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全球最小的入耳式可穿戴設備能幫你預警暈倒風險
人類的耳朵是一座「生物識別金礦」,吸引大大小小的可穿戴設備廠商來挖礦。
想要了解如何預警暈倒風險,我們先科普一下導致暈倒癥狀發生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患有新冠、慢性疲勞綜合癥、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癥的病人,在站立時,因流向大腦的血液不足,而導致眩暈、甚至暈倒的癥狀。
實際上,即便是未診斷出有以上疾病的普通人,有時也會因為突然站立或低血糖而出現如上癥狀。
據外媒報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幾家機構已經用超聲波檢測證明了腦血流可以作為一項關鍵的生物指標,來衡量這些隱疾的存在和嚴重程度。
總而言之,腦血流不足,是頭暈和頭霧等常見立位癥狀的一大誘因。

△ 腦霧:患者用來描述「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狀態的用語,指他們具有嚴重的、持續的認知缺陷,或其執行功能、工作記憶、多任務處理能力受損
那么,如何測量腦血流的健康狀況呢?
不少診療單位會使用心率、血壓等二級指標作為頭暈等癥狀的判斷依據。但這些指標往往會影響醫生對于癥狀起因的判斷,錯誤地將問題歸因于心理而非生理,誤診也就在所難免。
數字健康初創公司 Stat Health 給出了解決方案——使用光學傳感器實現對腦血流的監測。好處之一,方案成熟;好處之二,監測裝置體積足夠小,可以日常穿戴。
而穿戴體征監測設備的位置恰恰是被成為「生物識別金礦」的耳內。
過去,已經有很多廠商通過在耳機內置入光學傳感裝置來監測心率等體征,Bose、Jabra、三星,國內的華為、華米、咕咚 1MORE 等一大批企業,已經將「心率耳機」帶入了消費市場。

STAT 的耳內設備比耳機還小,穿戴方式很特別——它是戴在耳廓內的。
從外觀上來看,它與 Beats Fit Pro、Bose Sleepbuds 2 的設計有異曲同工之處,鯊魚鰭狀的穩固環配合指甲蓋大小的主體能讓其輕松置于耳甲艇處。
△ 上:Bose Sleepbuds 2,下:STAT
這樣的設計相當巧妙,它不僅能獲取耳部靈敏的生物體征,還能同時將耳道留給耳機,不影響日常聽歌、打電話。
并且,因為不入耳道,佩戴 STAT 是十分舒適的,甚至在睡覺、洗澡時也無需取下。

STAT 的核心組件包括光學傳感器、加速度計、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以及負責 AI 邊緣計算的 DSP。各種傳感器數據加上算法,推導出腦血流量(CBF)、心率、血壓趨勢,繼而判斷用戶是否有潛在的健康和安全風險。

關鍵是,它并不會實時監測,而是在用戶站起來時,才會自動觸發。
用戶可以在手機 App 中查看各項指標,并且隨著數據的積累,STAT 還會為用戶提供一些個性化的建議。

據介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臨床試驗、以及今年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的同行評議結果表明,STAT 甚至能在用戶發生暈倒前幾分鐘,對暈倒可能性進行預測。
STAT 的體積很小,但續航指標還不錯,它內置的電池能夠提供超過三天的續航。它甚至還配備了一個小型太陽能電池板,在滿足光照條件下,使用續航能得到進一步的大幅提升。
商業模式方面,STAT 并不是單一的硬件售賣模式,它的收費模式為訂閱制,初步計劃每個月收費 50 美元,對于長期訂閱的用戶會有一定的折扣。
STAT 目前尚未開放購買,從官網的 FAQ 來看,STAT 將于今年秋季時開啟預訂。
灣里簡評
能夠被冠以「全球最小的入耳式可穿戴設備」之名,還能利用常見的光學傳感器實現對頭暈、暈倒和腦霧等癥狀的趨勢預測,這個方向的探索很有研究價值的。
不足之處在于商業化方面的考慮,比如對于用戶市場和佩戴需求的研究,還有待垂直細分市場的持續反饋。
俗話說,從實驗室到華強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這類研究能夠給到做產品的讀者以啟發。
主筆:陳述 / 深圳灣
編輯:曉月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