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喜提能刷彈幕的智能手表,價格屠夫能否再造手環時代的傳奇?

?2019 智能手表市場下半場:一個老大、兩個變數、三個趨勢 | 報告
Q3 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達到 1400 萬,同比增長 42%
2019 年 11 月 7 日,市場調研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發布新一季度的智能手表出貨量報告。
報告顯示,2019 年 Q3,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達到 1400 萬,同比增長 42%。Apple Watch 繼續獨攬智能手表市場半壁市場,三星、Fitbit 緊隨其后,分別位列第二、三名。
按照深圳灣慣例,透過數據,我們來聊一聊智能手表市場的當下狀況,以及接下來的發展趨勢。
一個老大:Apple Watch 依然獨占半壁,三星坐穩第二位置
具體來講,本季度中,蘋果 Apple Watch 全球出貨量約 680 萬部,較去年 Q3 的 450 萬部增加了 52%,全球市場份額 48%。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不久前發布的蘋果新一季度財報中,蘋果的可穿戴業務營收已經占據了蘋果當季度營收的 1/10——本季度蘋果公司總營收 640 億美元,可穿戴、家居和配件銷售額 65.2 億美元,同比增長 54%。這其中,Apple Watch 和 AirPods 毫無疑問是最大的功臣。

本季度智能手表出貨量第二多的廠商依然是手機廠商——三星。
數據顯示,2019 年 Q3 三星智能手表全球出貨量約 190 萬部,較去年同期的 110 萬增長了近一倍,全球市場份額 13%。至此,三星全球第二代智能手表廠商的地位已經穩固。

本季度出貨量排在第三名的是剛剛被 Google 收購的 Fitbit。
數據顯示,2019 年 Q3 Fibit 全球出貨量約 160 萬部,較去年同期的 150 萬略有增長。然而,這個緩慢的增長并沒有緩解 Fitbit 的困局。相反的,由于今年上市的 Versa Lite 銷量遠不如預期,整個 2019 年上半年,Fitbit 凈虧損 1.48 億美元。

除了上述三個廠商,本季度,智能手表市場出貨量排名較靠前的還有華為、佳明等。
兩個變數:半年虧 1.48 億的 Fitbit 賣身,小米智能手表來了
說完 Q3,我們再來看看 Q4。
按照往年慣例,在雙十一、黑五等年底促銷旺季的帶動下,每年的 Q4 都是各種智能設備出貨的高峰期。
而除了年底促銷帶來的銷量增長外,2019 年 Q4 季度,智能手表市場還迎來兩個大變數—— Google 揮金 21 億美元收購 Fitbit,小米發布了「年輕人的第一款智能手表」,定價 1299 元起。
Google 揮金 21 億美元收購 Fitbit
在收購 Fitbit 之前,坊間關于 Google 智能手表 Pixel Watch 的傳聞已經非常多。而有行業人士認為,Google 本次收購 Fitbit,正是為這款手表添上最后一把火——Fitbit 在可穿戴產品的硬件設計能力,在健康、運動監測等方面的技術專利和數據,將會對 Google 帶來非常有力的補給。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 2018~2019 年,Google 在可穿戴市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先是將 Android Wear 更名為 wear OS,聯合高通在后者的旗艦芯片驍龍 wear 3100 上做了大量優化工作,再聯合大量手表廠商推出了搭載 wear OS 的智能手表;另一方面重金對 Fossil、Fitbit 等手表廠商進行全資或部分技術的收購。
隨著這一步步部署的完成,Google 首款智能手表 Pixel Watch 也呼之欲出了。
小米發布「年輕人的第一塊智能手表」
大洋彼岸的中國市場,小米在將同行 Diss 為「具有智能手機功能的大號手環」后,喜提「手表外觀的智能手機」小米手表。
小米手表采用類似蘋果的方形表盤設計,搭載了高通驍龍 wear 3100 處理器、全功能 eSIM和定制版的 MIUI For Watch 系統,不僅可以獨立通話、通過小愛同學與智能家居聯動,還可以聊 QQ、打滴滴、刷彈幕,提供一切你對智能手表需要和不需要的功能,起步價 1299 元。

雖然行業對這款從外觀到靈魂都透著濃郁「果味」的智能手表毀譽參半,但毫無疑問,以小米的品牌號召力,不用等到今年的雙十一結束,小米手表的銷量戰報就該出來了。而到了今年年底,這款手表在中國的智能手表市場便該有了一席之地。
三個趨勢:更獨立、更專業、更持久
智能手表作為一款需要隨身隨時隨地使用的電子產品,產品最關鍵的三大發展方向為:更獨立的產品體驗、更專業的健康服務、更持續的續航能力。
更獨立的產品體驗
不管是 eSIM、音樂播放器、應用商城、手表+TWS 的組合…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智能手表變得更加獨立。
但是,走向獨立的智能手表絕對不該成為另一個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在智能手表這塊小屏幕上,用戶需要的永遠不是類似手機上那樣復雜、全面的訊息和體驗,而是可以一步觸達的服務。
更專業的健康服務
作為當下最貼近我們身體的消費電子設備,智能手表在健康監測方面的優勢暫時還沒有人能夠超越。
而隨著各種生物傳感技術的日漸成熟,智能手表可提供的健康數據越多、越來越詳細。此外,與醫療機構合作,打造更加專業的健康檢測功能也成為各個智能手表廠商的常見操作。
更持續的續航能力
更獨立的體驗、更專業的功能,就必須要有一個更強大的續航能力來支撐。一方面是減少用戶充電的麻煩,另一方面,更長的續航是手表更多功能和服務的基礎。
——作為一款隨時隨地隨身佩戴的產品,一旦脫離了手腕,其產品價值就不復存在了,而充電這個操作,就是一個讓手表脫離用戶的過程。比如,即便蘋果的睡眠監測功能的傳聞已經傳了很久,但現在的 Apple Watch 用戶并不會期待,因為睡覺的時候要給手表充電。
對于智能手表這個市場,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與我們交流。
你們把小天才手表擱到哪去啊?
兒童智能手表和成人智能手表不算在同一個品類
兒童智能手表和成人智能手表不算在同一個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