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報告:2021 年全球 VR 頭顯首次突破千萬級銷量
Oculus 獨領風騷,Pico、奇遇 VR 風頭正旺,2022 年預計將增至 1573 萬臺
作為元宇宙「入口」設備,AR/VR 頭顯正強勢回歸。近五年來,硬件設備、技術水平、內容生態、創作環境的沉淀和大幅提升,行業生態逐步向良性的道路前進。
據 IDC 最新發布的全球和中國 AR/VR 頭顯市場報告,2021 年全球 AR/VR 頭顯出貨量達 1123 萬臺,同比增長 92.1%。
其中,VR 頭顯占據了近 98% 的份額,出貨量 1095 萬臺,突破了千萬級銷量大關。由于第四季度節假日聚集,該季度幾乎達到了全年出貨量的一半。
預計到 2022 年年末,全球 VR 頭顯出貨將增至 1573 萬臺,同比增長 43.6%。

全球排名
全球排名前五的設備廠商分別是:Oculus、大朋、Pico、HTC 和奇遇 VR。
具體來看,Oculus 貢獻了 78% 的銷量,引領市場,Quest 2 同時也被譽為迄今為止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

排在第二位的是大朋 VR,其在亞洲市場表現出色,占全球市場 5.1% 的銷量份額。大朋 VR 在去年 9 月推出了 P1 Ultra 4K VR 一體機,搭載高通驍龍 845 芯片平臺,并采用模組化設計。并于去年 11 月,還宣布完成了新一輪千萬美元融資。

由字節跳動入局后的 Pico 產品銷量排名第三,占全球市場 4.5% 的份額,與大朋 VR 一樣,它在亞洲市場有著本土優勢,在北美和西歐市場也表現出色。

HTC 和奇遇 VR 躋身全球銷量排名前五名。
> 延伸閱讀:第二代 VR 玩家想法變了,畫像和需求都在變化
國內表現
反觀國內市場,自去年 5 月以來,本土 VR 廠商接連推出新品,迭代節奏明顯加快。
Pico Neo3、奇遇 VR 系列、Nolo Sonic 為 2021 年線上電商平臺份額較大的機型,新品價格集中在 2000 至 3000 元。
各廠商基本都采用了硬件+內容相綁定的模式運行,單就硬件配置,相互間差異并不太大,主要還是內容生態,尤其是游戲數量與質量間的比拼。

而在 VR 頭顯的營銷模式上,相較于此前也有不小的變化。
隨著互聯網廠商的入局,以及直播、線上電商的興起,VR 頭顯以線上多樣的營銷方式,進而連接和刺激到了更為廣泛的消費者群體。
去年春節期間,Pico 就發起過眾多明星帶有「2022 年寶藏年貨」和「玩 VR 選 Pico」等詞條,沖上抖音熱搜,收獲近 10 億播放量。同時,在頭部主播李佳琦和羅永浩的直播間,其新品也成為了常客。

今年 3 月份,奇遇 VR 為奇遇 Dream 發起了年打卡 300 天,100% 購機返現的營銷活動,短時間內預約量就破 10 萬。

從最終數據來看,愛奇藝奇遇第四季度表現強勁,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 475.9%,市場占有率達 22.5%。全年銷量上,Pico 和奇遇 VR 線上銷量幾乎占據了整體銷量的一半。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2022 年初 VR 廠商已經開始了搭建線下自有品牌門店的嘗試,除了提供給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買產品的新渠道外,更具有品牌行為的意味。

綜合評價
現階段,Oculus Quest 2 仍是標桿,但目前尚未進入中國市場,也正給國內 VR 廠商留下了寶貴的窗口期。國內 VR 市場想要更進一步,仍有不少需要攻克和解決的問題,對此 IDC 將其總結為以下三部分內容。借此,也希望國內 VR 廠商迎難而上,在 2022 年再創佳績。
1. 三類硬件廠商生存模式差異大,需根據自身定位特點形成盈利模式
本土硬件廠商大致可分為頭部互聯網廠商、傳統硬件終端廠商、初創公司,盡管三類廠商的定位和優勢不同,但當前頭顯產品售價基本在成本價附近,目前國內 VR 頭顯的消費者市場仍未真正打開。各類廠商急需在新風口下,根據自身特點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
2. 消費者持續消費動力不足,需重點關注內容生態建設
國內市場仍未出現爆款游戲應用,消費者持續消費的動力明顯不足。二手市場流轉交易會對官方售賣渠道銷量產生影響,形成不良循環。內容驅動硬件的積極效應有待形成。
3. 海內外消費者使用偏好和付費習慣均存差異,需重點關注本土用戶特點
國內消費者的付費傾好與海外用戶更習慣于買斷游戲的習慣存在差異。VR 內強吸引力的應用大多為非免費應用,這使得硬件廠商除了硬件配置外更需要多方面考慮和布局,本土用戶的消費者畫像值得廠商重點關注。
主筆:達達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