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首款耳機就上主動降噪,半年出閣,紫米不尋常的 TWS 之路 | 年度復盤
從「看潮」到「弄潮」,對話紫米 ZMI PurPods Pro 主創團隊
上個月,小米生態鏈企業紫米成立 8 周年,在南京總部舉辦了成立以來的首場發布會,不僅帶來了紫米最擅長的移動電源新品,還首次拓展了音頻新品類,推出了兩款 TWS 耳機。
其中,旗艦產品 ZMI PurPods Pro 是一款真無線降噪耳機,具備降噪深度可達 35dB 的 ANC 雙重主動降噪功能,同時增加了類似華為 FreeBuds Pro 的自適應降噪,還有類似 AirPods Pro 的智能壓感按鍵和三麥通話降噪,各項參數也都達到了業界領先水平,價格卻只有 399 元。

這家在移動電源技術和產品領域已經享有盛名的企業,在 TWS 紅海大潮中,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從組隊、到產品研發、再到量產出貨的全過程。
時隔一個月,我們想通過這一篇回顧和訪談,復盤一家非典型企業不平凡的 TWS 之路。
從零開始,組隊打怪
時空倒回到 2019 年 11 月份的北京,在 MIDC 2019 小米開發者大會上,紫米帶來了 ZMI 無線充藍牙音箱和 ZMI 鬧鐘音箱。
這兩款產品的意義非同尋常,它們不僅是小愛同學的藍牙應用案例,更是紫米在電源產品之外,擴充產品品類、增加 SKU 的探索。

△ 紫米 ZMI 鬧鐘音箱
當時在真無線藍牙耳機市場頗為活躍的珠海杰理科技,與紫米同臺做了演講,帶來了 3 款藍牙芯片,并透露了將在次年量產小愛同學賦能的藍牙芯片。
兩個消息結合起來,我不禁隨口問了一句:
紫米有計劃做 TWS 耳機嗎?
那一天我們對話的內容,還是紫米幫我回憶起來的。紫米軟件負責人張斌告訴我,當時他的回答是「沒有」。
紫米當時真沒計劃做耳機,張斌說。盡管也在用一只眼睛關注著 TWS 這股熱潮,但是自己并沒有跳進去。
一直到今年過年前,紫米做 TWS 耳機的事情還只是停留在會議桌上。真正動工是年后了,又趕上疫情,所以基本上整個團隊開始的時候都是遠程協作。
你猜這個團隊有多少人?軟硬件和結構加起來只有不到 20 人。
.png)
△ 紫米三劍客:張斌、周衛國、蔣兆(從左到右)。蔣兆挑起了耳機團隊。同事們笑稱,因為他的名字很「降噪」,所以大家就做起了降噪耳機。
但這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團隊,雖然過去不是做耳機的,但卻是清一色的手機班底。他們對產品鏈路的了解更加全面,對于硬件、軟件、系統、以及互聯網的技術了解,更加綜合。并且,涉及到手機端到耳機端的藍牙傳輸,也是他們擅長的。
此外,紫米在電源領域的積累,也讓這個團隊能夠讓耳機實現諸如無線充、快充、閃充、長續航的能力。

△ 紫米 ZMI 20W 快充,因為蘋果的「減配」而熱銷。
越過山丘,一個接著一個
考慮到產業的成熟度,似乎半年「做出」一款耳機并不是一個大難題。但紫米不是這么想。紫米想要「做好」一款耳機。
紫米的首款耳機就直接上了 ANC 主動降噪。
要知道,帶有 ANC 主動降噪的耳機,聲學設計的難度要高出一個臺階,還有生產的一致性問題、穩定性問題、良率問題,等等,擺在紫米這個初學者面前的是一個個要跨越或避免的坑。
蘋果前一段時間因 AirPods Pro 出現雜音而召回,業內人士傳,就是量產中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問題。

△ 因為帶有 ANC,蘋果 AirPods Pro 最初的良率很低。
不僅如此,紫米還在這款耳機上加了智能壓力感應,就是類似蘋果 AirPods Pro 和華為 FreeBuds Pro 耳機柄上「捏一捏」就可以切換降噪模式的精密組件。
這個壓感按鍵支持指尖操控,相對于傳統按鍵成本大 4-5 倍,但體驗更好。如果實現了,紫米就成為全球第三家、國內第二家在 TWS 產品上實現這一功能的企業。

△ 華為 FreeBuds Pro 的耳機柄內置了壓力傳感器
這個功能紫米一定要上。但,因為這個組件太精密,試產三次,不良率都很高。直到發布會前的第四次試產,才把問題都解決掉。
在耳機之前,紫米的團隊曾做過藍牙音箱。但藍牙音箱的聲學與耳機完全不是一回事。為此,紫米專門招募了聲學工程師,并組隊向有經驗的聲學廠商學習。
最后是生產問題,從麥克風、喇叭等關鍵零部件的選型,到生產組裝加工,紫米有著大把的產品經驗和供應鏈經驗,很快就把做降噪耳機的所有環節都跑通了。

這是一個不斷匯總經驗,不斷修正的過程。
負責整個耳機產品線的紫?副總裁蔣兆總結到。
志在極致性價比,不服跑個分
現階段 TWS 耳機的產業鏈已經很成熟了,紫米完全可以直接快速 ODM 一個 99 元甚至 69 元的低端 TWS 耳機先搶占市場,為什么要定位中高端市場所需要的降噪耳機?
面對這個問題,紫米的團隊最初也糾結過,畢竟,低價快速鋪貨,快速收割,在 AirPods 剛剛帶火 TWS 耳機市場的早期階段,不少企業就是走這條路「發家致富」的,其中包括一些原有的音頻品牌企業,還有一些聯合電商平臺的工廠。
但紫米更在意的是品牌,紫米希望擁抱未來。
為了品牌,要做「好」耳機,音質要好,用戶體驗要好。定位未來,則要先把蘋果已經有的主動降噪和壓力感應拿下。

對于價格,如何在確保性能、確保技術先進性的基礎上,還能做到低價?這對于一家已經做了 8 年消費電子產品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來說,極致性價比的「爆品思維」,已經深入骨髓。
是的,紫米就是想用 399 元,去打 1999 元,還要做到一樣的好看、好用。
在南京的發布會上,初出茅廬的紫米將 ZMI PurPods Pro 一些關鍵維度的數據拿出來,與友商做了橫比。其中,耳機和耳機盒電池容量、播放音樂時長、搭配耳機盒使用時長等多項指標,均高于友商。

不服跑個分唄——這倒是頗有小米雷軍在發布會上懟友商的味道。
但紫米也承認,雖然目標是要做耳機爆品,但畢竟紫米的品牌影響力還比不過華為、小米。打造極致性價比的產品,更多的還是積累口碑。
先學習,再突破
不能否認,現如今國內的 TWS 耳機市場,仍然存在著一個怪現象,長的都像 AirPods,賣的越來越便宜。
紫米似乎也不知不覺的陷入到了這個怪圈。

△ ZMI PurPods Pro vs AirPods Pro
新品 ZMI PurPods Pro 在人體工學設計上與 AirPods Pro 相像,雖然也做了一些微創新,諸如:
外形的微改、在耳機充電倉上增加 LED 燈組以實現開倉后 ZMI 的 logo 顯示,等等。
我們大家都像蘋果,是因為蘋果是我們學習的標桿。本著學習的心態,從模仿開始,再實現某些方面的超越。
蔣兆說,紫米現在還是耳機領域的孩子,還在學習和成長。先實現從零到一,再找到自己的擅長點,去實現突破。
修煉獨門絕技,提升競爭力
紫米自研的 EQsmart 自適應技術就是一個從學習到突破的例子。
這一技術具備以下幾個特性:
1、自適應音量:從吵雜環境到安靜環境下,自動調節音量。
2、自適應降噪:在室外嘈雜環境轉移到辦公室等安靜環境時,自動調節降噪深度,從 35dB 的深度降噪,調節到 20dB 的舒適模式,以減輕降噪過深而帶來的耳壓。
3、自動游戲模式:配合小米 MIUI 系統,自動進入游戲低延遲模式,延遲低至于 87ms(測試數據來源于紫米實驗室)。

一個小插曲,紫米公司最初建立的時候的無錫小機靈,其英文名就是 EQsmart。
但 EQsmart 絕不是 PPT 上一晃而過的概念,紫米希望將它打造成 ZMI 耳機的專有名詞,并在未來逐步實現 1.0、2.0……的技術和版本迭代。
未來還有更多,芯片、算法、聲學,紫米都要逐步補強。

此外,在紫米看來,未來的耳機,除了過硬的硬核參數,軟的部分還有很多,比如生態、比如 AI。紫米背靠小米生態,在這兩方面也具備別人沒有的優勢。
首先是跨設備的切換和連接,耳機融入到手機生態,其價值更高。
紫米從一開始立項,就牢牢抓住了小米的資源。ZMI PurPods Pro 不僅支持小愛同學,還實現了與 MIUI 系統的無縫對接,包括快速彈窗連接??手機,MIUI 自動識別游戲模式,查找耳機功能等。

其次是 AI。未來,紫米希望能夠利用好小米大數據,讓耳機具備「學習」的能力,將耳機做到「千人千面」。用戶喜歡聽音樂,喜歡 60% 的音量,喜歡重低音,這些使用習慣都將「反哺」耳機,幫助紫米設計更個性化的耳機。
耳機是要做長遠規劃的,紫米定位的是未來。
灣里小結
耳機是消費電子的常青樹。紫米在耳機產品領域的嘗試,映射了整個行業、各行各業,在面臨 TWS 這股大潮襲來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只是,從「看潮」到「弄潮」,紫米僅用了半年的時間。

紫米交上的這份作業,已經遠遠不止是兩款耳機。它將激勵著紫米在新的市場,探索更大的發展空間,創造更多的可能。
就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陳壹零 / 深圳灣
編輯:陳述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