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fā)布

三款頭顯、兩副智能眼鏡,一文解讀 Meta 未來 5 年的產(chǎn)品全景圖
Quest 系列已累計銷售 2000 萬臺,Quest 3 今秋上市,繼續(xù)加碼元宇宙投入
乍暖還寒,字節(jié) Pico 調(diào)低了 2023 年 VR 設備銷售目標,相比于去年 100 萬臺的目標數(shù)額縮水了約一半;騰訊解散 XR 團隊;而彼岸的 Meta 仍熱火朝天、干勁十足。
近日,元宇宙首席代表 Meta 面向其元宇宙部門 Reality Labs 的數(shù)千名員工,召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內(nèi)部分享會。
會議由 Meta 的 VR 業(yè)務副總裁 Mark Rabkin、AR 業(yè)務副總裁 Alex Himel 擔綱。與其說是內(nèi)部的分享會,不如說是誓師動員會,以及兩位高管向扎克伯格的述職會。
兩位高管承認了公司過去經(jīng)歷了一些挫敗,比如斥巨資打造的 Horizon Worlds 漏洞百出、母公司股價暴跌等等。但經(jīng)過開源節(jié)流各項舉措后,公司將繼續(xù)加碼元宇宙投入。
而會上公布的 Meta 未來 5 年內(nèi) AR/VR 產(chǎn)品藍景圖,當屬是本次會議的最大看點。
Quest 系列已累計銷售 2000 萬臺
Mark Rabkin 首先公布了截止當前 Quest 系列銷量數(shù)字,接近 2000 萬臺。Quest 系列共有三款產(chǎn)品:
Quest 1 于 2018 年 9 月發(fā)布,次年 5 月發(fā)售,售價 399 美元起;
Quest 2 于 2020 年 9 月 Connect 大會上發(fā)布,同年 10 月發(fā)售,售價 299 美元起,后調(diào)價至 399 元起。
Quest Pro 于 2022 年 10 月 Connect 大會上發(fā)布,同年 10 月發(fā)售,售價 1500 美元。
就銷量表現(xiàn)而言,Quest 2 為該系列銷量功臣。
據(jù)市場調(diào)研機構 Counterpoint 于去年 5 月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止到 2021 年底,Quest 2 累計出貨量已超 1000 萬臺。同時,Counterpoint 還預測 Quest 系列在 2022 年出貨量近 1200 萬臺,其中 80% 為 Quest 2 貢獻,即近 960 萬臺。

結合 Mark Rabkin 公開的數(shù)據(jù),Quest 2 可算是以一己之力撐起了 VR 設備出貨量。
新一代頭顯 Quest 3:更薄、混合現(xiàn)實感更強、價格也比 Quest 2 略高一些
Quest 3 內(nèi)部代號為 Stinson,與 Quest 2 同一體系,定位中端 VR 消費市場。
Mark Rabkin 在會上談到,Quest 3 將比上代薄兩倍,功能增加至少一倍,當然價格會比 Quest 2 高一些。
此外,混合現(xiàn)實功能將是 Quest 3 的一個巨大賣點。
通過機身外側的攝像頭捕捉外部世界,在眼罩內(nèi)加入融合了為混合現(xiàn)實場景交互指引的智能導航界面。即使戴上頭顯,用戶也能毫不費力地在房間內(nèi)行走,甚至在桌上準確地放置和拿起咖啡。

混合現(xiàn)實必須感覺更好、更輕松、更自然,Mark Rabkin 提到這一功能時說到。
同時,隨 Quest 3 上市,Meta 還將推出 41 款應用和游戲,其中包括專為 Quest 3 打造的能夠體驗混合現(xiàn)實的應用。
在 Quest 2 上,基于透視下的混合現(xiàn)實體驗就已初具可玩性,比如射擊游戲《Blaston》就可以在開啟功能后,將游戲置于現(xiàn)實場景中,進行一對一對戰(zhàn)。由于軟硬件限制,Quest 2 上的混合現(xiàn)實程度不高,同時透視功能僅能做到黑白顯示。而全彩透視只在 Quest Pro 上開放,不過也被詬病有畫面畸變、像素低等問題。

歷經(jīng)一年時間的打磨,這個被稱為「巨大賣點」的混合現(xiàn)實功能,在 Quest 3 上是否名副其實,我們拭目以待。
最后,Mark Rabkin 還是對 Quest 3 的售價表現(xiàn)出不夠自信。他表示:Quest 3 的主要挑戰(zhàn)是說服用戶支付比 Quest 2 多一點的費用。
而對于 Meta 而言,價格勢必將一定程度影響到 Quest 3 的銷量。
兩款新頭顯:低端走量,高端樹標桿
會上同步公布的還有代號為 Ventura、La Jolla 的兩款頭顯設備。
Ventura 定位低端 VR 市場,目標很簡單,就是用最具吸引力的價格,搶占市場。給予那些欲購 VR 頭顯的初級消費者臨門一腳,讓他們快速體驗和接觸到 Quest。有點類似蘋果 iPhone 系列中 SE 的味道。
這款產(chǎn)品發(fā)布和售賣期預計會安排至 2024 年,從而避免影響 Quest 3 的銷量。
在此之后,Meta 則會推出 Quest Pro 的升級產(chǎn)品代號 La Jolla。和 Quest Pro 定位一樣, La Jolla 也主打虛擬辦公,將提升顯示分辨率,以及讓用戶能真正在設備上工作和文本編輯。

La Jolla 也會借鑒 Quest Pro 在人體工學方面的經(jīng)驗,提升用戶佩戴使用的舒適度。
另外 La Jolla 也將支持 Codec Avatars,幫助用戶快速打造虛擬化身。

△ Meta 在去年展示 Codec Avatar 2.0 地最新進展,相關閱讀:Reality Labs 很燒錢的元宇宙技術,有了新展示
面對行業(yè)詬病的用戶留存和粘性問題,Mark Rabkin 也坦然接受,并提到:Quest 2 已發(fā)布三個年頭,對于去年圣誕節(jié)購買這款設備的消費者,他們的確沒有以前那么積極。
他還強調(diào),Meta 會加大這方面的關注度,重新設計應用商店,持續(xù)保持活力,并給予第三方開發(fā)商自行促銷應用的權利。
從產(chǎn)品到內(nèi)容生態(tài),積極拓展用戶,我們也看到了 Meta 自內(nèi)而外做出的改變姿態(tài)。
尤其是面對來勢洶洶的索尼 PS VR2,以及蘋果等巨頭廠商的入局,想坐穩(wěn)老大哥之位,著實不容易。
雷朋聯(lián)名款智能眼鏡:第三代將正式加入 AR 顯示,配備「神經(jīng)接口」的肌肉電腕帶
Alex Himel 透露,與雷朋的合作將會繼續(xù),并在 2024 年推出雙方聯(lián)名的第二款 Ray-Ban Stories 智能眼鏡。
2021 年 9 月,雙方正式推出第一代 Ray-Ban Stories 智能眼鏡,一款配有攝像頭,外觀酷似太陽鏡的輕量化智能眼鏡。其后扎克伯格還為其站臺,稱眼鏡可以通過 Messenger 發(fā)送消息、信息讀取、打電話,還可以通過語音控制音量或者暫停、恢復音頻。

從目前的信息看,Ray-Ban Stories 智能眼鏡二代功能更新應該不會太大,仍將延續(xù)一代的攝像頭及功能。
而直到 2025 年,雙方聯(lián)名的第三代 Ray-Ban Stories 智能眼鏡才將正式加入 AR 顯示。Alex Himel 表示,在第三代眼鏡上,將會配備顯示屏,用以查收短信、掃碼和實時翻譯。眼鏡還將配備一個「神經(jīng)接口」的肌肉電腕帶,允許用戶通過手部動作來控制眼鏡,最終支持在虛擬鍵盤上輸入文本。

△ Meta 曾展示在虛擬現(xiàn)實中單手信息輸入的場景
另外,雖然早些傳聞的帶攝像頭智能手表項目已被砍掉,但 Meta 并未放棄神經(jīng)接口手表項目,Alex Himel 表示,這款手表將是「神經(jīng)接口」腕帶的升級版本,它還將與 Meta 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如 WhatsApp)集成,并提供健康和健身功能。
Alex Himel 向員工展示了這款眼鏡的演示,在視頻通話中,眼鏡上的攝像頭顯示了佩戴者的正面視角,同時手表上的攝像頭顯示了自拍視圖。
親自操刀的 AR 眼鏡:高清全息化身投射,融入智能手表交互
值得一提的是,Alex Himel 在會上還意味深長地透露了 Meta 親自操刀的內(nèi)容 AR 眼鏡項目,代號為 Orion 的 AR 眼鏡,才是 Meta 真正的「親兒子」。
Orion 在 Meta 內(nèi)部已開發(fā)了 8 年之久,采用了更加先進的技術,旨在將高清全息化身投射在現(xiàn)實世界中。
這款內(nèi)部產(chǎn)品,預計在 2024 年進行「內(nèi)部發(fā)布」,供員工測試使用。首款公眾版預計 2027 年才會發(fā)布,屆時將全能展示 Meta 在 AR 和手表間的無縫交互操作體驗。
對于這塊新興市場,Alex Himel 非常看好。圍繞每年近 20 億副普通眼鏡和數(shù)億只智能手表市場,Meta 就大有機會。同時,在虛擬世界中,虛擬商品銷售、云服務、AR 廣告,都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來源。
灣里小結
一場內(nèi)部溝通會,勾畫出了 Meta 對 VR/AR 龐大的愿景藍圖。
VR 頭顯即將迎來更新?lián)Q代,家族陣容也更加壯大。AR 眼鏡已與雷朋產(chǎn)品落地,并慢慢趟出經(jīng)驗,隨著自己的技術成熟,締造出現(xiàn)象級大眾產(chǎn)品指日可待。
公司裁員事件也已告一段落,股價正慢慢回升,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對于還未見光明的 VR/AR 行業(yè),也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主筆:達達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