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出門問問:eSIM 獨立聯網+AI 體驗,可穿戴將迎來最好的時代 | WARE 2019
曾被質疑的智能手表可以打個翻身戰了。
自 2014 年智能可穿戴元年開啟以來,智能手表一路來曾受到不少質疑、讓人認為其使用價值有限。而隨著近年來 AI 的發展以及 eSIM 的逐漸普及,智能手表獨立性、交互、功能體驗得到不斷加強,正處在一個越來越高速增長的發展勢頭。
作為一家 AI 語音公司,出門問問走出了一條 AI 軟硬結合的商業化道路,并且在智能手表行業的 AI、eSIM 等方面敢于探索,在這幾年來積累了不少行業領先的經驗。
在近期由深圳灣主辦的「ON THE GO:隨行 AI 場景的產品創新」峰會上,出門問問產品副總裁林宜立發表了主題為《AI 可穿戴最好的時代》的演講,將出這些行業經驗分享給同行。
以下為演講實錄,經深圳灣整理和編輯。
/////////////
說到 AI 可穿戴,大家會自然的想到智能手表,其實 AI 可穿戴有很多形態。今天我來分享出門問問過去走過的成功的地方和彎路。
商業化道路的摸索
出門問問于 2012 年 10 月成立,擁有全棧式 AI 語音技術,在公司成立的頭兩年里,我們一直都在摸索商業化落地場景。直到 2014 年下半年,公司開始計劃將軟硬件結合,在 2015 年推出了第一款硬件產品 TicWatch 智能手表,確立了一條 AI 軟硬結合的商業化道路。并且,公司在 2015 年底和 2017 年 4 月獲得了來自 Google 和大眾的投資并達成戰略合作意向。

△ 出門問問發展歷程
雖然很多人是通過我們的硬件產品認識到出門問問這家公司,但出門問問將自己定位為一家 AI 語音公司。我們擁有涵蓋語音識別、自然語音理解、語音合成等在內的全棧式 AI 語音交互技術,專注 AI 語音交互與軟硬件的結合。
出門問問 AI 技術落地三大應用場景主要有 AI+可穿戴(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機)、AI+車載、AI+企業服務。
在智能可穿戴的賽道上,出門問問近年來表現亮眼:TicWatch 系列智能手表在全球市場全智能手表中占比第四,于 2017 年底推出的第一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TicPods 在海外眾籌拿下了同類產品第一的成績,在國內外電商平臺上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目前,出門問問的智能可穿戴產品已經進入全球 30+ 市場,4000+ 線下主流零售店,主要銷往美國、西歐、亞太發達國家地區。出門問問的產品自發布第一天就面向全球化市場,目前海外銷售額占到了全部營收的一半以上。

智能可穿戴:從不被看好到近幾年得到快速、健康的發展
過去智能可穿戴曾一度被質疑、不被看好,而從這兩三年健康的增長形勢看來,我們認為,智能可穿戴接下來將會持續加速發展。
蘋果 2019 Q1 的財報可以表明這一點:雖然手機的營業額有略漲,但出貨量已出現停滯;同時,可穿戴設備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年增長近 50%,成為了財報中最大的亮點。另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蘋果每賣出 100 臺 iPhone,就能賣出 9 個 Apple Watch,從這個比例就能看出后者的潛力。

AI 可穿戴是未來最具增長潛力的智能設備市場,2022 年,預計全球可穿戴設備總出貨量將達到 4.5 億。
出門問問領悟的產品之道
接下來分享一下出門問問在做智能可穿戴產品和業務相關的心得體會。
我們會經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智能手表未來增長的核心驅動因素是什么?我們認為有三個因素可以讓這個品類的發展加速:
首先,AI 的體驗增強,包括更人性化的語音助理、多模態的交互方式和更智能的推薦,如果這個體驗做得足夠好,用戶是愿意為之買單并且有粘性的。
第二,獨立聯網提升,包括 eSIM 的普及、運營商流量數據價格的降低等,可以保證設備的獨立使用。
第三,基礎體驗改善,包括電池續航的改善、更好的健康相關傳感器、更好的支付體驗等,只有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并且不斷改善,消費者才會為 AI 可穿戴設備買單。

小型化是科技發展不變的核心趨勢之一,我們發現,越來越多設備往小屏化、無屏化發展。比如,我手上戴的 TicWatch 智能手表屏幕就比較小,介于 1.2-1.4 英寸之間,雖然也有觸摸和按鈕,但對于一些相對復雜的操作,語音交互顯然更加便捷。
另外,設備的便攜性也越來越重要。用戶每天24 小時的時間會朝碎片化發展,人們需要的是越來越便攜和強大的設備,來滿足他們在室內、車載、戶外等各種移動場景下獲取信息的需求。
在 AI 可穿戴方面,出門問問做了哪些努力
具體來講,在這 AI 體驗、獨立聯網、基礎體驗這三個方面,出門問問分別做了如下的努力和探索:
AI 體驗增強
針對小屏化、無屏化設備,我們認為,語音交互是未來 AI 可穿戴最重要的交互方式。
那么,AI 可穿戴的語音交互什么樣的呢?我們認為應該有以下幾點特質:

第一,聲音要更自然,要有親切感。
隨著語音技術在這一兩年來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語音合成能夠形成更自然親切的聲音,不至于像語音發展初期那樣帶著濃濃的「機器音」。
在這方面,出門問問在算法和工程落地上做了許多創新。我們基于端到端的自然神經網絡技術(Neural TTS),對語音合成技術進行了多次迭代,使得合成的聲音效果更自然。
基于 Wavenet 的深度生成模型,我們訓練出了的一個自然的小朋友的語音模型,足以以假亂真,該模型主要會被應用在兒童場景。
第二,更隨時的交互。
比如我們跟可穿戴設備進行語音交互時,應不需要掏手機解鎖打開 APP。
對此,出門問問為 AI 可穿戴設備打造了 TicHear 低功耗智能語音交互優化算法,它在小型設備占用極小的內存空間,使得熱詞喚醒能夠被嵌入到設備端上,從而實現低功耗的語音喚醒。
在測試中,我們將 TicHear 算法嵌入到了耳機芯片中,能夠在不需要點按耳機、手機的情況下,用「嗨,小問」的熱詞喚醒語音助手。

第三,更主動的思考。
語音交互行業基本有一個這樣的通病——希望用戶主動詢問語音助手,事實上,很多用戶就是懶、不想問。比如,智能音箱在被喚醒時會問道「請問有什么要幫你的嗎?」,但沒有想法的用戶這時候會不知所措,而這時候就算用戶不吭聲,音箱也會傾聽和識別,導致用戶的焦慮感加強。
AI 語音助手不僅要能聽懂,更多時候還要能猜到用戶需要什么,我們認為這是 AI 語音助手下一步要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在實際場景中,如為了使用智能手表的運動監測功能,需要在運動前在 1 英寸小的屏幕上點按幾次才能打開運動 APP,這就是一個痛點。
在這方面,出門問問研發了 TicMotion 的主動運動姿態識別算法,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傳感器的方法,就能夠在不需要任何操作下自動識別用戶動作。
出門問問智能手表最新的軟件版本中,就有這么一句話「您只管跑,我負責記」。用戶想跑的時候盡管跑,跑完后,手表的界面就彈出了數據記錄。這也是我們 TicMotion 在產品落地和提供給用戶產品價值的其中一個例子。

獨立聯網
在今年 3 月份,中國聯通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了 eSIM 獨立號碼的服務,這是個利好消息。eSIM 可以讓設備真正獨立而聯網在線,給移動功能帶來如虎添翼的效果,也讓聯網手表的 AI 在 IoT 上真正發揮作用。

在幾年前,出門問問就篤定了可穿戴獨立聯網這個趨勢,并很早的投入了相關的研發工作。2016 年,我們發布的 TicWatch 2 代智能手表,是行業首創的 3G 智能手表,隨后我們緊跟趨勢發布了國內最早的 eSIM 3G 智能手表 TicWatch S(2017.04)、開卡方式支持度最完 eSIM 的 4G TicWatch Pro(2018.11),并在今年 3 月份支持中國聯通微信公眾號開通 eSIM。

我們看好「智能手表+智能耳機」的組合,它能替代手機聯網時間。但我們的產品目標并不是替代手機。比如在樓下溜彎、跑步、取快遞等短暫的外出時間里,獨立聯網的「智能手表+智能耳機」是能夠代替手機實現部分功能的,包括支付、掃碼乘坐公交、地鐵等。未來,大家會慢慢喜歡這樣的體驗。
基礎體驗的改善
基礎體驗的改善,出門問問針對智能手邊的使用場景,對一些功能體驗做了改進。
支付:在支付方面,我們在 TicWatch Pro 上設置了快捷鍵,能快速調取支付條碼,比手機調用支付寶要來的快捷,并且還不影響手機的任何操作。
公交出行:出門問問的 TicWatch Pro 已經支持工信部的 NFC 公交互聯互通的協議,只需將手表靠近閘機就能實現支付,即使手表沒電也能工作,比掏手機支付要便捷許多。
心率異常、摔倒檢測:當手表檢測到異常時,自動啟動 SOS 功能,這樣的智能手表可以是個很好的安全設備。

全智能才是智能可穿戴的未來
目前,行業內有兩大類手表,一個是智能手表,一個是功能表。功能表上有一些智能應用,但其實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智能手表,例如 TicWatch 擁有手機上完整的智能生態。
我認為,這兩個細分品類都有其成立的原因,而從長期來看,全智能才是智能可穿戴的未來,它們擁有更好的可擴展性,可以植入聰明的 AI,可以在未來能做出更多有價值的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