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就算頂著「抄襲」的帽子,Facebook 也要用 AR 和黑科技硬件打通人與人的連接
「我們只專注于讓人們更好地溝通。」
一個月前, 深圳灣曾在文章《AR 眼鏡?手機?讀心術?Facebook 神秘部門 Building 8 可能推出這些產品》中預測過 Facebook Building 8 部門將在 F8 上發布與 AR 社交、醫療有關的產品。基本上,兩天的 Facebook F8 大會的主題主要分為兩個 —— AR 和硬件,毫無疑問的是,部分產品融合了 Facebook 巨大的社交優勢,而且吃瓜群眾們也能夠看出,醫療也將會成為未來 Facebook 發力的主要方向之一。
下面,深圳灣將從 AR 和硬件兩個方面為各位讀者解讀今年的 F8 大會。
VR 社交 Facebook Space
在今年的 F8 大會上,Facebook 終于放出了 VR 社交 Facebook Space 的 beta 版本。通過 Oculus Store 提供的應用程序,用戶可以在 Facebook Space 虛擬空間內創建并自定義自己的身份,為你的虛擬形象選擇不同的外觀,查看 Facebook 內容、視頻以及360度全景相片,然后邀請自己的朋友在虛擬世界里互動娛樂,在玩到開心的時候還能啟用自拍桿應用,為自己的虛擬形象來張「自拍」。
為了讓虛擬世界顯得更加真實生動,Facebook 不僅為人物加上了表情引擎,還增加了物理反饋。在 Facebook Space 里,虛擬形象會眨眼睛,用戶在說話時,虛擬人物也會跟著語音做出大概的發音嘴型,而且用戶還可以通過 Touch 手柄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和表情。
另外,HTC Vive 用戶安裝 Revive,就可以在 SteamVR 啟動器的 Oculus 應用列表中找到 Facebook Spaces,當然,體驗不會像 Oculus 那么好。

將相機打造成第一個增強現實平臺
在第一天的 F8 大會上,小扎宣稱 Facebook 的 AR 計劃是:「我們會將相機打造成第一個增強現實平臺。」
為此,小扎發布了 Camera Effects AR 平臺。它能夠讓用戶在照片上編輯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各種賤賤的動畫效果,以及圖像增強和美化。小扎這么做 Snapchat 跟美圖應該會很抓狂吧。
隨 Camera Effects 放出的,還包括 Frame Studio 和 AR Studio 兩款開發者工具。AR Studio 是面向開發者的一套工具,暫時只向申請的開發者開放,它能夠讓用戶構建自己的 AR 體驗,實現各種動畫效果。Frame Studio 是一種基于 Web 的工具,向所有人開放,用戶可以上傳簡單的靜態重疊圖像過濾器。

與光場相機類似的 360 相機
F8 的第二天,Facebook 推出了「Surround 360 x24」和「Surround 360 x6」一大一小兩款 360 相機,前者擁有 24 個攝像頭,整體比人的腦袋還大,后者擁有 6 個攝像頭,體型更加小巧。這兩款相機能夠捕捉深度信息,提供六自由度追蹤畫面,同時允許用戶在 VR 視頻里走動。
這兩款攝像頭最大的突破是能夠讓用戶在 VR 視頻中自由移動,自由轉換視角,并且可以跟環境互動。實際上,Facebook 的工程師計算了場景中每個像素的深度,一旦確定了像素的位置,用戶可以從任何角度觀察它,就跟現實世界中的一樣。在深度計算的過程中,Facebook 利用自己的云計算處理視頻,然后用戶可以使用 Adobe、Foundry 等軟件編輯視頻。
其實這兩款相機的原理跟光場相機有相似之處,圖形技術供應商 OTOY 也是 Facebook 的合作伙伴之一。OTOY 的 CEO Jules Urbach 表示:「這基本上就是一款光場相機。」

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
研究腦機接口技術似乎成為了國外科技大佬們共同的愛好。繼「鋼鐵俠」馬斯克后,小扎也在 F8 大會上公布最新的腦機接口技術進展。Facebook 神秘硬件部門 Building 8 工程副總監 Regina Dugan 宣稱,Facebook 希望通過一種「知道你在想什么」的技術解決當前 AR 輸入的問題,即所謂的「腦機接口技術」。
此前腦機接口技術一直應用于醫療領域,主要針對一些會使身體行動不便的疾病,但 Dugan 表示,在消費者領域,腦機接口技術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Facebook 的腦機接口項目的目標是讓用戶能夠每分鐘輸入 100 個字,據報告稱速度比智能手機上的輸入速度還要快五倍。所以這項技術不僅可以應用于醫療領域,同時還能夠造福所有的人。
不過,和馬斯克不同的是,Facebook 的腦機接口技術不會在用戶的腦袋中植入芯片,而是以非侵入式的方法讀取腦電信號。
目前這項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仍有很多技術問題等待解決。
振動皮膚「聽到」聲音
Building 8 第二個項目是通過皮膚傳感器獲取語音信息的計劃,此概念受布萊葉盲文系統的啟發。
通過大會上的展示視頻可知,兩名 Facebook 員工已經能夠通過觸摸來進行簡單的交談。一位員工手臂上帶著電子設備,另外一名員工通過 APP 將壓力信號發送到設備上,通過施加在胳膊上的壓力讀出傳遞的信息。
該技術模仿盲文,用人類皮膚上的神經網絡代替耳朵,將信息傳遞給大腦,這將打破語言的障礙,幫助聾啞人或者身體障礙者與人溝通。
關于這項技術,Dugan 沒有透露太多,同時,她還表示目前還不會推出具體的應用產品。

抄襲?突破?
除了上述的新品之外,Facebook 還發布了 Messenger 2.0 版本,其重點是聊天機器人(Chatbot),新功能大多圍繞著提升聊天機器人的消費者、企業端體驗而展開。好玩的是,某些開發者認為,這是在抄襲微信的小程序。
另外,Facebook 展示的 AR 產品也跟 Snapchat 以及美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不過,在 Dugan 看來,不論是 AR 社交、Messenger 2.0、360 相機、黑科技「聽音」設備,甚至是 Facebook 命運多舛的無人機計劃,都是以打通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為目的,這也符合 Facebook 的理念。就像 Dugan 所表達的愿景一樣,「我們只專注于讓人們更好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