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谷歌重返 AR 眼鏡賽道,多模態 AI 助理成為殺手級應用,硬件已進入原型機開發階段
眼鏡是 AI 的最佳載體,AI 為 AR 眼鏡帶來殺手級應用
嗨,伙計們!
我們將在這里做一件神奇的事情,我們準備了一份驚喜給大家。
它設計精妙,又功能齊備…… 不,事實上它可完全不是這樣,它可能會有 500 個 Bug。
所以,你們還想看它嗎?
在 12 年前的 Google I/O 2012 大會上,時任谷歌 CEO 的拉里·佩奇、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對首次亮相的 Google Glass 做了這樣一段開場。

△ Google I/O 2012 現場,Google / YouTube
而后,上市不到兩年的 Google Glass 即宣布停產。對此,業界已經有太多的分析和評論。
而在今年的 Google I/O 大會期間,已卸任谷歌 CEO 職位的布林也向媒體首度承認了對這一劃時代產品規劃上的重大失誤,并將問題根源指向產品推出時間。
Google Glass 在 AR 領域的探索領先于時代,不幸的是,我們把產品推出時間安排的一團糟,我現在真希望當時能安排的更好些。
盡管承認了產品失敗,但布林話鋒一轉:
我仍然認為 Google Glass 外形非???!
隨著當前 AI 的飛速進展,Google Glass 不是沒有復出的可能性。
谷歌將希望寄托于新的多模態 AI 助理 Project Astra,在上周 Google I/O 大會開幕演講的演示環節,一款新谷歌眼鏡不經意亮相。
布林向媒體袒露:
Project Astra 是智能眼鏡的絕佳拍檔,它為智能眼鏡帶來了「殺手級」應用,兩者相組合,就是完美的硬件形態。
這一論斷與我們在當天的解讀長文的觀點一致——谷歌新眼鏡是 AI 與 AR 最好的硬件載體。換句話說:
眼鏡是 AI 的最佳載體,AI 為 AR 眼鏡帶來「殺手級」應用。
你正在做飯或者做運動時,操作手機是件很尷尬的事情。
盡管顯得有點老生常談,但布林在這次公開發言中還是特別強調了與 AI 免提交互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雙手不方便操作設備的情況下。
谷歌現任 CEO 皮查伊也非常認同,不遺余力地在各種場合為新的 AI 助理叫好。
當有眼鏡這樣的產品時,Project Astra 會大放異彩。
谷歌 AI 眼鏡原型
Project Astra 是一款實時多模態 AI 助理,它將接替 Google Assistant 成為新的融合多模態 AI 能力的新 AI 助手,它代表著谷歌人工智能的未來。
谷歌新的 AI 眼鏡的原型是伴隨著新 AI 助理 Project Astra 的發布而亮相的。
演示者問 Astra 提問:你記得在哪兒看到我的眼鏡了嗎?Astra 告訴她:眼鏡在桌子上,紅蘋果旁邊。演示者順著 Astra 的回答,找到了眼鏡。
她放下手機,戴上眼鏡,一個開啟眼鏡的提示音出現。接著下一個轉場,畫面中出現了一個代表 Astra 的小圓點。
演示者繼續與 Astra 對話,詢問白板上的開發流程圖如何優化,Astra 很快給出了答案——一邊語音播報,一邊將播報文字投射在眼前。
在隨后放出的更多手機 Astra 演示視頻中,我們看到了以手機為載體的 Astra 的更多多模態 AI 交互能力,其中很多都具備成為 AI 眼鏡應用的可能。
.gif)
在硬件設計上,谷歌 AI 眼鏡看起來很輕盈,樣子與日常佩戴的光學眼鏡差不多,卻多了眼睛、耳朵、嘴巴的功能:
眼鏡:攝像頭捕捉環境畫面,采集影像信息
耳朵:麥克風聆聽環境聲音,識別語音指令
嘴巴:信息經過(手機)中樞處理后,經(眼鏡)揚聲器播報反饋
它與 Meta 的第二代智能眼鏡的設計思路一脈相承,都有麥克風、攝像頭。不同之處是,谷歌提前做到了 Meta 沒有做到、并準備在下一代產品中集成進來的 AR 顯示功能。
谷歌已向媒體透露,目前正在開發眼鏡原型,以配合 Project Astra 使用。
谷歌歷代 AR 眼鏡回放
Google Glass 是谷歌的第一代智能眼鏡,是可穿戴智能產品的開端。
作為 AR 眼鏡的鼻祖,谷歌提出了構建在眼前的「第二塊屏幕」概念,為我們描繪出了奇幻的增強現實圖景。

△ 圖源:Shutterstock
硬件上,它采用了棱鏡 + LCOS 光學顯示方案,但受限于體積尺寸,僅有 12°~15° 的視場角。眼鏡前方設置有一枚 500 萬像素攝像頭,可拍攝照片、視頻。

△ 圖源:Techradar
麥克風用于拾取語音,揚聲器可以播放聲音,完成語音交互閉環。內置加速度計、陀螺儀等傳感器,并支持觸摸操控,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素材來源:Google / YouTube
十年后再回看這款硬件,發現除了元器件規格變化外,其他幾乎沒有本質的變化。
功能應用上,Google Glass 可以拍照片、拍視頻、發信息、查天氣、導航——而今天的智能眼鏡功能也不外乎這些,缺少殺手級應用成為所有 AR 眼鏡面臨的共同問題。

△ 圖源:Techradar
定價 1500 美元,加上卡頓、發燙、像素差、語音識別不準確等問題,以及消費級和企業級搖擺不定的市場探索,終于讓 Google Glass 從現象級產品走向了停產。
在 AR 眼鏡這條賽道上,谷歌的下沉之路與其他眼鏡廠商的上升之路并行著,正當 Rokid、Xreal、雷鳥等廠商在光學顯示和語音交互方向上摸索前行時,谷歌又不經意地亮相了第二款 AR 眼鏡。
它出現在 2022 年的 Google I/O 大會上,主打雙向實時翻譯。外觀設計已經比初代 Google Glass 正常許多,黑色的框架,兩側鏡腿較寬部位嵌入了主要元器件。
后來的路測則是進一步地強化了翻譯和導航功能,但這款眼鏡最終未能投產。
除了 AR 眼鏡之外,Google 內部還在研發與 Vision Pro 對標的 MR 頭戴設備,名為 Project Iris 的項目,不外乎一體機的頭盔造型,加上 Android 系統和應用生態,以及語音和觸控交互等。
項目不了了之。
智能眼鏡展望
谷歌 AI 眼鏡原型是最接近人們期望值的一款智能眼鏡。既有麥克風、揚聲器、攝像頭等傳感裝置,又有 AR 顯示能力,還有大模型 AI 能力。
它也是可以為谷歌帶來新硬件希望的產品,結合谷歌新人工智能 Astra 將為我們帶來諸多應用可能。
但鑒于 Ai Pin 和 Rabbit R1 的前車之鑒,谷歌 AI 眼鏡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它響應速度是不是很快?會不會經常出錯?用久了也是會發熱嗎?還有隱私問題,顯示精度問題,本地處理能力問題,等等,這些,都找到最優解決方案了嗎?
這些業界沒有功課的難題,谷歌未必能給出最佳答案。但它為我們展示的智能眼鏡的圖景,仍是誘人的,值得期待的。
主筆:達達 / 深圳灣
審校:周森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