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這是一個智能音箱的超級全家桶,亞馬遜、Google、蘋果等巨頭都被裝在了里頭
可惜的是,國內買不到也用不了。
還有人在質疑百箱大戰嗎?這個新興的行業才剛剛開始,怎么會那么快消停呢,尤其是巨頭都還在卯勁的階段。
繼 9 月底亞馬遜發布第二代 Echo、Echo Plus、Echo Spot 三款新品之后,10 月初 Google 更是推出兩款分別針對高、低端市場的 Google Home Max、Google Home Mini。幾乎就在同時,知名音箱品牌 Sonos 推出支持多語音助手的 Sonos One 智能音箱……
各大廠商的音箱盤點,或是單品測評,網絡已經呈現了不少。Google 發布會這一波過后,就連智能音箱的「全家桶」的圖片也多了。深圳灣(公眾號 ID:shenzhenware)也趁熱對亞馬遜、Google、蘋果三大巨頭旗下產品進行了縱向整合分析。敬請行業人士輕拍點評。
麥克風陣列和芯片是智能音箱的基礎,首先橫比三家巨頭的硬件選型
不同于手機這種通常在手上或在身邊近距離使用的設備,智能音箱解放雙手和雙眼的產品理念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音交互,這就要求音箱具備全方位拾取語音指令的能力,涉及到硬件底層,就是麥克風和芯片。
作為智能音箱的挑事者,亞馬遜推出的 Echo 系列產品采用 7 麥克風陣列的硬件解決方案,遠場語音識別也成為之后各廠商智能音箱的標配。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唯獨 Google Home 采用雙麥克風陣列,因為 Google 深度學習方面的加持,也能在拾音、人聲定位方面有足夠出色的表現。

音質作為音箱品質最重要的考核點之一,也是用戶在選擇產品時的一個考量因素。
在蘋果劍走偏鋒出品強調音質的 HomePod 之后,亞馬遜在發布三款 Echo 系列新品中,音質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升級。
Google Home Max 也走起了高端路線,優秀音質使產品價格提升到 399 美元并與蘋果 HomePod 不相上下。
另外,因 Sonos player 1、Sonos player 3 系列產品頗受好評的 Sonos 也加入了這場戰役中,幾者相互之間基本上成為了同一水平上的競爭對手。
核心的芯片方面,除了向來自己承擔所有軟硬件解決方案的蘋果之外(HomePod 采用的是 iPhone 6 所應用的 A8 芯片),各家廠商均采用第三方芯片,主流的芯片提供商包括 TI 德州儀器、ARM、TBA 等知名廠商。
智能音箱的比拼,更是其背后語音助手服務的比拼
對于用戶來說,選擇了一款智能音箱,就相當于選擇了其旗下語音助手的功能和服務,包括隱藏的技能(Skill)以及連接的第三方內容應用(音樂、有聲讀物等)、可控制的智能家居設備等。
就拿 Google Home 與亞馬遜 Echo 來說,亞馬遜已為 Alexa 組建了人數上千的團隊,致力于讓 Alexa 與人的交互更自然,并于 2015 年將 Alexa Skills Kit 開放給第三方開發者,旨在豐富 Alexa 的功能。Google 也有著類似的策略,在這兩年里,通過 Google Home 獲得的百萬指令,Google Assistant 在逐漸增多的語料資源中不斷學習并變得更加「聰明」。

據外媒消息表示,憑借 Google 在搜索方面的建樹,Google Assistant 在給予關于某條信息或知識點的回答會更全面且準確。
另外,在調動技能服務方面,Google Home 的表現會比 Echo 的更出色,在使用 Echo 時,用戶往往需要「啟動/添加 XX 應用/功能」這樣的指令才能調動技能(當然只是在首次添加的情況下),而 Google Assistant 則可以在模糊指令的情況下辨別語句中特定詞語來實現同樣效果,相比之下,Alexa 的交互就顯得沒那么自然了,更何況絕大部分用戶并不知道語音助手背后具體到底有哪些技能。
至于蘋果 Siri,遵循蘋果一貫的封閉路線以及隱私保護方面的考慮,到目前為止僅覆蓋到蘋果旗下的手機、平板、手表、PC、音箱等設備,更別說提供給第三方開發者。在交互方面,剛問世的 Siri 明顯偏重于指令式對話,伴隨著在接下來的幾次升級后,Siri 在上下文語義理解、多倫對話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不少提升,并且也同樣具備了翻譯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姍姍來遲的 Sonos One 因為支持「多語音平臺」而瞬間成為業界一大亮點產品,這意味著用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智能助理。據悉,目前 Sonos One 支持 Alexa 語音助手,并將在明年增加 Google 語音助手支持。

再看智能家居設備的連接能力,誰家智能音箱能成為終極入口
智能音箱被視為各巨頭占領智能家居入口的重要舉措,并承擔聯動各個智能家居設備的任務和擔當「中控」這個重要角色。
據 Google 在這次新品的發布會中表示,Google Home 系列產品所支持的智能家庭終端品牌超過 100 個,設備超過 1000 款。

在 Homekit 智能家居平臺的基礎上,搭載 Siri 的 HomePod 也被業界認為是蘋果聯動智能家居的「遙控器」。目前,加入 HomeKit 協議的智能家居設備已有 139 種,隨著蘋果在今年取消芯片綁定、只需軟件升級便可實現接入等條件放寬的動作,相信所支持的設備會越來越多。

至于亞馬遜,在智能家居中控設備連接友好方面則做了率先示范,其 Echo Plus 具備智能家居系統控制中心的能力,無需再配合 SmartThings 等相關中心控制設備進行使用,便可實現對電燈、門鎖、空調、攝像頭等智能家居設備連接、控制。目前,Echo Plus 能夠支持 100 多家智能家居廠商的產品。

此外,撥打電話這一在家庭中占據主要地位的功能,在 Google Home、亞馬遜 Echo 產品上均可實現,只不過相比 Google 僅支持美國、加拿大兩個國家和地區,亞馬遜 Echo 電話功能所支持的國家還多了個墨西哥。
小型智能音箱加快占領家庭場景的速度,門檻低,價格便宜
亞馬遜 Echo 系列產品的熱賣,很大程度得益于入手門檻低的小型設備 Echo Dot,對于起初抱觀望態度的用戶有極大的吸引力。另外,對于已有一兩款 Echo 設備的家庭來說,Echo Dot 更是個不錯擴展設備。
谷歌推出 Google Home Mini 的意圖明顯就在于對標 Echo Dot。小體型設備不僅方便遍布在家庭各個角落,與 Echo、HomePod 類似,同樣支持多設備跨屋音樂播放(multi-room music)功能,還能充當信息的「傳聲筒」,即用戶可利用其當前的音箱設備或手機將語音信息傳播到另一個房間的 Google Home Mini,就像一個家庭對講機。

不過對于更看重揚聲器或者說音質的用戶來說,中端級別的 Google Home、Echo、Echo Plus 或是高階的 HomePod、Google Home Max 以及 Sonos One 才是更好的選擇,畢竟小型版本的智能音箱在關于音質的腔體硬件結構上不占優勢。

最后談談內容服務,如何讓用戶通過智能音箱持續消費,這個是重點
除了確保用戶良好體驗的硬件之外,軟件層面上連接內容的多少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戶能夠享受多少服務。
作為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音樂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用戶在音箱上消費的首要內容。除了執拗的蘋果 HomePod 僅支持旗下的 Apple music 之外,其他廠商大都基于原有的內容應用(如 Google 的 YouTube music,Google Play music,亞馬遜的 Amazon Music 等),并為音箱連接 Spotify,Pandora,iHeartRadio 等主流音樂、音頻內容平臺。

這里需要特別提到的是,Sonos One 因為率先支持 Alexa 語音助手,目前所能夠接入內容與 Echo 的大致相當。相信其日后正式接入 Google Assistant 時,也將同時兼容 Google Play 等服務。
除了音箱產品線的競爭,內容上的比拼也將進入白熱化階段,特別是帶屏幕智能音箱的出現。就拿前陣子 Google 從 Echo Show 下線 YouTube 服務的事情便能反映出這一點。有消息表示 Google,Facebook 也正在籌備帶屏智能音箱的設備,這樣的設備所承載的功能和應用會比音箱多得多,包括視頻播放、社交、相冊、信息顯示等。

從以上信息來看,國外智能音箱混戰愈演愈烈,也出現不少類似產品「撞車」的現象。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巨頭們并未有消停的意思,伴隨這樣的現象,未來我們將會看到更豐富的產品線或者更新鮮的產品局勢,「全家桶」,現在里面裝的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