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蘋果高管談 AirPods:H2 芯片、計算音頻、與 Vision Pro 無損音頻
如今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當時都是開創性的。
從傳感器的角度,你們還能為 AirPods 賦予哪些功能?
之前你們技術副總裁 Kevin Lynch,曾在一次采訪中暗示可能會在 AirPods 搭載新的傳感器,向消費者提供健康數據。你們對這個方向怎么看待?
我們腦洞打開一點,如果讓你們為 AirPods 新添兩個新功能,你們會選擇哪些?
這是近期蘋果高管(產品營銷總監 Eric Treski、傳感和連接副總裁 Ron Huang)接受一檔外媒專訪時,被問到的問題。
估計也是看著這代 AirPods 更新發力,主持人在訪談時變著法的瘋狂「套話」,以探尋有關下一代 AirPods 功能性的蛛絲馬跡。
不到 40 分鐘的訪談時間里,兩位高管被密集發問。
自適應音頻、對話感知、個性化音量,這三項由 iOS 17 帶來的新功能,仍然是分享的重點。

△ 圖源:流動日報
與 Vision Pro 相配獨有的無損音頻,在訪談期間,做了更為詳細的介紹。
當然,兩位高管也分享了不少 AirPods 開發背后的故事。
如今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當時都是開創性的。
比如,打開充電盒,iPhone UI 界面會自動出現 AirPods 的動態畫像;入耳檢測功能,可以在摘下耳機時,音樂隨即暫停……
Ron Huang 談及早期 AirPods 開發歷程時談道。

△ AirPods Pro 2 在 iOS 17 下的彈窗,圖源:iDROP News
而身處當下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在抱怨 AirPods 更新乏力時,也許它給到的體驗正是開創性的。
跟著專訪內容,我們就先從三大新功能自適應音頻量說起。
曾考慮過用 GPS 來控制「自適應音頻」量級
「自適應音頻」本質上,是 AirPods 在不同級別的通透和 ANC 模式間的轉換。
透過實時開啟的麥克風,不間斷的監測耳內、環境聲,進而給出適合當下場景最為舒適的效果。

這時你可能會想:「自適應音頻」不就是通透與降噪模式的結合體嘛。
答案可能并非這么簡單。
首先,「自適應音頻」能分清噪音種類,比如對汽車鳴笛、飛機轟鳴,都能個性化優化處理。

但同時考慮到「自適應音頻」較為特殊的模式,在實際使用體驗上,蘋果還額外花了些心思。
訪談中 Eric Treski 說道:
我們降低了「自適應音頻」模式下,芯片處理數據的數值,大約每秒為 40000 次,少于去年自適應通透模式的 48000 次。
因為放慢了速度,耳機就能夠「更有條理的了解你正在聽的內容」,從而智能的調整通透度和主動降噪之間的頻譜,讓你的聆聽體驗更真實、自然。

> 延伸閱讀:蘋果和 Bose 同一天發二代降噪耳機,拼的是量身定制的塑聲實力
有趣的是,據 Ron Huang 爆料,在「自適應音頻」早期探索中,蘋果還曾考慮過用 GPS 來控制其量級。
你的手機會向 AirPods 報告當前所處的位置,比如身處街道、或者是在家中,然后基于位置信息給與 AirPods 不同的自適應音頻級別。
但在后期的開發過程中,這種方式被證明是低效的。因為房間不會總是安靜,而街道也不總是喧鬧。
「對話感知」能分清你在說話、吃東西,還是在唱歌
在「對話感知」之前,蘋果曾為 AirPods 添加過名為「對話增強」功能。
當 AirPods 識別到有旁人同你說話時,基于計算音頻與麥克風波束成形技術,可將人聲與環境噪音區分,從而讓佩戴者能夠更加聚焦談話者的人聲。

> 延伸閱讀:從「透明模式」到「對話增強」,計算音頻加速蘋果在「助聽」道路上的探索
而 iOS 17 帶來的「對話感知」功能,則進一步強化了計算音頻的能力。

除麥克風之外,還引入加速度計,來共同完成對聲音的精確感知,實現在對話過程中,自動調節在聽音樂、視頻的音量。
談話時的環境是多樣的,麥克風雖然能檢測到聲音,但無法精確區分到底是誰在說話。
而通過加速度計的輔助,就能很好解決這一問題。
并且,我們在 AirPods 上運行著一個本地神經網絡,使用加速度計采集的數據,就能輕松判別你是在說話,還是在吃東西,或者咳嗽,從而減少誤操作。
Ron Huang 對「對話感知」技術邏輯,做了細節解釋。
此外,「對話感知」在一些場景中,還做了自動禁用。
如果用戶在使用 Apple Music 跟著歌詞哼唱時,AirPods 會自動禁用對話感知。

△ AirPods Pro 2,圖源:NextPit
而打語音或視頻電話場景,蘋果也會通過監測麥克風溫度,來禁用對話感知功能。
這些都是用戶日常使用時,不太會注意到,但卻又是真實可用的。
用數萬小時的音頻數據訓練「個性化音量」,越用越好用
「自適應音頻」可以營造更智能舒適的環境,「個性化音量」則主要為了增添聆聽樂趣。

△ 圖源:Digital Trends
基于 ANC 和對于音量的智能調節,找到兩者相互作用完美的點,以實現最佳的聽感。
我們不僅會監測環境噪音,更重要的是對耳內環境噪音的監測,精確地測量入耳的聲音分貝數。
而這只是個性化音量的第一步,如何讓音量調節變得個性化,依舊得看計算音頻的功效。
在開發「個性化音量」之初,我們就使用了數萬小時的音頻數據,測試不同人在不同環境、不同背景噪音下聆聽不同類型音頻內容。我們在 AirPods 上也構建了神經網絡,去了解和學習用戶聆聽喜好,構建適應于個人的音量調節。
按照這個邏輯,理論上講,「個性化音量」會隨著使用的時長增長、使用環境的多樣性,而變得更為個性化。
為何只有 AirPods Pro USB-C 能與 Vision Pro 實現無損音頻
H2 芯片顯然是關鍵元素,AirPods Pro 與 Vision Pro 都搭載有 H2 芯片,在算力、數據的一致性上都起到重要作用。
實現無損音頻的另一法寶,則是兩者的連接選擇了 5GHz 頻段。
較短的無損延遲,意味著需要更大的帶寬。相比于嘈雜的 2.4GHz,5GHz 頻段剛好能夠滿足這一需求。
超低延遲音頻和空間音頻的加持,你將在 Vision Pro 上觀看電影時被無與倫比的沉浸感震撼到!

> 延伸閱讀:新款 AirPods Pro 賣點不足?iOS 17 趕忙來救場
Ron Huang 對 AirPods Pro 和 Vision Pro 配對使用話題,額外補充到。
如果為 AirPods 打造一款新功能,會是什么?
這也是開篇所提到,主持人最想在高管們口中獲取的答案。
雖然兩位高管談了很多,但限于「公關壓力」,好像又什么都沒說。
唯一有信息量的部分,為 Ron Huang 以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的舉例:
我們實際上為開發者提供了一項 API,可以直接使用 API 或 iPhone 上的這些傳感器。
如果開發者正在創作一款游戲,那么 API 可以支持使用頭部姿勢來控制射擊或其它操作。
我認為這個機會非常有趣,可以繼續探索 AirPods 與 iPhone 可以一起真正檢測并感知更多事物。
灣里小結
長在 iOS 17、H2 芯片上的 AirPods Pro,看似更新乏力,實際卻活力充沛。

△ 圖源:USA Today
AirPods 也早不是「聽個響」、「降個噪」的 TWS 耳機定位,隨著計算音頻的不斷釋能,它將擔負起蘋果服務與體驗向你耳畔輸送的重要通道。
主筆:達達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
題圖來源:Android Cent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