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7 年打造一個最受歡迎的國產耳機品牌,萬魔的下一步瞄準國際大牌
回顧 7 年品牌之路,探索紅海退潮后的耳機產業新格局——專訪萬魔謝冠宏 & 林柏青。
如今耳機行業的發展可謂是如日中天。
狹義來看,單 TWS 真無線耳機的年出貨量,就已經能到 2 億副,這其中還不包括調研機構統計不到的白牌貨。
而從廣義而言,包括真無線耳機、無線耳機、頭戴式無線耳機在內的個人智能音頻設備,將成為未來幾年增長最快的智能設備類別——預計到 2023 年將出貨 7.26 億副。
在奔涌的浪潮中,不少人可能只是來蹭一蹭浪花。當短期非理性的市場因素退去后,就會看到那些具備長久競爭力的實力選手,才是真正的弄潮兒。
而現在,恰恰就是紅海退潮的階段,幾個 TOP 玩家已經展露出頭角。
能夠對行業做出如此前瞻性的趨勢判斷的人,是已經到了知天命年紀的謝冠宏。
TWS 耳機紅海看似熱鬧,其實只有幾家大老虎在競爭中進化:歌爾、立訊屬 OEM 陣營,純為蘋果代工陣營;而在 ODM 陣營里,恐怕只有萬魔和歌爾兩家在競爭。其他網紅品牌,今天一個,明天一個,缺乏長久立足之本,不值得一提。

△ 萬魔聲學創始人兼董事長謝冠宏
17 年前,謝冠宏走進富士康,一路主導了蘋果 iPod、亞馬遜 Kindle 等明星產品的設計生產。
7 年前,謝冠宏走出富士康,和林柏青等人一起,創立了萬魔這家公司,專注做耳機事業。
7 年后,萬魔成為最受歡迎的中國耳機品牌。
可以和索尼、Bose 來 PK 的中國音頻品牌,你能想到哪家?是的,萬魔是一家,也是目前為止唯一實力相當的一家。
在耳機行業,7 年的時間并不算長。和二戰時就已經有的 AKG、拜亞動力,以及幾十年前就有的索尼、Bose 等具有悠久歷史的「老品牌」和「國際大牌」相比,萬魔還相當的年輕。
但這 7 年里,萬魔的成長速度驚人。超過 8000 萬副萬魔耳機的全球銷量,只是成績之一。謝冠宏更看重的是,萬魔與國際大牌的差距正在縮小。
萬魔用了 7 年時間,先是將從富士康習來的代工能力,轉化為自身的生產能力、供應鏈能力;再逐步積累設計能力、研發能力、實驗室能力;最后將這些經驗醞釀出的產品能力,轉化為國貨品牌。
近日,深圳灣走進萬魔,與萬魔兩位創始人,一起聊了聊關于代工、品牌、產品、技術、以及行業的很多話題。

做代工:決定「不做什么」比決定「要做什么」要重要
深圳灣:萬魔的創始團隊從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走出來,萬魔最早的生意是為小米耳機做代工,之后又代工華為、OPPO 等很多知名品牌的耳機。您會忌諱別人說你們是代工廠嗎?
謝冠宏:萬魔本來就有代工的業務,并且目前大概 ODM 業務是品牌營收的 3、4 倍。
但萬魔的代工團隊與品牌團隊是分開的。萬魔的主體團隊做自有品牌的產品開發和國際化品牌運營;萬魔旗下的 TiinLab 獨立做 OEM/ODM 業務;而與萬魔重組的共達聲學,則專注于聲學零組件。
品牌、代工、聲學零組件,這三個方向,我們一開始就劃分清晰,各自獨立,互相重疊的業務不多。
萬魔也會采購共達之外的第三方的零組件,并發包給 TiinLab 之外的第三方代工廠。同理,TiinLab 和共達也有自己的合作品牌客戶。
深圳灣:萬魔為品牌廠商代工與其他代工廠有什么不同?
謝冠宏:萬魔和富士康不一樣,富士康只做純代工。但萬魔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哪些要做,哪些不做。決定「不做什么」比決定「要做什么」要重要。
第一,萬魔不做純代工,雖然在耳機產業蓬勃發展的這幾年,代工的生意很有吸引力。
今天客戶讓你用這三種零件,你就照著去買;給你設計稿,你就照著做。有問題不要問,不用思考只管做事,還有錢賺,營收也會迅速增長。
這種環境下,代工廠很容易就變得越來越懶,技術上不去積累,產品方向上不去思考,幾年下來,組裝廠還是組裝廠,其他干不了。
第二,萬魔不做山寨,不做長得像蘋果,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如果做貼牌、做純代工、做成本只有 8 元、12 元的山寨耳機,一條自動化生產線,達到 8000 萬副的銷量數字,其實可以很容易。
但 8 元、12 元,怎么能做出好東西?即使有滿腔的熱血,有滿腔的才華,只要走上了山寨之路,就不可能做出好東西。
第三,萬魔不做手機標配,只做選配。手機標配是指手機的「盒內配件」,就是隨手機附贈的成本很低的耳機。
比如某國產手機一年出貨 200 萬只,標配的耳機就可以做到 200 萬副。
但萬魔不做這些,萬魔有「不做什么」的原則,盡管這類生意不做,限制不少營收的發展。萬魔「要做什么」,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和設計。
我們第一個代工的耳機是活塞耳機,是手機公司的選配產品。活塞完全是 ODM 做出來,盡管 99 元的定價是客戶給的,但也要金屬桿,也要有 HiFi,耳機線還要結實拉不斷。

△ 定價 99 元的活塞耳機
深圳灣:如今耳機行業發展勢頭這么猛,錢這么好賺,國內耳機代工廠為什么一定要思變?
謝冠宏:去年聲學樓給萬魔頒了一個「金牛獎」,其理由就是,希望萬魔能夠給音頻行業一些啟示,代工廠不能像以前那樣,需要探索新的模式。
中國制造業經歷了這么多年發展,盡管有不同的行業細分,但問題都是類似的,總結下來有這么幾個特點:
一窩蜂:產品、供應鏈、人才,跟著市場熱點,一窩蜂的上;
殺低價:互相抄襲,不肯創新,惡性競爭;
求快錢:品牌出海難,技術積累難。
這么多年,國內供應鏈做的事情都是一個樣子,一家產品成功了,其他人就來把你的供應鏈全部摸一遍,全部盤點照做一遍,然后行業看似蓬勃發展了,但實際是「自毀式」的成長。
這是中國制造業的癌癥。
亞馬遜 CEO 貝索斯曾經有一句名言:「It’s all about long term. 一切要做長期打算。」
隨著產業的發展,雖然國內的代工廠的現狀已經潛移默化地有一些改變,但根本上并沒有改變。
深圳灣:如何兼顧品牌(OBM)和代工(ODM)兩方面的業務發展?在代工賺錢的同時,又能發展自己的品牌?
謝冠宏:萬魔是國內首家又做 ODM 又做品牌的音頻企業。萬魔能做到兩者兼顧不沖突,這與我們一開始的策略有關。
第一,萬魔(1MORE)作為我們的探索品牌,一開始選擇了美國市場,在圣地亞哥成立分公司,在海外拿獎項,包攬了幾乎所有的產品大獎。

△ 1MORE 連續 3 年獲得 9 項 CES 創新獎
第二,萬魔走的是高端路線,海外產品賣到了 99 美金以上,產品定位也與我們的 ODM 合作伙伴不一樣。

△ 萬魔 CES 2020 展臺
至于那些在亞馬遜上把耳機賣到 9.9 美元的出海品牌,我認為他們賣的不是品牌,而是流量。
第三,我們會在萬魔的 OBM 產品上做一些不夠成熟的新技術的探索,但是對于 ODM 品牌,我們不會讓客戶冒風險。
深圳灣:算下來,基本上國產第一代 TWS 耳機都是由萬魔代工的。給一線品牌企業做 ODM 又有哪些心得?
謝冠宏:這些公司找我們,是我們靠譜,我們有積累。不僅是技術積累,還有文化積累。
不給客戶添亂,不跟客戶競爭,不泄露客戶機密,這是基本的職業素養。
嚴格按照安規,不區分安規等級,即便這些年大部分產品做的是國內市場,但我們也嚴格按照歐盟的無毒標準約束自己。
專利上保護我們的客戶。出貨到現在 6 年,沒有一次因為專利侵權而要求被回收的記錄。
做品牌:不僅有對標索尼、Bose 等國際大牌的姿態,還要有超越他們的實力
如果說謝冠宏是萬魔的規劃師,那么林柏青則是萬魔品牌的魂。他是音頻界少有的網紅 CEO,還是工作比任何人都要拼、玩也比任何人都要瘋的「無瘋不成魔」的萬魔精神代言。
在與謝冠宏一起創業之前,他是富士康工程主管,負責消費電子產品的軟硬件研發,蘋果 iPod、聯想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亞馬遜 Kindle 閱讀器,樂視第一代超級電視。創建萬魔后,他負責產品研發和品牌營銷。

△ 萬魔聲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林柏青
回顧萬魔 7 年發展,可以劃分為 3 個時代:
貼牌時代(2013-2014);
自牌時代(2015-2019);
多品牌時代(2020-)。
深圳灣:印象中,萬魔(1MORE)品牌的首次對外亮相,實際是從 2015 年開始的。此前萬魔的身份是小米生態鏈公司。萬魔的第一次品牌重塑是如何完成的?
林柏青:萬魔是小米生態鏈的第一家生態鏈公司,甚至開始于「小米生態鏈公司」這個詞匯流行之前。我們利用了三年的時間,沉淀了人才、組織、供應鏈,到 2015 年,做自有品牌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了。
當時小米的產品主打性價比,偏入門級。我們的自牌則希望從中高端開始做,產品定位,技術不同,供應鏈也不同,算是小米生態鏈的一個互補。
萬魔的第一個產品是雙單元耳機,在有品做的眾籌。我們定位中高端的人群,所以對于這款耳機,全公司只有一個 KPI ——希望它能成為最多人推薦的耳機,擁有最好的口碑。
而我們的自牌之路也開始于此。為此,我們找了三個人為萬魔代言。
先是調音師盧卡。2015 年我們曾推出一款《中國好聲音》聯名耳機,當時盧卡是《中國好聲音》的金牌錄音師。
次年,我們將盧卡從上海請到了深圳,為他專門做了一個工作室,他也隨即成為了萬魔的御用調音師和口碑代言。
之后,又通過「大師對話」一系列的活動,建立萬魔在發燒友圈層的專業口碑。

△ 萬魔調音師,四次榮膺格萊美錄音大師獎、來自意大利的盧卡·比格納爾迪(Luca Bignardi)
同時我們還發現,伴隨著消費升級,品牌調性也呈現越來越年輕的趨勢。年輕還要有內涵,年輕還要具備專業性。
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又相繼找到了大家熟悉的周杰倫、吳青峰,作為萬魔的明星代言。
環顧全球華人圈,沒有人比周杰倫更合適。通過收購周杰倫代言的 TiinLab 耳機品牌,萬魔成功將周杰倫納入團隊。

△ 萬魔創意官、萬魔股東、萬魔品牌代言人周杰倫
所以總結下來,做品牌有三點心得:
產品:定位中高端
用戶:兼顧專業人群和年輕人群
口碑:與明星合力運營粉絲
深圳灣:萬魔有品牌對標嗎?
林柏青:可以和索尼、Bose 來 PK 的中國音頻品牌,你能想到哪家?是的,萬魔是一家,也是目前為止唯一實力相當的一家。
我們希望萬魔發展成為「華人之光」,成為華人圈「新國貨」的代表,就必須要有與索尼、Bose 對標的姿態。
我們更有做高端品牌的實力。萬魔的品牌規劃是國內音頻行業里最完整的,從供應鏈、產品研發、再到渠道、到用戶,已經完成了閉環。
和上市公司共達的重組,是萬魔完成了聲學關鍵零組件的布局。我們在喇叭單元、石墨烯等新材料、無線音頻芯片、麥克風陣列和智能聽力保護等算法等方面,都已經完成了技術積累。
從產品研發到供應鏈整合,再到全球化品牌的運營,線上線下渠道的運營,如此完整的閉環,是其他品牌幾乎不具備的。
深圳灣:一個好的品牌也需要有好的渠道能力。萬魔的渠道是如何鋪開的?
林柏青:萬魔最早的自有品牌是通過線上眾籌渠道開始的。但是,我們很快就開展了獨立的線下和線上業務,發展自己的官方旗艦店,建立自己的線下分銷體系。
渠道會決定產品,所以我們一直很重視渠道的自主權,對于資金和賬期,都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模式。
目前,萬魔在線下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包括蘋果授權店,小米、華為、OV 等手機授權店,通信營業廳,還有類似誠品、西西弗這樣的書店和潮品店,機場、高鐵、商場等,都可以看到萬魔的產品。

△ 數碼生活好店暢普斯內萬魔耳機專區
海外市場,我們也逐漸從委外和代理,過渡到通過自建的跨境電商團隊運營。在今年海外疫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上半年仍然實現了銷售業績達標。
此外,對于現在大家比較關注的線上新零售渠道,比如媒體帶貨、直播帶貨,我們都有嘗試。新的內容營銷、娛樂營銷、跨界營銷、粉絲運營,我們都有涉及,并且一直在行業里保持著高度的活躍。
一個重要的概念是:產品即內容,內容即流量。要把線上渠道做好,最重要的是把產品和內容做好,實現產品的二次營銷。
分享一個營銷案例:萬魔時尚豆做了一個太空人版,與吳青峰合作的特別定制版,其中的藍牙提示音是吳青峰的錄音,這一下子就在他的粉絲群里火了。但因為是限量,所以買到這款產品的粉絲就會發微博,產生了很多很不錯的 UGC 的內容。

△ 吳青峰超話粉絲活動
深圳灣:萬魔去年推出的全新的 OMT 品牌,這是如何考慮的?
林柏青:我們的自牌萬魔已經 5 年了,這其中,我們的團隊有過很多新產品的嘗試。但是其中的一些產品,產品定位、產品形態、目標人群等與萬魔的品牌并不一致,可能并不適合在萬魔品牌下做,但我們又要支持內部創業,于是就誕生了 OMT 這個品牌。
OMT,omthing,One More Thing, 主打智能聲學產品周邊配件,在 CES 2020 上首發了四款產品:三合一旅行充電線、快充充電器、藍牙音箱、半入耳線控耳機。今年 7 月又推出了智能手表。

△ omthing 智能手表
產品定位入門款,主打高性價比。未來 OMT 將作為手機配件領域的一個補充。
談起多品牌,萬魔還有一個 1More Music 的品牌拼圖,就是用戶在用萬魔耳機與手機配對時,可以同時下載 1More Music app。除了為用戶提供耳機設置界面和聲音均衡器之外,我們還與酷狗合作,創建了一個音樂內容入口。這在未來也是有發展潛力的。

△ 1More Music app
做產品:在多單元、小體積、Hi-Fi、降噪的方向上,做差異化
深圳灣:在做耳機的路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1、挑戰 AirPods 最好的方式是做一模一樣的東西,這也是深圳企業的套路;2、挑戰 AirPods,你永遠無法通過跟隨和模仿去做到。這兩個觀點,您贊同哪個?或者,萬魔的產品策略是怎樣的?
謝冠宏:我們很敬佩蘋果,給業界帶來很多新的定義,也開拓了一個全新的穿戴市場。
但不抄襲,還要超越,這是我們的態度。
首先是在產品的形態選擇上,我們并沒有跟風蘋果,而是用全新的豆式設計,做到了環境降噪(ENC),并且堅持把體積做小。

△ 1MORE ColorBuds 真無線耳機
其次,在聲學設計上我們更有創新和突破的勇氣,不斷的占領行業制高點。
比如最初 TWS 耳機沒有人做圈鐵設計,而我們做到了多單元圈鐵,目前我們在國際上也是 TOP 玩家之一。
還有,在耳機設計上采用金屬外殼、皮振膜,這些技術我們也是領先的。
此外,做主動降噪(ANC)的 TWS 并且還支持 HiFi,我們也比蘋果早。

△ 1MORE 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
最后,我們還堅持蘋果的一半價錢,堅持高性價比。
總結下來,我們的產品策略有這樣三個關鍵字:多單元、降噪、時尚小型化。
深圳灣:萬魔為國內第一批 TWS 耳機做過 ODM,但直到 2019 年,萬魔自有品牌的 TWS 耳機才正式上市。這其中的考慮是什么?
謝冠宏:首先是監聽模式方面,蘋果有一些專利,我們需要避開專利壁壘,同時我們堅持給到用戶雙耳傳輸的體驗。
其次是在聲音部分的堅持,我們希望做到寬頻低失真。
第三,考慮到品牌的長久發展,我們在產品的基礎架構設計上,與蘋果的 AirPods 是不同的。
深圳灣:萬魔在助聽耳機方面的研發,現在進展到什么階段了?
謝冠宏:助聽耳機這個方面,萬魔并不為商業考量,更多的是承擔社會責任。
我們的初心就是為老人做高性價比的助聽耳機。因為現在市面上助聽器要么是貴,要么就是對耳朵有傷害,要么降噪效果不好,老人不肯佩戴。
萬魔一直重視耳機的聽力保護功能。萬魔研發的 32 通道主動降噪、環境降噪、人工智能聲學的助聽器,只賣 1000 多塊,我們是抱著盡社會責任的心態去做這件事情的。

△ 智能音頻補償原理示意圖
深圳灣:萬魔希望成為一家有創新能力的音頻科技公司,對于 TWS 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哪些預測?哪些音頻技術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謝冠宏: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索尼、Bose 這樣的傳統音頻企業,有全球領先的音頻技術,但蘋果進入這個賽道后,不斷地推出新概念,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音頻行業的發展。
2018 年 12 月你們采訪我的時候,我還認為蘋果在半入耳式這樣一個半封閉的環境里做降噪的方向是令人敬畏的。但是一年后,蘋果就推出了入耳式的降噪產品。
延伸閱讀:
真無線耳機的下半場:降噪、高清音頻、語音……要達到甚至超越有線耳機的水平丨年度特稿
2019 TWS 趨勢預測,續寫真無線耳機的下半場丨年度特稿
今年蘋果在 WWDC 上再次打出了在 AirPods Pro 上做空間音頻的概念,在音質、音效、以及專業的聆聽體驗等傳統音頻公司關注的方向上,更進一步,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對于萬魔來說,我們認為未來的 TWS 產品發展將有這樣幾個方向:
多場景化:聽音樂的場景、運動場景,針對細分場景的產品打磨;
智能化:耳機小小的音腔里將內置越來越多的傳感器,交互的方式也將更加豐富;
獨立化:在一些特定場景,TWS 耳機將取代一部分手機的功能,可以脫離手機單獨使用。
在產品細節上,耳機設備商有這樣幾個要攻克的技術難題:
降噪的體驗要做到比 Bose 還好;
降噪的同時還要提供 HiFi 級的音質;
降噪的同時還要控制好耳機體積,確保耳機佩戴的舒適度。
灣里小結
萬魔是國內少有的從代工廠走出來的品牌。
從貼牌到獨立品牌運作,再到與共達聲學的重組,7 年的時間,萬魔已經逐步完成了從貼牌到自牌、從專業聲學向智能聲學的轉型。未來,還將完成從耳機設備商到音頻科技公司的轉型。
萬魔的創業史映射了國產耳機品牌的發展史。在與謝冠宏和林柏青的對話中,深圳灣深刻體會到了這種民族品牌正在崛起的力量,正在主導著全球產業鏈的變遷。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采訪:陳壹零 / 深圳灣
編輯:陳達達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