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談「創二代」:從守成、布局、到放手改革 | Terry 專欄
創業家的第二代、接班人、或是準接班人,該如何完成企業的傳承與轉變?
在我過去輔導過的群體里面,有一個少數又比較特殊的年輕群體,就是所謂「創二代」;顧名思義,就是創業家的第二代、接班人、或是準接班人。
海峽兩岸都一樣,成功的創業家對下一代接班人的培養,有不同的態度和方法。有的采取自由放任的態度,樂見、但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接班;有的明確要求下一代要進入自己的企業,甚至得從基層干起。
要求下一代接班的創業家,又有許多不同的做法;有的帶在身邊,有的交給老臣。帶在身邊的比較多,但風格各異;有的言教身教,給予魔鬼式的各種磨練,有的苦口婆心諄諄教誨,給予相當大的權力和責任,從實作之中學習。
成功的華人創業家看著自己一手建立的龐大事業,絕大多數難以交給外人接班,所以免不了成為家族企業;可是身為「創二代」的這些年輕人,碰到困難的時候,又大多很難平起平坐的和第一代坐下來溝通,因此就需要一些有經驗的良師益友來輔助他們。
由于我在業界的資歷較深,很早就認識這些第一代的創業家,也從小看著這些「創二代」長大;被叫了二、三十年叔叔伯伯,對于找上門求教的這些年輕人,自然是義不容辭的幫忙。
傳承與轉變
歸納這些創二代的情況,他們大多都面對相似的情境──傳承與轉變。
在 2011 年 1 月出版的『哈佛商業評論』(HBR)中有一篇文章「執行長的開創執行力」(The CEO's Role in Business Model Reinvention),作者是維杰.高文達拉簡(Vijay Govindarajan)和克里斯.特林柏(Chris Trimble)。
這篇文章指出,公司要永續經營,商業模式就不能一成不變;但要執行商業模式創新,必須平衡「守成」、「除舊」、「布新」這三股力量。
因此,有遠見的執行長,必須做到三件事:持續發展現有的事業、終止衰退的產品和部門、創造未來的新事業。
想想過去十年來,這幾個偉大的商業模式創新:搜尋引擎的 Google、網絡影音的 Netflix、以及網絡電話的 Skype?,F在再想想:為什么是 Google 而不是 Microsoft 稱霸搜尋引擎?為什么是 Netflix 而不是 Blockbuster 成為內容新貴?而創建網路電話的為什么是 Skype 而不是電信巨擘 AT&T?
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有著數不清的例子。答案很簡單:許多成功企業過度專注于執行現在的商業模式,忘了商業模式遲早會過時。
公司若要永續經營,就必須在「守成」、「除舊」、「布新」這三股力量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而執行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達成這項平衡,但大多數的公司卻一面倒地把資源放在「守成」上。
在大部分的企業中,「守成」的重要性高于一切,「除舊」和「布新」則往往遭到漠視;尤其在第一代的創業企業中,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原因很簡單:一個成功創業的企業家,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成功方程式。
糟糕的是,今天的成功模式,不保證明天也會成功。執著于今天的成功模式,反而會導致明天的失敗。
做為準接班人的第二代,就必須要了解自己所要面臨的挑戰和責任;同時清楚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才能夠在被培養接班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和做法。
「創二代」的優勢與劣勢
「創二代」的普遍優勢是:
沒有包袱,所以容易除舊。
年輕、活力、新科技、有創意,所以容易開創、布新。
「創二代」的普遍劣勢:
沒有參與創業、沒有戰功、沒有威信。
缺乏經驗。取得經驗要付出時間金錢,沒有捷徑。
沒有自己的人馬,執行力受到限制。
從優勢和劣勢的分析可以很清楚看出來,「創二代」在做好「守成」上挑戰比較大,而這個「守成」正是上一代創業者的強項;「創二代」在「除舊」和「布新」上比創業的第一代有優勢。
如果能夠了解這種「互補」的情況,又知道采取什么樣的「做法」來順利接班,那么「創二代」就有很好的機會,可以引領企業逐步除舊布新,成功再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守成不易」:立戰功
首先談談「守成」。在我輔導的這些接班人案例當中,接班人首先面臨到的挑戰,就是如何立下戰功、建立威信,馴服這些和第一代創業家共同打天下的老臣們。
接班人有兩樣東西一定要親自抓,就是業務和財務;能夠在這兩個領域立下戰功,接班人就立于不敗之地。
在「業務」成長方面,我認為要避免「三新」──新產品、新市場、新客戶同時發生;盡量以「現有產品」開拓新客戶或是新市場,是比較容易見到成效的。
許多案例是,創二代認為現有的產品不符合市場的需求,因此要求研發部門要修改、或是開發新的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
產品開發通常所需時間長,投入資源大。在真實的案例中,掌握開發資源的老臣們會抗拒改變,導致開發新產品卡東卡西,結果是接班人的想法沒有辦法順利落實;而在老臣的眼中,剛好拿著產品策略有問題當借口,坐實了「少主無能」。
在新客戶和市場方面切入,雖然沒有經驗但也沒有包袱。運用一些新思維與戰術,以少主之姿建立新關系,建功比較順利;開拓了老臣所沒有的新客戶和新市場,在老臣的眼中這個就是實打實的「戰功」。
在「財務」方面,接班人一定要非常熟悉財務三表,尤其是損益表。在業務方面能夠立下戰功的話,營收必定能夠增長。接下來就是要控制成本和費用,就能交出一張漂亮的利潤成績單。
「創業唯艱」:布新局
這些接班人當中,也有一些有雄心壯志,不想光吃祖產,想要開創新局的人;創業第一代當中,也有一些開明而期待轉型的,他們愿意提供資源鼓勵接班人開創新事業。
在我輔導的案例當中,就有許多「創二代」正在企業內或體制外創業的例子;在這個時候,鴻海的「郭語錄」當中就有一個非常有用的「 12 字真言」:
訂策略
建組織
布人力
置系統
這四個步驟,是有時間順序關系的。一個新創的事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決定各種策略;策略定下來以后,才能夠設計有執行力的組織,組織設計好以后才能夠尋找最合適的人才,否則很容易陷入「因人設事」的陷阱里。
在組織人事都確定,并且運行一段時間以后,就需要建制管理系統,利用系統來運營管理,避免「人治」的現象。
但是新創企業的創業者,往往不按照這樣的時間順序來執行;在沒有制定清晰策略的情況下,貿然就現有團隊成員的專業,開始來設計組織。如果融資順利的話,就快速招聘員工;在缺乏策略和管理系統的情況下,成本費用迅速增加,而往往效率很低,因此大部分走向創業失敗的結局。
「創二代」的創業和我平常在輔導的創客創業,盲點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創二代反而因為資源取得更加容易,因此往往更快犯錯、所犯的錯誤影響更大。因此更不要急于成功,更應該步步為營。
「除舊不易」:改革難
在我輔導的案例當中,也有規模相當龐大的企業集團;創業的第一代往往不愿意終結失去競爭力、或是營收獲利大幅衰退的子公司,而把這個攤子交給接班人,做為一個磨練和考驗的機會。初生之犢不畏虎,接班人也無視艱難,反而摩拳擦掌,想要做一番大改革,以證明自己的能力。
這樣的企業,問題也很容易抓出來,不外乎產品過時、技術落后、組織龐大、人員老化、管理松散、成本沒有競爭力等等。因此「創二代」準備著手改變產品和市場策略,精簡組織提高效率,淘汰冗員替換新血,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等等。
這些做法完全依照「郭語錄」的 12 字真言和順序來進行,看來是按部就班并無不妥??墒俏曳炊ㄗh他們不能夠這樣做。
為什么呢?因為「建立」和「改造」的程序是不一樣的。
改造是「逆向工程」
對于一個組織龐大僵化,人員老化的企業,不能夠進行由上而下的大手術;尤其是一個初登舞臺的接班人,在沒有戰功和威信的情況下來動刀,很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結果。
大企業的改革或創新,必須要像攀巖一樣,三點不動一點動;如果改革幅度過大,就像攀巖時一點不動三點動,一下沒抓緊肯定就摔下來。
以蓋房子做比喻,「訂策略」就像打地基,「建組織」就像承重墻和支柱,「布人力」就像隔間裝潢,「置系統」就是水電瓦斯;要改造老房子,就要反過來做。
首先,要把不同事業部門各種不同的管理系統,予以調整或統一,降低整并的難度;然后在執行層引進年輕專業的新血,確保執行的力度;一方面也建立中階主管的接班人。
人事布局到一定程度,然后再做組織的調整或合并;上述步驟是從「修系統」開始,然后「布人力」接著「改組織」,改造至此,進行策略改革就順風順水了。
創二代接班在平衡「守成」、「除舊」、「布新」上,先做現有主流模式下的「守成開創」,還是先從新事業「局部創新」,都無不可,重要的是需要先有戰功;但是最終也都需面對舊組織改造的問題,改造千萬不能一廂情愿,建議要以「逆向工程」的順序進行。
企業如何傳承與轉變
臺灣在目前的經濟困境中,許多成功的第一代創業家已經陸續面臨接班問題。創業家希望自己創立的企業永續經營,就需要有成功的接班人。接班人既需要傳承,也需要轉變。既須延續可用的成功模式,也要隨環境的改變創造新的模式。
接班人的養成需要一個精心規劃的過程。創業家忙于經營事業擴充版圖之際,非常需要勻出些時間精力關注此事。
「創二代」接不接班?如何接班?創二代有優勢也有劣勢,如何利用優勢變身真命天子而非無能少主,就看如何在接班設計上幫助他立功服眾,順利執起令旗了。
分享我對這些「創二代」輔導的經驗,是希望能夠對功在臺灣的第一代創業企業有所幫助,讓他們也能華麗轉身,既承續過去的基業,也成就了下一代的轉型?!?/p>
(本文作者:程天縱。首發 Facebook 專欄,簡體字版本經授權,由深圳灣編輯整理發布。)
本文題圖來源:電影『盜夢空間』中的「創二代」羅伯特·費希爾(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飾)。
● ● ●
- Terry 的企業管理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