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戴在耳朵上的 AI 硬件就該這個樣子,訊飛從起步到玩轉用了四年
AI 新增語音查詢能力,會議轉錄、會議摘要、代辦事宜等已玩溜,耳機銷售則十倍十倍往上翻
5 月 15 日,訊飛召開新品發布會,一口氣帶來 2 款新耳機、1 款 PC 辦公套件 Kit 2,繼續深度拓展會議辦公市場。

其中旗艦新品 iFLYBUDS Pro 2,新添骨聲紋麥克風、獲得 Hi-Res 小金標認證,降噪、聽音雙提升。功能性上,開蓋閃錄加入了對現場聲的錄制,viaim AI 會議助理再進化,新上線的「智能詢問」支持「語音/文字」對話方式,查詢錄音內容。

半入耳式 iFLYBUDS 2,重點提升了佩戴舒適性、聽音、續航,同時 AI 性能全量支持,是一款適合對佩戴舒適追求較高,且日常身處較為安靜會議記錄場景的人群。
Kit 2,主要滿足會議場景中,如 Mac、Windows 等多系統平臺設備的錄制需要。并且機身新增了雙麥克,在原有的錄制轉寫功能之外,還可用于多人會議下的發言。
而經歷前幾年 iFLYBUDS Pro、iFLYBUDS Air、iFLYBUDS Nano 系列等產品的陸續推出,如今 iFLYBUDS 用戶也從最初的極客科技嘗鮮者,逐漸覆蓋了學生、教師、銷售、記者、公務員、保險等多領域用戶群體。
會上,未來智能 CEO 馬嘯,公布了過往訊飛耳機用戶、銷售數據成績(可惜只有相對增長數據,沒有絕對銷售量數據):
自 iFLYBUDS Pro 發布,截止當前數據,用戶月活漲了 10 倍,月使用次數增長了 6 倍,用戶留存率在 75% 以上;
iFLYBUDS Pro 用戶使用習慣,由過去偏線上,轉變為線上、線下相持平的狀態,意味著耳機使用場景進一步擴充;
去年雙十一 iFLYBUDS 創下銷量記錄,京東、天貓銷售量比 2022 年翻了 13 倍。抖音平臺銷量,相比于 2022 年增長了 30 倍;
去年線下渠道拓展至 1000 家,線下銷量同比增長 2.5 倍;
此外,未來智能 CTO 王松分享了 iFLYBUDS 背后的數據安全,以及 viaim AI 未來進階方向探索,解答了人們對于 AI 硬件發展的一些疑問。

知名主持人楊瀾與未來智能董事長胡郁,在發布會上還進行了一段有關生成式 AI 的精彩對話。

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會議錄制轉寫軟件,為什么訊飛還要特地做一款耳機?
這是楊瀾在對談環節,首先提出的問題。我們就借著這個問題,開啟正文的解讀內容。
為什么選擇做 AI 耳機?
用戶真的在用,非常重要。
在訊飛工作多年的馬嘯,回顧了一段十年前前的往事:
2010~2014 年,由 Siri 帶來了新一輪 AI 浪潮,彼時的訊飛也參與其中,做了一款對標 Siri 的 AI 助理。
但收效并不太好,用戶很快就喪失了對 AI 助理的熱情。
究其原因,一方面受限于當時的語音技術,語音交互效率上并沒有屏幕交互高。并且,在手機的固有生態,大而全的 AI 助理,做到完善的商業閉環非常難。
至此,訊飛內部即開始了兩個方向上的思考:
既然圍繞手機不好做,那何不尋找一個非手機或使用手機不方便的場景切入?
既然大而全 AI 助理不好做,那何不選擇一個垂類深挖?
這,即是當前訊飛耳機形態,最初的選型基礎。
并且,基于耳機天然的「口、耳」類人感官屬性,可以很好的與用戶互動。而切入剛需的會議場景,又能用訊飛所擅長的 AI 幫其增值,直至產生商業閉環。
相比于純軟件的應用,硬件感知天然優于軟件。
這也變相地回答了為什么 AI 公司訊飛需要為一個軟件應用額外做一款耳機的問題。一款 AI 驅動的硬件,就這樣產生的。

馬嘯以錄音轉錄為例,談到:
戴上 iFLYBUDS,就可以開始錄音,同步將信息轉成有用的數據。
而如果是一個軟件產品,則需要先錄制語音、轉成文字,將轉寫的文字,塞給軟件,進而生成所需內容,無疑增加了操作難度。
另外,耳機本身就是一款穿戴產品,可以隨身長時間佩戴,從錄制的便捷性上,遠比掏出手機開啟軟件應用來的方便。
垂直領域的 AI,越用越精準。
iFLYBUDS 只做一個場景,在這個場景之下,用戶使用的頻次越多,收集的數據越多,后續 AI 提供的服務內容也會更加精準。
從公司角度考量,垂直細分的場景,AI 巨頭一時半會也很難進入,而更適合創業團隊深耕。

馬嘯還特別介紹了未來智能的「雙引擎」增長戰略:
AI 能力持續補強,為用戶帶來真實有用的功能,黏住用戶,保持活躍度。
硬件持續推新,為用戶提供不同形式產品,更多元化的入口,帶來更多數據,反向提升 AI 能力。
總體來看,就當前市場耳機市場行情,以及國內大模型的整體水平看,馬嘯所闡述的增長戰略是立足當下、放眼未來的。
這一代 iFLYBUDS Pro 2 做了哪些提升?
iFLYBUDS Pro 2 外觀依舊保持了滑蓋式設計,非金屬鍵模擬了鋁合金的觸感,也讓耳機顯得更商務。

耳機基礎性能上,重點優化了聽音、降噪屬性。
內置 11mm 動圈單元,新增對 LHDC 藍牙高清編解碼支持,并獲得 Hi-Res Audio Wireless 小金標。

降噪性能方面,在原有的三麥克基礎上,新增了一枚骨傳導麥克風。

配合 DNN 算法,可支持四麥克風通話降噪,抗風噪能力較上代提升 70%。
最高降噪深度提升至 48dB。
耳機錄制功能上,新增了「紅點錄」。

「紅點錄」的加持,也讓 iFLYBUDS Pro 閃錄功能從過去的通話閃錄,擴展至通話閃錄、現場閃錄雙組合。
「紅點錄」使用起來也很方便,開盒按壓耳機盒內置的「紅點」按鈕,無需開啟 APP,即可開啟現場閃錄。
閃錄功能,會智能辨別耳機機身存儲容量,選擇錄制存儲。錄制范圍,為 7 米,適合小型會議場景。
iFLYBUDS Pro 2 新升級了「安心錄」功能。
開網絡會議時,接聽到的系統電話(快遞、外賣、工作電話等),錄音不會中斷,也不會被截成好幾段。
iFLYBUDS Pro 2 還升級了轉寫翻譯語種。
從過去的 11 種增至 32 種,支持 12 種方言,并新增支持 2 種民族語言、10 種行業術語轉寫。
翻譯模式上,支持面對面翻譯和同傳聽譯。
借助手機 APP 與 iFLYBUDS,即可實現跨語言的聆聽與交流。

此外,需要特別提及的是,iFLYBUDS Pro 2 增加了「直播同傳」功能。
在跨語言會議上,演講嘉賓佩戴耳機,開啟錄音轉文字功能后,將軟件內生成的二維碼分享給與會者,掃碼后即可選擇所需語言,實現實時文字翻譯。

「直播同傳」也不再受手機、耳機限制。
這次 viaim AI 會議助理也得到了升級。
原有「摘要總結」、「待辦事項」之外,新增了「智能詢問」功能。
可以在 APP 內,通過文字、語音與 viaim AI 交談,詢問會議內容有關的問題,甚至是擴展問題。

關于耳機和 AI 硬件的問答
問:過往訊飛耳機賣點當中,什么是用戶看中的,是 AI 嗎?
答:這是一個復合感念,不能用單點詮釋它。從激活數據看,30% 用戶因為外觀購買,70% 用戶因為錄音轉錄、翻譯購買。
另外換一個角度,并不是所有人都會高頻使用訊飛耳機。更多的是,遇到了某個場景,而觸發使用。很多耳機產品過于強調什么都能做,反而讓用戶沒有記憶。
問:訊飛耳機如何在當前內卷的 TWS 耳機市場競爭?
答:我們選擇了一個垂類藍海市場,據騰訊會議 2021 年公布的數據,其用戶量超過 2 億,如何觸達服務好這些用戶,成為這個賽道的代表產品,這是我們重點考量的。
另外,我們具備數據優勢。使用訊飛耳機越多,積累的數據越多,我們給用戶提供的服務就會越精準和深度,這是我們區別于其它耳機的核心。
問:未來訊飛耳機,還會有哪些功能性的突破?
答:首先是更精準的識別,iFLYBUDS Pro 2 上新加入的骨聲紋麥克風,我們還將訓練它來精準識別自己的聲音,以實現在多人或嘈雜環境下的準確拾音。
此外,我們也在探索多語言翻譯中個人音色的打造。比如當自己的中文翻譯成英文后,英文的音色也與說中文時的一致。
viaim AI 的精準度、快速響應速度,也是我們后續會重點提升的功能點。
問:耳機離 AI 獨立終端還有多遠?
答:受限于耳機形態,算力、功耗都還不能直接運行 AI。未來 3~5 年內,耳機都不是大模型獨立運行的優秀載體。
問:除了耳機之外,訊飛還會做其它品類產品嗎?
答:具體是什么,我們先保密。但辦公中什么東西會一直帶著,并能隨時記錄信息,這些都有可能會做。
主筆:達達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