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Rokid 公布全棧語音解決方案:邊緣人和他懷中的尖刀
只要產品的尖刀始終足夠鋒利,Rokid 就能在智能的人工智能的紅海中披荊斬棘。
昨天,阿里巴巴在云棲大會上宣布成立達摩院之后,Rokid 的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達摩院外的邊緣人」,作者在文章中說,「我們堅信未來改變世界的,是那些聚光燈之外的邊緣人。」
今天,在 AliGenie 開放平臺發布會之前,Rokid 的 CEO 祝銘明(Misa)在阿里云 IoT 分會場公布了 Rokid 自己的全棧語音解決方案(turn key solution),開始了面向語音和智能行業的全面技術開放。
當 Rokid 的姊妹花 Alien + Pebble 秀了肌肉并贏得了贊美后,Rokid 在硬件、AI 能力、以及內容和服務上,想怎樣開放?
在 AliGenie 正式發布之后,BAT 巨頭們在語音智能領域的平臺布局算是全部展露了完整面貌。對語音智能產品廠商和開發者來說,各個平臺開放相關技術方案時的軟硬件「標配」已經非常熟悉。同樣,Rokid 全棧語音解決方案也提供了包括硬件、軟件技術和內容服務以及參考設計在內的全套產品支持體系。

硬件上,Rokid 做了一塊十分漂亮的開發板,搭載了包括麥克風陣列、CPU、GPU 和信號處理在內完整硬件配置,并配備了 3.5mm 音頻接口、Micro HDMI、Type-C 等豐富接口,可分別搭載 Linux 和 Android 操作系統,并根據需要選擇阿里云或 Rokid 的語音服務,開發者和合作伙伴能夠免費同時共享兩方的語音技能。
這個開發板幾乎等于把若琪產品的硬件內核直接摳了出來,接個音箱就能實現與 Rokid 自家產品同等的智能語音效果。

語音和語義上,Rokid 開放的技術包括語音識別、信號分析處理、語音合成、語義理解、自定義喚醒詞、聲紋識別、個性化語音合成、語種識別、自定義對話引擎等等。
昨天在 Rokid 辦公室,筆者體驗了 Rokid 自定義喚醒詞的實際效果,在 Rokid 用戶手機端直接輸入任意喚醒詞(目前要求三個或三個以上漢字)之后,無需任何訓練就可以立刻使用自定義喚醒詞來喚醒 Rokid Pebble,在特意嘗試了氣音、疊字等有些刁難意味的喚醒詞之后,Rokid Pebble 都能夠成功被喚醒。
此外,在 Misa 的預告中即將上線的功能還有語音合成(5 分鐘語料訓練就能讓 Rokid 的聲音變成任何人);語種識別(無需設置直接識別說話人語種并用同樣語言進行對話);聲紋識別(Misa 特別強調是「真正的」聲紋識別)都是在語音領域十分領先的技術應用。
在內容和服務上,Rokid 已有的大部分音樂、有聲書、兒童故事、新聞、天氣、購物等內容和服務都將免費開放給合作伙伴Rokid 還在開發一些無限輪對話游戲,例如由 Rokid 來主持游戲的「一夜狼人殺」、猜歌名游戲「音樂達人」、兒童教育游戲「小小數學家」等等,屆時也將在 Rokid 應用平臺上開放。
其中,在 IoT 領域,Misa 自信地表示,Rokid 是國內目前連接物聯網產品最多的公司,能夠與阿里小智、小米、Lifesmart、Broadlink 等多家公司的智能家居產品直接連通,并進行場景化的操控。
當 Rokid 準備好開放自己的技術時,無法繞過的一個問題是,Rokid 和其他語音技術平臺方的區別在哪里?
Misa 的回答很簡單,Rokid 是國內唯一一家,花了整整三年時間,走完了從技術研發,到產品設計和打磨,再到硬件生產的打造語音智能產品全過程的公司,正因為如此,Rokid 也是唯一能夠提供真正「全棧」方案的公司。
盡管 Rokid 是國內最早涉足語音智能領域的公司之一,但受 Misa 個人風格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里,Rokid 都不是最顯眼的那個,特別今年 BAT 巨頭加入角力之后,Rokid 雖然也開始展露在布局線下渠道上的攻勢,但在奮力搶占平臺紅利的同行中間,Rokid 更加成了不怎么合群的「邊緣人」。
對此,Misa 有自己的想法,「所謂的邊緣人不是真的從主流中孤立自己,而是在邊緣以冷靜的視角觀察,積蓄自己的力量,伺機而動。」

在 BAT 紛紛開放語音智能平臺和技能市場后,作為創業公司的 Rokid 憑什么還自信有機會?
而 Rokid 技術開放的布局和模式,早在 Rokid 成立之初就已經在積蓄力量了。Misa 把這個模式總結為尖刀產品+技術開放,Rokid 內部從一開始就有平臺部門,只不過一直以來,這個部門的唯一「客戶」只有 Rokid 自己的產品部,兩個部門在「互虐」中更新、反饋、完成一次又一次軟硬件上的打磨和優化。如今開放全棧語音解決方案,對 Rokid 來說只是這個平臺部「開門接客」了而已。
Misa 說,Rokid 開放的能力,其實是做產品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當你打造完一個產品以后,一家公司在做端對端的細節打磨過程中會沉淀出一個全棧的技術能力。」對自始至終定位于 C 端產品公司的 Rokid 來說,把這些技術開放只是(反正留著也是浪費的)「邊緣業務」。
尖刀產品+技術開放的模式,也是 Rokid 區別于 BAT 等平臺方的主要特點。相比軟實力強大,但在硬件產品打造上能力相對薄弱的巨頭,Rokid 把打造極致產品放在首位。始終拿出好的產品,一方面能夠教育消費者,為語音智能類產品營造一個良好的消費者認知;另一方面,也為行業豎立一個足夠好的行業標桿,告訴行業只要愿意下功夫打磨,產品都可以做到這個樣子。
在對接合作伙伴時,Rokid 將主要與方案商合作,由他們對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定制化、多樣化,最終幫助到落地的產品廠商。Misa 透露,Rokid 已經開始為海爾,長虹,暴風,中興等廠商提供語音解決方案。
在產品定價上,Rokid 自己的產品將一直定位于高端,避開了與未來可能的合作伙伴和小米等性價比推土機直接競爭的可能。
舉個不甚恰當的例子,Rokid 想成為的,是把 iOS 和 iPhone 技術方案全面開放的蘋果,而 Alien、Pebble 以及即將推出的隨身智能語音產品,就是 Rokid 布局中的「iPhone」,是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標簽和認同感,是行業的標桿,是這個邊緣人揣在懷里的尖刀。
只要這把刀始終足夠鋒利,Rokid 就能在智能的人工智能的紅海中披荊斬棘,用 Misa 自己的話說,「做一家能夠一直做下去的公司。」
嗯,只要這把刀始終足夠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