到端的交互,提供更自然的對話體驗。事實上,高頻互動正是 BongMax 產品的突出亮點之一;GPT-4o 雖然也支持語音交互,但精準學可能在實時性和情感傳遞上會略勝一籌。
3.個性化教學:精準學打造的「超擬人一對一 AI 老師」是將 AI 的進化拉入普適化的教學應用場景中。在這一局,中國領先于國際邁出了全球教育垂直大模型落地的第一步。
精準學是怎么做到的?
精準學合伙人和技術負責人李貴賓在活動中向大家揭秘了產品背后的技術。李貴賓總結了兩點:自研垂直模型,模型優勢+數據壁壘。展開來看,6年的扎根濃縮成了「兩大步」:


過去 6 年的時間,精準學通過 toB 業務的積累,觸達了超百萬的學生用戶,完成了千萬級題庫和學情數據的積累和分析,知識圖譜技術逐漸成型。而后再不斷用真實用戶數據去校驗,打造了精準教學引擎。這是第一步。
通俗的講,知識圖譜就是學生的地圖導航,它會告訴你學完一個知識點后,下一步應該干什么;做完一道題之后,下一步應該往哪兒走。像地圖一樣,教學引擎將規劃在最短的時間內幫你達成學習目標。
隨后,伴隨著大模型時代的到來,精準學利用阿里通義千問的模型能力,它的自然語言溝通的能力和掌握與運用知識的能力恰好是一名老師必備的基礎能力。
而在此基礎上自主打造的心流知鏡-s(V02),不僅具備解題能力,還擁有語音對話、情緒感知等更自然的多模態交互能力。它所實現的語音輸入-語音輸出的交互,避免了級聯 ASR+LLM+TTS 方式額外延遲,同時也更好地改善純文本模型損失的情感節奏等豐富信息,讓 AI 語音交互更加接近人類的對話體驗。于是,精準學有了面向 C 端的實力和底氣,這是第二步。
第一步讓 AI 學會了如何教學,第二步讓 AI 完成了對名師的超級模仿。
兩者之間,如同主腦與副腦,碰撞出的合集才誕生了今天的超擬人一對一 AI 老師。

再回到精準學最新發布的這臺 AI 輔學機上,李貴賓為深圳灣的讀者們揭秘了這臺 AI 原生教育硬件的差異化設計細節。
李貴賓指出,個性化 AI 教學最核心的就是實時感知,包括語音、情緒、動作和姿態的感知,這需要在傳感器上有硬性的支持,例如,精準學的輔學機內置了三顆攝像頭和高性能麥克風。
此外還有實時降噪、回聲消除等,都是高功耗,都需要在終端部署專門的模型來進行處理,有時還會對交互數據做預判。這些都是傳統 PAD 類教育設備無法滿足的。
更重要的是,個性化精準學要求 AI 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算力非常重要。大模型在后臺處理復雜數據,小模型則在前臺進行局部快速處理。這些都要求芯片具有足夠的算力來執行這些模型,并且能夠在客戶端快速、準確地完成 AI 計算任務。

綜上所述,隨著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個性化的 AI 教育應用將加快落地步伐,大模型也將在硬件和軟件上「改造」和「孕育」更多的傳統教育硬件,如學習機、兒童手表、詞典筆翻譯筆等,以滿足不同教育階段和場景對于個性化學習路徑和互動性學習體驗的需求。
當我們談論 AI 教育時,我們在談什么?
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楊仁斌的觀點是:教育的意義首先是普惠,然后是讓精英更精英。
普惠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物美價廉,東西好還不能貴。講究高頻互動和因材施教的一對一教學是最好的教學模式,結合最先進的技術,讓「貴」的模式推廣普及,這是教育科技公司的使命。
精準學做的是輔學,不僅體現在學生層面,在老師層面,AI 老師并不是要替代老師,而是更好地幫助老師完成教學計劃。比如,讓學生做試卷找到自己薄弱的知識,老師只在一旁巡場答疑,而無需主導整個課堂。
值得一提的是,上個月,精準學發起了 AI 老師普惠計劃,通過全國各公益機構,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傳遞給更多學生,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童,推動實現教育公平。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教育普惠不僅旨在解決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分配問題,還包括提升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通過個性化學習路徑和持續的反饋機制,讓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教育,從而實現個人潛能的最大化。
主筆:周森
審校:小炫
編輯: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