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標配滿級防水,OPPO A5 系列新品正式發布

沒看到這些,今年的 Maker Faire Shenzhen 你就白來啦!
2016 深圳制匯節,經受住了臺風的考驗,給參與人員獻上了一場原汁原味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創客盛會。
似乎是天公給大家開了個玩笑,臺風「海馬」過后我們迎來了一個「秋日炎炎」的周末,延期了一天舉辦的 2016 Maker Faire Shenzhen(深圳制匯節)在各方的努力下還是以它充滿活力的形象吸引了近 6 萬人次的參與(單日)。
10 月 22 ~ 23 日,在南海意庫舉行的「自造談」吸引了包括國際知名創客、跨國高科技企業高管、各領域設計師、創客社區推動者等自造生態圈里的意見領袖,他們從社區推動群體角度出發,分享最貼近創客文化傳播的經驗。而 23 ~ 24 日設置在海上世界的「創客市集」,共吸引了 220 多個創客團隊現場展示創意項目,其中,來自歐美、日韓等國際參展團隊近 50 個。深圳灣(ID:shenzhenware)作為合作媒體有幸參與跟蹤了為期三天的精彩活動,為大家帶來以下報道。

創意市集的入口搭建了主題拱門,10 月末的深圳氣溫依舊感人,海上世界儼然一片短袖的海洋
世界著名軟硬件巨頭展示創客作品
經過主題拱門,是微軟、英特爾、Qualcomm? 等軟硬件巨頭的展位,這些展位前都是人頭攢動。


今年制匯節,英特爾的展位尤為顯眼,不僅有 VR 體驗區,還有無人機展示。

英特爾團隊設計研發的全感力反饋背心,通過 8 塊獨立單元的力作用來模擬出游戲過程中的情境,比如在生化危機游戲中,穿上背心的你有突然被身后僵尸搭肩的感覺,為游戲者提供精密且變化多端的觸覺體驗。

微軟的展位上,一款自動販售機運用微軟人工智能領域人臉識別技術,其中存儲了 8 種表情,試驗者只要在現場按照指令做出表情就可以獲得一瓶免費飲品。
各式各樣的機器人齊相會

創意市集上最引人注明的當屬來自荷蘭的藝術家 Gijs Van Bon 攜帶的作品沙子機器人,在現場為大家「寫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以及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穿梭于海上世界。

來自日本的機器人樂隊是由 5 個可愛的機器人和它們的演奏樂器所組成。每個機器人都可以單獨表演它攜帶的樂器,也可以一起演奏,組成樂隊。當機器人組成樂隊演奏時,它們是通過同一臺電腦進行控制的。機器人樂隊的所有軟件,均由勝田哲二和吉田翔組成的項目組成員開發。現場演示的機器人樂隊演奏著《小星星》樂曲,萌呆的樣子引來大批粉絲圍觀。

來自臺灣的 Fuzzy Studio Inc,他們運用 CAD 設計結合 3D 打印技術,通過 Arduino 開源平臺打造出極具設計感的人形機器人。

機身上共有 13 個擴展接口、一個可編程按鍵以及一套圖形化編程平臺的機械臂 Dobot Magician。各種外置模塊再加上基于谷歌的開源平臺 Google Blockly,Maker可以通過砌拼圖的方式進行編程。只要你有足夠的編程能力,它可以成為你的圍棋對手,甚至幫你穿針引線。

這是來自 UFactory 的迷你機械臂 uArm,世界第一臺桌面級開源機械臂,通過人臉識別去抓取物件,移動位置可以通過簡單的編程來設置。
眾多互動裝置項目與民同樂

去年就吸引了大批觀眾排隊體驗的 3D 天文館,今年繼續在深圳制匯節上展出。


3D 天文館制作者 Higekita 天生就是個創客。1985 年,他在日本筑波市舉辦的科學展上看到一個由上百個超級計算機控制的大型 3D 穹頂電影展,深受鼓舞(其實是缺錢),于是決定自己 DIY 一個類似的項目。通過不斷地優化,他做出了很酷炫的 3D 天文館,通過一些 DIY 的道具(諸如恐龍,烏賊,隧道,飛船,衛星,空間站,星球等)結合投影,帶領在場觀眾體驗了一場非常原生態非常美妙的 3D 奇幻之旅。

當感應到有人站在「花朵」下面,它們就會自動開放。來自臺灣云林科技大學的設計團隊,制作了名為「動態云」的項目,運用不同材質的圖形設計,利用激光切割技術,以及開源硬件所制作。整個項目均在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制作完成。

夜晚的「動態云」更美

同樣是由日本創客團隊所設計制造的黑科技——Big Face 趣味拍照也是創意市集上的焦點互動項目之一,只要把這個簡單的裝置套在頭上后,就會有臉部變形、五官變大的夸張效果,讓每個參與的人都忍俊不禁(其實瞳孔放大的效果比較嚇人)。

由黑鹿計劃和千核科技共同為大家打造的名為「星光流動」的傳感燈互動裝置,充滿浪漫詩意。由 600 個玻璃燈球以及照明響應波所組成,每個燈球里面都有一個感光傳感器,當燈球感應到外部光線時,便會亮起并感染鄰近的燈球,形成多米諾反應依次傳遞光束。
無人機格斗首次亮相

防護網內,兩架無人機要跨越重重障礙,飛機型號不限,可以互相傷害,堅持到最后的無人機獲勝。決賽中,現場主持人還打趣道「強強對碰就看誰的飛機先沒電啦」,最終收獲冠軍的是來自深圳本土外號「螃蟹」的李楷模。這次新穎的比賽方式讓很多觀眾大呼痛快。本次深圳制匯節首屆無人機格斗賽共吸引了 12 支團隊報名參賽。
首屆自造談順利閉幕
自造談開設四大主題,分別是:創客的助推器、打造活躍社區、設計遇上自造、看我自造暢談。
在 22 日的「創客的助推器」演講環節中,來自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部中國區總經理李德勝、微軟中國開發體驗及平臺合作事業部技術顧問總監嚴飛、Qualcomm? 全球產品市場高級總監 Mike Roberts 等跨國高科技企業高管,分享了科技企業在推動創客文化發展中所做的努力。而下午的「打造活躍社區」主題演講中,來自美國的 Noisebridge 創客空間創始人 Mitch Altman,香港工匠灣創客空間創始人 Cesar Harada ,臺北 Openlab 社群創建者鄭鴻旗等嘉賓,就創客社區的共建分享了寶貴的經驗。
在 23 日舉行的「設計遇上自造」主題演講中,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Patrick Whitney,設計互聯負責人、文化歷史學家、藝術及建筑評論家 Ole Bouman,萬科集團城市規劃院院長錢源,臺灣云林科技大學副教授張登文等專家為大家獻上了精彩演講。下午的「看我自造暢談」主題論壇中,日本企鵝機器人 Morupen 創始人 Nao Kondo、數字化紋身團隊 Appropriate Audiences / tatoué、十乘十數字藝術創始人交互設計師張旺、家庭機器人公司 NXROBO 創始人林天麟、Dsruptive 創始人/西班牙生物創客 Juanjo Tara,用各自的創客項目,與現場觀眾分享了造物的樂趣和經驗。
晚上的深圳制匯節同樣精彩


深圳制匯節不只是有冷冰冰的科技展示,來自加拿大的 Make Fashion 團隊就為大家展現了科技溫柔的一面,與海上世界水秀相結合,中方+西方,碰撞出的可穿戴科技時尚秀,美得讓人動容。



大部分服裝均采用了發光裝置進行服裝線條裝飾,走秀模特身穿漸變色燈光裝飾的服裝在 T 臺由遠及近,宛若燈光的海洋襲來,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作為 After Party 節目,今年深圳制匯節繼續帶來了嗨翻天的秋葉原電子派對 Aki Party,讓大家再次感受到了科技控制燈光與音樂的魅力。一天的勞累全然融化在舞池中央,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一起相聚嗨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 Aki Party 還特意針對臺風海馬制作了一個「Haima」字樣的發光裝置,用輕松娛樂的方式,表達對所有參與深圳制匯節的創客團隊、工作人員,在面對臺風過程中展現「不畏艱難、越挫越勇」的創客精神的敬意。
2016 深圳制匯節,經受住了臺風的考驗,給參與人員獻上一場原汁原味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創客盛會。如柴火創始人潘昊所說「科技是新一代人的魔法,而且是大家都可以參與的魔法。」科技不只是嚴肅的、冰冷的、晦澀的,也可以是純粹的、溫暖的、有趣的。我們有理由相信 Maker Faire 將會在深圳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繼續滋養創客文化,它不會是小眾自嗨,而是全民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