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電視果和移動合作的這張「果凍卡」,讓我回想起被 0 元購機統治的恐懼
十年了,運營商的玩法就沒變過。
全國不限流量還帶 500 分鐘通話時間一個月只要 49 元?!預存 399 話費原價 499 的愛奇藝電視果 4G 版直接送?!
在今天上午的愛奇藝電視果新品發布會結束之后,除了游戲氪金之外向來理智消費的我立馬在京東預約了「電視果 4G 無限流量合約版」,然后一邊期待插著 49 塊無限流量卡的免費電視果快點到手,一邊暗罵上個月慫恿我 58 元低消升級全國無限流量的聯通客服小哥簡直是騙子!
4G 升級版的愛奇藝電視果。
愛奇藝電視果是一款可以將移動端影音內容投放到電視等大屏幕上播放的智能投屏設備,今天發布的愛奇藝電視果 4G 為此前 4K 版本的升級版,是首款支持 7 模 16 頻 4G 信號的投屏設備,插入手機 SIM 卡即可通過 4G 網絡將 4K 高清視頻投至大屏觀看,還可以作為無線熱點為更多設備提供網絡,可以滿足民宿短租、辦公會議、展覽展示、出差旅行等沒有高速寬帶接入的場景需要。

雖然現在流量資費越來越便宜,但想到用 4G 流量看 4K 視頻難免還是讓人隱隱感到肉疼,于是愛奇藝電視果聯合中國移動、京東通訊,推出了前面提到的無限流量「果凍卡」套餐,預存 399 元可獲得電視果 4G 一臺并開通套餐,首月資費 0 元,第 2~12 月 49 元,可享受國內主叫 500 分鐘和全國流量不限量。

電視果各個版本都搭配了愛奇藝 VIP 售賣,如今加上和北京移動合作「果凍卡」,為電視果進一步構建了硬件+內容+流量「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相較于許多攤子鋪得巨大卻遲遲落不到實際體驗上的硬件廠商,愛奇藝電視果 4G 的這套服務模式可以說十分落地且合理了。
毫無趣味性可言的產品評論寫到這里,除了游戲氪金之外向來理智消費的我已經充分恢復了應有的理智,出于某種食物鏈低端的食草動物本能,我再次打開了之前隨便掃過幾眼的「無限流量合約版」預訂頁面,一路往下拉,直到在頁面的末尾——它應該在的位置——找到了我想要的東西。
上面那張圖之外的(部分)附加條款。

還好只是「預約」而已。
不知道有沒有數學好或者閱讀理解能力強的朋友準確理解了這段條款的準確含義,如果有的話請務必留言給在下解釋一下。
以我有限的智力反復研讀之后,關鍵點應該有這么幾個:
- 1、實際優惠方式是贈送話費抵扣月費,這種凍結贈款抵扣月費和專門的固定月費套餐是有區別的。經計算贈款總額 1359,分 24 個月返還。
- 2、套餐的原月費是 188,合約期是 24 個月,未到期不可取消,硬要取消的話算違約,需返還已贈話費。
- 3、經計算優惠后的套餐月費為 128 元,首月返還 130 贈送話費相當于免月費,之后每月返還贈送話費 79 元,用戶支付部分為 49 元。
- 4、然后最重要的,即使是附加條款,也沒有提到 24 個月合約期中后面 12 個月的贈款返還額度,咨詢電視果的工作人員之后,得到的答復為「第二年 98 元」,即每月返還贈款抵扣 30 元。
- 5、最后,合約期滿之后順延的「優惠方案」月費,既不是 49 也不是 98,而是 128——因為贈款返還完沒有抵扣了。
簡單來說,兩年合約期的第二年月費會變成 98,再之后會變成 128,兩年內不可取消。
算完之后舒了一口氣——這才是我們的運營商一直以來應該有的樣子嘛,絲毫不意外。插著 49 塊無限流量卡的免費電視果什么的聽上去也過于美好了不是嗎。
這讓我回想起大學時代被 0 元購機合約統治的恐懼,因為自己的一時沖動+眼拙,年紀輕輕便背上了沉重的債(yue)務(fei),更慘的是臨近畢業卻沒經受住誘惑的大四學長,回老家之后白交一年話費不說一年后還要專程跑回大學網點銷號。
十年了,運營商的玩法就沒變過,只不過當年是送低端手機,現在是送電視果送智能音箱,當年的噱頭只有贈品和話費優惠,現在又多了無限流量和第三方增值服務而已。手段從來是大力宣傳看似夸張的優惠力度和竭力弱化合約的其他條款(「果凍卡」的附加條款雖然放在了頁面末尾但字號大小可以說是很良心了),待到用戶上船之后再在合約期內薅回來。
待到被用戶質疑時,只要搬出「合約都寫明白了啊」、「并沒有超出標準資費啊」之類的說辭也就萬事大吉了——誰讓你們這些人貪小便宜又眼拙呢?
運營商的所謂「合作」……
在硬件行業,電信運營商一直以來都把持著一條出貨量龐大的渠道,這兩年運營商與傳統消費電子之外的硬件公司也走得越來越近,各類基于硬件和網絡服務定制的專屬套餐、定制卡開始陸續出現,然而,在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玩得花樣百出的時候,與硬件廠商的合作盈利模式卻仍舊如此低端和老套。
我并不崇尚所謂的網絡中立,電信運營商與商業公司的合作,除了能為彼此帶來更大利益之外,也同樣有著讓消費者也可以從中獲益、共贏的空間。然而事實是,在這種「合作」中,許多優秀的硬件產品扮演的不過是運營商賣套餐時的又一個噱頭,不過是合約手機的替代品,運營商在「合作」中,除了從消費者那里抽取利潤之外,還在消耗著硬件產品的品牌。
沖著「果凍卡」套餐來的更多是電視果的粉絲和用戶,「果凍卡」掛的也是電視果的名字,當這些「貪小便宜又眼拙」的用戶發現事情不對時,首當其沖的還是做產品的硬件公司,又有幾個會轉頭去罵運營商呢?
但話說回來,像電視果這樣的硬件廠商還是深思熟慮過了——畢竟,電信運營商仍然把持著一條出貨量龐大的渠道,產品做得再好再優秀,也總得有更多人用才有意義。

在發布會的結尾,主持人說這個套餐簡直是為囊中羞澀的年輕人準備的,現在想想,她說的可能是當年在大學里 0 元購機的那撥人吧。
一年之后,這撥年輕人一定可以成長為獨當一面腰包鼓鼓中產階級,到時候,98 塊或者 128 塊的月費對他們來說根本不算什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