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亞馬遜 Blue Origin 接下其首份衛星運輸訂單,特朗普的月球商業計劃會由誰先來實現?
相對于習慣高成本制造的 NASA,希望通過低成本、可重復使用的設備來構建太空業務的 SpaceX、Blue Origin 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似乎更能表現出巨大的潛力。
昨日(3 月 7 日),由亞馬遜 CEO 貝索斯(Jeff Bezos)出資創辦的 Blue Origin 航天運輸公司公布其迎來了首位客戶——法國衛星運營商 Eutelsat SA 的消息,意味著 Blue Origin 的運載火箭正式實現了商用化。
據 Eutelsat 的 CEO Rodolphe Belmer 表示,預計在 2021 年或 2022 年,將會使用 New Glenn 完成衛星發射的任務,除此之外并未公布兩者簽署協議的更多條款。
另外,Blue Origin 還公布了 New Glenn 火箭從起飛到著陸過程的一段視頻,從視頻上看, New Glenn 回收的畫面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就是始終執著于海洋著陸試驗并在第 5 次嘗試中獲得成功的 SpaceX:

· SpaceX 的 Falcon 9(獵鷹 9 號)第 5 次嘗試海上回收火箭并首次獲得成功

· New Glenn 于海上接駁船著陸
視頻中顯示,New Glenn 采用與 Falcon 9 類似的方式垂直著落在一艘大型接駁船上。事實上,Blue Origin 曾在 2010 年就運載火箭在浮動平臺(海上)著陸的技術提交過相關的專利申請,并且該申請在 2014 年得到順利通過。不過呢,SpaceX 立馬對這項裁決提出質疑,稱這個概念已被許多人提出并且是一項「現有技術」,最終 Blue Origin 不得不撤銷其在該項技術下的權利訴求。
據貝索斯介紹, New Glenn 在著陸階段使用了 6 只用于著陸的腳架,即使其中一只腳架部署失敗,火箭也能安全著陸。該階段的關鍵設計在于其運用空氣動力驅動的列板,比依靠發動機動力的著陸方式更高效、快捷。另外,空氣動力能夠讓火箭在風力非常大的情況下保持運行。
New Glenn 被 Blue Origin 正式對外公布的時間是在去年 9 月份,New Glenn 的名字取自第一位進入太空軌道的美國太空員 John Glenn。與 SpacceX 的 Falcon 9 的設計相類似,New Glenn 的第一級火箭在發射后會自行返回地面,而進入太空中的第二級、或者第三級火箭則不回收。但相比較之下,New Glenn 的第一級火箭更強力,推力達到 385 萬 lbf,采用 BE-4 甲烷引擎,第二級則是真空版的 BE-4,第三級是真空版的 BE-3 引擎。
此次,Blue Origin 公布了更多關于 New Glenn 的細節:火箭高度為 89 米,它在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承重能力達到了 13 噸,在低地球軌道的承重量則增加到了 45 噸,與 SpaceX 的 Falcon 9 相類似的,New Glenn 能夠重復使用,第一級回收火箭的重復使用次數最多為 100 次,預計首次試飛時間在 2019 年。
如 New Glenn 現在就能試飛成功,就會成為迄今為止承載力最強的火箭,不過一些航天公司也在研發承載量更大的火箭, 如 SpaceX 正在設計的 Falcon Heavy 被設定在低地球軌道的的載重量為 53 噸,美國宇航局(NASA)的 Space Launch System 的運載能力將達到 70 噸。

· 美國宇航局(NASA)的 Space Launch System(概念圖,來源于 NASA 官網)
目前,貝索斯沒有透露 New Glenn 的定價,但他強調,將繼續利用可重復使用性大大降低成本,而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還需要相對長的一段時間,但他們不會停止實現這一目標的步伐。
前不久,美國宇航局(NASA)就曾透露,將考慮在新型的運載火箭 Space Launch System 中增加宇航員進行載人飛行,該項目原定在 2018 年實現無人繞月飛行。而趁著這個機遇,像 SpaceX 這樣的太空商業公司也開始計劃在 2018 年將兩名太空游客送至月球軌道附近展開太空之旅。
對于月球的商業計劃,剛上任美國總統不久的特朗普也表示過不小的興趣,并希望能在自己的首個總統任期內取得像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那樣震驚全世界的成就。相信在這樣的推動下,官方的 NASA 也能在更有利的支持下加緊步伐。相對于習慣高成本制造的 NASA,希望通過低成本、可重復使用的設備來構建太空業務的 SpaceX、Blue Origin 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似乎更能表現出巨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