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槍響,華為拿下首張進網許可證,OV 三星 Q3 發 5G 手機 | MWC19

云集 600+ 產業鏈上下游廠商,共話 5G 時代智能硬件新機遇 | 活動回顧
龍旗、中國移動物聯網、阿里巴巴、創維 RGB、vivo、歌爾股份、富士康、順德科創、萬物工場、一博科技、微衡創新、清華大學、努比亞、深圳柔電、夢之墨、勇藝達、優樂生活,知名終端企業和產業鏈代表演講精華。
5G 為智能硬件產業領域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據預計 2019 年,中國智能硬件及其服務的市場規模可達 5414 億元。在整個智能硬件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用戶對于功能、體驗、外觀的訴求不斷提升,智能硬件產品越來越復雜,新材料的訴求也越來越多,尤其中小企業受制于訂單影響,對供應鏈的需求非常迫切,品牌商對于創新產品、創新設計、創新材料、創新技術的需求也極為強烈。
6 月 28 日,由尋材問料主辦,深圳灣作為協辦單位支持的「第三屆中國智能硬件峰會暨首屆采供對接會」在深圳成功舉辦。此次峰會吸引了中國移動、阿里巴巴、創維、vivo、歌爾股份、深創谷、羅馬仕、勇藝達、優樂等知名終端企業代表以及上游材料、工藝供應商和國內外知名設計師 600 余位產業鏈上下游人士參加,共同探討 5G 元年開啟后,萬物互聯孕育的萬億市場中,智能硬件行業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
看點 #1:5G 時代,智能硬件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龍旗:5G 將助推多形態智能硬件發展,全面面對物體接入
智能硬件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一個科技概念,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對傳統設備進行改造,進而讓其擁有智能化的功能。
移動技術發展到第五代,以更高能效、全雙工等特點,實現萬物互聯。隆飛表示,作為關鍵新技術,5G 將助推多形態智能硬件發展、全面面對物體接入,而柔性屏、甚至是折疊屏將成本為智能硬件產品形態變更的重大驅動力。在下一階段,智能芯片、智能機器人及智能駕駛等產業將率先落地,憑借早期的技術積累與資本的持續注入占據相當的市場份額。

傳感物聯網:5G 將掀起新一輪的移動變革,進入萬物感知的智能社會
3G 和 4G 網絡的普及,推動了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如今 5G 的到來,因其傳輸速度的提升,以及低延時、低功耗的特點,萬物互聯將成為現實。
楊劍勇表示,全球正積極擁抱這種全新的連接方式,在芯片、運營商和通信等廠商共同推進下,5G 正加速向我們走來,這不僅會掀起新一輪的移動變革,還將結合云端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社會變革,進入一個萬物感知的智能社會。
據楊劍勇介紹,IoT 平臺是實現物聯網的關鍵所在,為連接物聯網終端提供設備管理、連接管理,以及數據管理,且超過三分之一會部署到云端。同時,企業部署物聯網后,將有能力獲取到無限的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實現快速創新,最終驅動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移動物聯網:新網絡形態+設備獨立通訊,打造低功耗、大連接、低延時生態布局
物聯網時代已經到來,萬物互聯孕育著「萬億級」的新增市場,預計 2020 年全球市場連接規模將達到 500 億,中國市場的連接數有望突破 100 億。
張洪韜表示,中國移動「大連接戰略」驅動萬物互聯,聚焦智能連接、芯片模組、開放平臺、智能硬件、行業應用五大板塊,從做大連接規模、做優連接服務,到做強連接應用,形成了物聯網「云-管-端」服務能力,打造物聯網智能硬件一站式解決方案。
針對智能硬件市場存在的偽需求、不具有實用價值、投入大、開發周期長、供應鏈要求高等問題,張洪韜從技術革新、模式創新,提升體驗三個維度做出了思考:新網絡形態+設備獨立通訊,打造低功耗、大連接、低延時生態布局;同時,從智能硬件到智能服務,全面補充智能硬件需求短板。

阿里巴巴:新智能硬件時代,云將取代硬件服務設施
過去的十幾年,摩爾定律的不斷演進推動著手機行業不斷往前發展,但是現在摩爾定律正在失去它的力量。手機紅利的消失和摩爾定律的失效讓手機行業進入幾乎停滯的狀態,陳苑鋒指出,越來越多的工程師正在轉向物聯網并探索智能設備連接的方式。
隨著貝索斯定律,云的價格越來越低,未來在云上構建服務的成本也將越來越低,云取代硬件服務設施是早晚會實現的功能。過去十年,阿里巴巴完成了人到人的連接,實現數據積累的指數型飛躍。接下來,阿里巴巴將實現物的連接。

看點 #2:全產業鏈服務生態,推動智能硬件創新
浪尖設計: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深入到產線,到每一個步驟的設計
智能硬件已邁入直道競速賽,降低成本有利于企業加速沖刺。就「如何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這個問題,姜臻煒認為應該「深入到產線,深入到每一個步驟的設計。」
一款智能硬件產品從想法到概念落地,需要經歷從研發設計端到供應商尋源,從生產制造跟進到產品良率把關,從產品軟硬件開發到應用端驗證等一系列完整的端到端的流程,這就離不開一個好的供應鏈管理。姜臻煒認為,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好的設計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高頻低價不會使供應鏈付出高代價。
在談及產品設計未來趨勢時,姜臻煒表示,「共創、共贏、共生」才是未來,這也是浪尖一直提倡的理念,也是浪尖一直堅持的「全產業鏈設計創新」。
至于設計,姜臻煒認為,必須是貫穿全產業鏈的,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產品設計、結構設計之外,還要包含交互設計、品牌設計、包裝設計和模具設計甚至包含推廣策略。

萬物工場:硬件即服務,忘了「智能」,從服務做起。
隨著 5G 的到來,萬物互聯也指日可待。曾令江認為,智能硬件將加速從大眾的「新玩具」向產業的「螺絲釘」發展。畢竟萬物互聯后,幾乎所有硬件或許都能被稱為智能硬件,這給智能硬件帶來的挑戰也更加艱巨,它將從原本單一的物件逐漸向整體解決方案改變。
如何抓住智能硬件的風口?曾令江表示,追風對一個新生行業的發展來說是件好事,但怎么追是個問題。智能硬件在誕生以來的7年中幾經沉浮,正是追風方向不同帶來的波動。但也正是得益于這幾年的市場檢驗,智能硬件該何去何從也逐漸清晰。
「單純的硬件已經沒有生存的意義,智能硬件必須與服務相結合才能走得長遠。」硬件即服務,忘了「智能」,從服務做起。

看點 #3:打通供應鏈管理的「任督二脈」
富士康:把控供應鏈風險識別
談及全球貿易摩擦復雜環境下供應鏈的風險,張志毅表示,不光是硬件,軟件也會成為風險。企業在作風險管控的時候,首先要分析產品和技術的組成,如 CPU、SoC、存儲、半導體器件、傳輸模塊、傳感器、儀表、服務器、云視覺/生物識別等。
很多物聯網上的精密感測技術和信息傳輸模塊,目前都是掌握在歐美系或日系手中。例如攝像模組的精密光學感應芯片,只有少數國外企業擁有這些技術。
在進行供應鏈的風險識別時,企業要綜合國際政經形勢的不確定性與政策突變、相關技術取得與侵權、主要芯片與傳輸模塊的供應等進行考慮。

順德科創:建立產業協同聯系
順德區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圈,具有優質的營商環境,2018年被評為“中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十強”。順德區支柱產業以家用電器和機械裝備為主,合計占比高達83.6%,重點發展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和生物醫療三大產業,是廣東省"機器人產業發展示范區"。
張軍提到,為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實現跨區域產業協同創新融合,順德科創集團投資設立了深圳順創產業加速器,與 30 家全球知名企業建立產業協同聯系,為創新成果提供產業應用鏈和渠道拓展服務。

一博科技:DFM 實時分析,降低成本、提高產能和質量、加快產品上市速度
物聯網被設計工程師描述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隨著電子產品薄型化、小型化、密集化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小永遠是電路板「進化」的方向。
王輝東結合實際案例,闡述了電路板在生產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各種的缺陷,如焊盤間距過大、內層短路、線路不通等。缺陷發現得越晚,企業的損失就越大。一博科技提供的 DFM 實時分析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有效減少試生產的次數,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產能和質量,以及加快產品上市速度。

看點 #4:智能硬件上游的技術、材料和工藝創新
微衡創新:設計驅動下的材料與?藝創新
趙斌表示,設計、材料和工藝從來就沒有脫離過,好的設計離不開材料和工藝的支撐而單獨存在。近些年,中國的創新能力不斷涌現,這也讓設計師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趙斌認為,實體紋樣是一種時尚,它是指和核心功能沒有關系的造型,但是只有和功能結合才能成就經典。因此,在用設計推進項目的過程中,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什么是好的設計?什么能給用戶帶來更高的價值?以此反向去尋找最合適的材料與工藝。

據李文博介紹,微衡創新成立于2018年,公司的理念是「每一次完美創新,都是在追求一種微衡的旅程」,公司設計師曾參與研發了大疆的 Mavic-Air 無人機、科大訊飛的曉譯翻譯機等。

清華大學:體表生理信號監測的柔性傳感器,主動健康管理系統藍圖
隨著各種便攜式醫療檢測設備的出現,人們可以很方便地在家庭、社區獲取自己關心的特征信息,主動采取措施來保持健康。
董瑛表示,我們還可以在身體上穿戴各種傳感器來采集人體的生理信息,再通過藍牙傳達到我們的手機上進行處理后上傳云端,形成大數據系統。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系統把分類識別的結果傳送到各個醫療服務機構,由他們來做出專業的判斷和指導,最終再顯示到我們的手機上,這就是基于體表生理信號監測的主動健康管理系統藍圖。

努比亞:可彎折柔性屏, IoT 和 5G 時代更便捷的入口
據黃平介紹,努比亞·阿爾法是目前首款可彎折柔性屏且能夠量產的智能穿戴設備。它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 4 英寸 OLED 柔性屏,結構有多達 11 層。這塊屏幕從表盤部分向表帶延伸,整體看上去是長方形設計,佩戴時屏幕會有一定彎曲以貼合手腕。
此外,腕機正面還配備了 500 完像素攝像頭和傳感器,后者可用于非接觸式的「凌空操作」, 上下左右揮動手指即可實現操控。
黃平表示,努比亞·阿爾法作為來自未來的產品,不僅給大家帶來了超前的體驗,更重要是為大家帶來了 IoT 和 5G 時代更便捷的入口。

深圳柔電:點亮柔性世界的可彎曲鋰電池,「讓屏幕卷起來」
自柔性電子設備出現以來,「讓屏幕卷起來」就一直是人們所追逐的潮流。歷經十余年的發展,進一步實現設備更靈活地彎曲、折疊、扭轉、壓縮和拉伸,以及有更舒適的體驗,成為了人們的更高追求。
然而,這一目標實現的最大瓶頸就是柔性儲能器件,比如柔性電池和電容等。柔性電池,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反復彎曲的電池。這個既可以是鋰離子電池,也可以是鋅錳電池,銀鋅電池,或者超級電容。目前手機用的鋰電池都是不可以彎曲的。可以說,從硬到柔,現有的電池從材料到工藝都無法滿足的。
針對柔性電池目前面臨的問題,解明也給出了四種解決策略。據解明介紹,柔電科技由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創辦,主要產品包括柔性鋰電池和精準納膜包覆與摻雜技術。其中,柔性鋰電池已進入產業化階段,具備從電池制備、彎曲測試、安全測試等全套能力。

夢之墨:工業級液態金屬柔性印刷電路,未來已來
液態金屬是一大類新興功能材料,它打破了傳統金屬與常規流體的壁壘,且安全、穩定,蘊藏著諸多以往未被認識的新奇特性。
夢之墨可以提供基于液態金屬或合金墨水的電子直接印刷技術,將隨時隨地制作電子變成可能,同時降低時間空間門檻,為萬物賦能。此外,它還具有制作過程環保無污染、適應各種基底表面、復雜表面柔性電子制作等優點,在物聯網、天線軟板、智能服裝、醫用生物傳感器、芯片封裝、薄膜開關、電子皮膚等領域都有良好的應用。

看點 #5:從機器人再到消費音頻,硬件產品持續在創新
勇藝達:機器人綜合立體環境感知系統,無需人工干預的全自動巡邏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名詞,勇藝達是專注于安全教育和安全服務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公司,核心是打造一個「四位一體」的機器人生態系統。
2017 年,勇藝達在深圳機場首次推出安檢機器人。到目前為止,安檢機器人已經服務于 211 個機場,國內覆蓋率達 91%,極大地提升了機場安檢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據賈湛介紹,2018 年勇藝達正式在深圳機場推出大型商用機器人,這也是國內首款萬平方米場景商用服務機器人。
賈湛提到,由于機場面積大、構造復雜、人流量密集,機器人的安全運行非常重要。勇藝達機器人特有的視覺、激光雷達、超聲波避障等綜合立體環境感知系統,可以做到無需人工干預的全自動巡邏,目前已累計安全運行 4000 多公里。

Tempow:低功耗、低延遲的音頻同步分流,打造完美的用戶體驗
藍牙是一個巨大且在不斷增長的市場,在 2016 年銷量就已經超過了有線耳機。
Tempow 是一家法國的初創公司,擁有先進的音頻分流和同步的藍牙技術方案,可以從一臺主設備同時連接幾臺不同品牌的藍牙音頻設備。只需要把軟件集成到手機里,就能和市場上的藍牙音頻設備兼容,包括藍牙音箱和藍牙耳機。
羅曦表示,目前很多音頻設備都存在許多關于產品和用戶體驗的問題,它們大都跟藍牙的執行有關系,如配對問題、高延遲、音質差、電池壽命短、穩定性不佳等。為了能有一個完美的用戶體驗,手機和耳機里的藍牙協議棧應該被一起開發,Tempow 可以提供產品穩定性和電池低消耗平衡的解決方案。

優樂生活:穿戴式藍牙音箱,全方位聲音體驗
據趙偉華介紹,全球首款穿戴式藍牙音箱,是在全方位聲音體驗下誕生的新物種,可穿戴、可吊掛、可吸附、可站立,還可以同時滿足個人 K 歌、手機游戲、播音主持、桌面音箱、辦公音響等應用場景。
趙偉華表示,2018 年開始,越來越多的老牌國貨開始走時尚和創新整合的路線,出現很多老牌國貨的創新應用和創新產品。以前的產品線設計通常走的是海量路線,產品線很長,但現在更多的是聚焦于精品和爆款的打造。優樂生活擅長于工業語言和設計語言,日后將圍繞「國潮來襲」在產品的外觀包裝設計上進行深度定制。

ONE MORE THING
峰會上,尋材問料與深圳市三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羅馬仕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迪信通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勇藝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就供應鏈服務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并舉行了簽約儀式。

同時在峰會現場,尋材問料還為阿里云、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羅馬仕、創維 RGB、迪信通、勇藝達機器人、三諾、深創谷、比森塑料、努比亞、上海龍旗等 11 家企業頒發了尋材問料供應鏈服務會員牌匾,并以此為契機,共同促進材料類技術資源整合以及新材料在多領域產品的應用,共同打造更具專業性的企業創新生態,更好地促進智能硬件行業發展。
編輯:左一 / 深圳灣
PDS印刷天線銀漿AS系列才是印刷天線的未來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