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售價僅華為一半,小米把音頻眼鏡的價格打了下來!僅此而已?
沒有熟悉的小米「黑科技」,只有熟悉的小米「性價比」。
小米又為我們帶來了一款新眼鏡——MIJIA 智能音頻眼鏡。
不知不覺間,小米已經集齊了眼鏡形態下的三款主流智能產品:AR 眼鏡、相機眼鏡、音頻眼鏡。
AR 眼鏡,今年年初發布,之前還發布過一次。雖然這一次小米拿出來的還只是探索版,并沒有真正發布真機,但就兩次版本更新進程來看,AR 眼鏡似乎也已有模有樣,不只是簡單的 PPT 階段。
相機眼鏡,去年發布。產品在主打拍照、攝像之余,對未來應用也留有空間。官方聲稱將通過 OTA 固件更新的方式為眼鏡帶來如「小愛翻譯」、「植物園/動物園」等 AI 與 AR 顯示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米家眼鏡相機是由小米生態鏈企業蜂巢科技打造,產品冠有「米家」標識。
成立于 2020 年的蜂巢科技,在次年即獲得小米和順為的天使輪投資,并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一員。創始人夏勇峰此前歷任小米生態鏈高級產品總監、小米生態鏈副總裁、小米手機部部門總經理。
音頻眼鏡,4 月 11 日發布。依然由蜂巢科技操刀,依然慣有「米家」標識,由小米智能生態官方發布。

進入 2023 年,當我們再次拾起「音頻眼鏡」的選題,已經很難再找出什么可以引發討論的新話題。
畢竟,過去五年里,從音頻廠商 Bose、到手機廠商華為、再到大大小小的傳統眼鏡廠商,都推出過此類產品。
在介紹 MIJIA 智能音頻眼鏡的「亮點」之前,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先行者是如何趟路的。
快速回顧:音頻眼鏡先行者都完成了哪些創新?
作為早期探路者,Bose 和 Mutrics,都曾為眼鏡形態下開放式音頻、漏音等問題提供了解題思路。

不過,受限于當時產品過重、鏡腿過大等因素影響,佩戴舒適度不佳。
后續通過迭代,逐漸完善了設計,眼鏡越來越輕薄易于佩戴。與此同時,音頻方案也逐漸成熟,并被友商借鑒。
華為進入音頻眼鏡的時間幾乎與 Bose 和 Mutrics 同步。最早與時尚眼鏡廠商 Gentle Monster 合作,推出 HUAWEI Eyewear 智能音頻眼鏡,將時尚與科技融合,一度成為華為可穿戴產品線的亮點。
時尚屬性和個性化是華為音頻眼鏡團隊一直比較推崇的,甚至時尚屬性遠遠超越了其蘊藏在鏡腿中的科技屬性。
到了二代產品 Gentle Monster X HUAWEI Eyewear II,華為為之賦予了「Fashion Wear」的概念,推出了 4 個系列 13 款產品,包含 4 款墨鏡和 9 款光學眼鏡,款式豐富如時尚配飾一般,滿足不同場合佩戴需求。

到了第三代音頻眼鏡,華為增加了可快拆更換鏡片款式的產品新形態,進一步為時尚和個性化提供了空間。
此外,最新一代的華為音頻眼鏡還有一個微妙的變化,不再與 Gentle Monster 聯名,與此同時,增加了科技屬性,如:全天候智慧播報、關注頸椎健康。

再看音頻眼鏡的另一個聯名產品——喜馬拉雅 x 聲闊,是聲闊在海外推出的 Soundcore Frame 的國內定制版。
這款眼鏡在硬件和軟件上都有了更多個性化的設計。硬件上,可分離可更換設計,多種框架供選配。軟件上,結合聲闊的音頻產品經驗,在發聲方式上做了改進,并針對不同場景、不同聆聽內容定制了 7 款專屬音效,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選擇。
此外,國內定制版在正常收聽語音節目之外,還支持應用內的語音交互,通過「小雅」幫助用戶搜索查找喜歡的內容。
從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在音頻眼鏡的道路上,每家都在做著不同的探索,力圖實現突破。
細細打量:MIJIA 智能音頻眼鏡又有何突破?
而對于新發布的 MIJIA 智能音頻眼鏡,它又有何不同?我們不妨細細打量一下。
從官宣信息和少量已拿到真機的博主秀出的照片來看,MIJIA 智能音頻眼鏡外觀設計,倒是一改以往「朋克式」,顯露出簡約味道。
它通體全黑,鏡框、鏡架都處理的極為纖細,標準的全框鏡版本重量為 38.1 克。

盡管看起來和普通眼鏡無差,盡管重量控制在了 40 克以內,但還是會比日常佩戴的近視眼鏡略重一些。

△ 圖源:二八男人
結構上,MIJIA 智能音頻眼鏡采用了市面上較常見的分體式,但與之前華為智能眼鏡分體式有所不同。
它把鏡框和鏡腿分為兩部分,然后通過自研鉸鏈連接兩者。

除基礎版的全黑方框外,MIJIA 智能音頻眼鏡還提供圓形全框、方形半框、墨鏡、飛行員額外四款鏡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喜好選購。

△ 圖源:李大錘同學
對于近視用戶,眼鏡支持購買后眼鏡店自主配鏡,和普通近視配鏡流程一致。
作為音頻眼鏡最重要的音頻功能,MIJIA 智能音頻眼鏡搭載了 128 mm2 的超動態平衡單元。

△ 圖源:二八男人
官方稱經由聲音算法精細調校,具有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官方稱利用了逆聲場結構和定制防漏膜,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漏音。

官方稱所搭載的雙麥波束成形 AI 通話降噪算法,能夠讓眼鏡即使身處室外環境,也能實現清晰通話。
看起來,產品的科技屬性被一再強化,盡管可以用來炫耀的「黑科技」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交互上也中規中矩。兩邊鏡腿外側均置有傳感器,用以執行滑動、敲擊等交互操作,加減音量、接打電話,以及喚醒小愛同學。

△ 圖源:李大錘同學
續航上,MIJIA 智能音頻眼鏡基本可以滿足一天的佩戴使用,連續通話 7 小時,連續聽歌 10 小時,典型場景 22 小時。
總體來看,MIJIA 智能音頻眼鏡更多的是對現有技術的應用、優化。
或許也是因為通用技術方案逐漸成熟,產品價格也被打了下來。MIJIA 智能音頻眼鏡眾籌價 799 元,正式售價 899 元,幾乎是華為音頻眼鏡售價的一半!
沒有熟悉的小米「黑科技」,只有熟悉的小米「性價比」。
主筆:達達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