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科技新推兩款餐飲機器人:一個送餐一個回盤,構筑餐飲配送閉環?

從餐廳到隔離病房,從送餐到送藥,普渡科技這家機器人創業公司的苦與樂 | 灣里對話
一個 150 人的小公司,向疫區免費支援自家的機器人,一大半的團隊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做公益忙活到現在,當談到企業的生存時,仍信心滿滿。
大年初一那天晚上,留在深圳過年的張濤接到兩個電話,分別來自杭州和深圳兩個隔離點。他們希望將普渡的自動化送餐方案用到隔離病房,為疑似患者送餐、送藥。
接下來各種協調討論的電話,一直打到半夜一兩點。想到一線的醫護人員在抗疫行動中的種種辛苦,又想到用機器人代替人去送餐送藥,可以減少交叉感染,張濤沒有多想,就決定為他們免費支援自家的機器人。
將心比心,讓人工去給隔離區送餐是不安全的,沒有太多人愿意干,這種事情交給機器人比較合適。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二的大清早,張濤緊急召開了動員會,把自己的想法與團隊、與股東、與投資人進行了溝通,大家也很快達成了共識。
于是,普渡正式啟動了「技術抗疫」行動,為疫區的醫院和隔離點免費支援機器人來提供免接觸送餐,降低病毒交叉感染的風險。?

當天下午,公司就安排了工程師奔赴一線,為深圳的一家酒店隔離點送去了 6 臺機器人。經過簡單的現場調試,很快就在病房里啟動了配送任務。
同時,在浙江臨安區集中醫學觀察點,3 臺普渡智能送餐機器人也正式上崗。
張濤的想法很簡單:技術抗疫,普渡在行動。

普渡科技是一家成立 4 年、目前只有 150 人的機器人創業公司。經過了 3 輪融資,公司已經陸續有 5 款送餐機器人產品上市,去年已經實現了營收平衡甚至盈利。
從應用場景出發,把機器人和自動化方案用在餐廳送餐和收盤場景,提升餐廳服務效率,這是普渡科技從 2016 年創辦之初,就想好的事情。
比起怎么做都不好看的人形機器人,這個非人形機器人更注重給餐廳帶來實際的收益。
直到今天,普渡的送餐機器人在外形上的變化并不是很大,張濤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內功」上。拿獲得紅點獎的「歡樂送」為例,它采用了基于多傳感器的全新的融合 SLAM 方案,自研的 3D 避障方案,可以在復雜的餐廳場景高效的執行任務,并有效的避開室內障礙物。
在過去幾年,普渡科技的送餐機器人已經投放到包括海底撈在內的很多餐廳使用。

這一次從餐廳到病房,場景變了,需求變了,產品部署和調試,會不會很花功夫?
其實部署很順利,特別順利。從餐廳到病房,其實是技術降維。我們的現場調試幾乎是無縫銜接。
張濤告訴我們,在所有室內的移動機器人應用場景里,餐廳的場景最為復雜:
餐廳過道窄;桌椅設施擺放更復雜;不同餐廳場景的一致性很差,不像酒店,每家餐廳的設計都不同;餐廳的人很多,尤其人來人往移動的人很多。這四個原因就導致在餐廳場景定位算法各個模塊的復雜度。
基于過去的算法積累和規?;涞氐膶嵺`經驗,普渡機器人不僅能精準流暢地行走,安全及時地避障,還能夠實現平穩運送各種鍋底、湯汁和酒水飲料,并確保液體的縱向顛簸不超過 5mm,也就是基本不會有濺撒。
如今,在過道更寬、且幾乎沒有人的隔離病房,這套技術的應用空間可以說是綽綽有余。
而為了避免人員接觸造成交叉感染,我們也做了一些「定制化」的調試。比如在托盤上的放置裝食物或藥品的置物盒,并且定期更換和消毒。在交互方面,也會增加語音引導,盡可能做到免接觸。

再之后,就是供不應求。
在深圳和臨安兩個試點后,普渡科技陸續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需求。
那兩天信息爆炸,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決策,來不及算經濟賬,也沒有考慮這個事對公司未來的意義。剛好也是春節休假,我們就上了。
到目前為止,普渡機器人已經「上崗」了多少醫院?去了多少城市/省份?
初步統計,10 個省,50 個醫院和隔離點。100 多臺機器人已經上崗,還有 300 臺機器人在排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需求也早已超過了我們承諾的免費支援的能力范圍,其中有一個省的需求就超過了 600 臺。

那現在還順利嗎?人手夠用嗎?
現在慢了,也更難了。
這并不是網友可以在網上喊喊「武漢加油、湖北加油」那么簡單的事。

張濤給我們描述到:最初有 10 多個普渡團隊的成員和代理商,在大年初二分兩批,前往深圳和杭州一線負責部署。而普渡深圳本地也需要不少的遠程協助人員,負責后臺技術支持和客服。單微信群就開了好多個,信息多到應接不暇。
最開始防護物資也是缺乏的,因為醫院本來就缺防護物資,普渡必須自己找,而那時候這些物資也都被管制了。有一些愛心人士,送了一些,才確保了最初「上崗」的順利。
人員的流動后來變得越來越難。進不去,出不來。進疫區要各種審批,出來也要隔離。
張濤告訴我們,普渡最初進杭州、溫州的同事,本來計劃再去上海,結果出來就要隔離 14 天,然后進去又要隔離 14 天。隨著需求的擴大,只能派出更多的人手支持。
初步統計,普渡總共派出了 40 多人前往疫區一線,算上各地代理商的人手,累計投入的總人數超過了 200 人。

去疫區做公益的事,團隊有意見嗎?
團隊其實挺讓我感動的,他們有善心,愿意挺身而出。
我很感激他們,更為他們擔心。尤其是在湖北的兩位同事,他們多在重癥醫院,接觸患者越多,被感染的風險越大。作為企業主,我對團隊有責任,也會擔心他們的家人問起。
其實除了人員流動之外,物資的流動也并非容易。
時值春運,商業貨運公司基本停運,多地又封城和交通管制,物流資源都優先給了醫院,全國的物流運力都缺乏。再加上又是去疫區,沒有多少貨車司機愿意去疫區,進湖北更難。

隨著前方的需求擴大,你們這么小的團隊,應付的過來嗎?
現在的需求早就超過我們承諾的范圍,不僅是機器人的儲備,還有我們人員的投入,都到了「供不應求」的臨界。
我們是一個技術公司,我們力所能及的去支援疫區。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機器人公司加入進來,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進來。

最近討論最多的就是小企業的生存問題。
一方面,隨著疫情的擴大,餐飲行業重挫,餐飲機器人的業務勢必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普渡科技做了大半個月的公益,接下來還有很多未被滿足的需求,需要在人力、物力、甚至資金上持續投入。
自己的生存問題怎么解決?
我們公司還好。最近剛完成一輪融資,還沒來得及對外公布。并且去年我們的業務增長了十幾倍,還能支撐一段時間。
張濤的回答其實讓我們感到一些「意外」,雖然他們很早就預見了疫情對餐飲的沖擊,但能夠做到如此從容應對,我想也多少得益于他們的團隊這些天其實都沒閑著。
與其耗著,不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是來自張濤的樸素的經營哲學。
其實更重要的是,雖然國內銷售會受影響,但我們今年將重點發力海外市場。預計在 2020 年我們的海外營收占比將突破 30%~50%。所以未來也是可期的。
接下來有什么產品的規劃嗎?比如拓展新的場景?比如做醫護相關的機器人?
雖然前線需求很大,但我們并沒有計劃往醫護這個場景深入下去。疫情結束之后,我們也就準備告一段落了。
突破餐飲場景,這是長期計劃。短時間我們還是以餐飲場景為主。
具體的計劃,就是在 4 月前,完成去年發布會發布的兩款新品的量產發貨,4 月后,再做一些新產品的開發。

△ 普渡科技新推兩款餐飲機器人:一個送餐一個回盤,構筑餐飲配送閉環(點擊圖片查看深圳灣的報道)
言談中,我們感受到,張濤急著復工,好早一些完成這一年的工作計劃。
但與互聯網企業不同,普渡科技是機器人公司,必須到公司才能開工。廣東省雖然規定了最早復工時間是 2 月 10 日,但要開工上班,還要過街道辦這一關。
現在,張濤和他的團隊,就等著街道辦審批復工了。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陳壹零 / 深圳灣
編輯:森林木 / 深圳灣
備注:圖片來自普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