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無線耳機挑戰 AirPods 的新機遇:降噪

Echo Buds 是亞馬遜憋了兩年才放的大招,但我們發現了不少問題
同時把耳機和語音助手做好,是 Echo Buds 最大的挑戰。
9 月 26 日,許久沒有大動作的亞馬遜舉行了秋季發布會,一口氣推出了 15 款內置 Alexa 語音的智能硬件新品,以及一系列的 Alexa 技術能力的升級。相關的內容在過去的 30 多個小時里,各大媒體已經梳理的差不多了,簡單回顧一下:
4 款傳統智能音箱,外觀和功能都有升級:
1. 類似去年 Echo Plus 的新 Echo,99.99 美元。
2. 有杜比全靜音支持的 Echo Studio 高端音箱,199.99 美元。
3. 屏幕變大了的智慧屏 Echo Show 8,帶有保護隱私的攝像頭物理開關,129.99 美元。
4. 多了一個 LED 時鐘的 Echo Dot Clock 迷你智能音箱,59.99 美元。
3 款內置遠場語音喚醒的新硬件,其實硬件形態上已經不新了,早兩年亞馬遜的 Alexa 生態的賣家早就上架過的產品:
5. 床頭氛圍燈 Echo Glow Lamp,29.99 美元。
6. 智能插座 Echo Flex,其實是可以同時作為插座 Echo Dot,24.99 美元。
7. 寵物追蹤器 Ring Fetch,使用了亞馬遜新的無線網絡技術 Sidewalk,計劃明年發售。
4 款傳統智能家居產品:
8. 新版室內攝像頭 Ring Camera,59.99 美元。
9. 裝在室內的智能門鈴 Ring Indoor Cam,59.99 元。
10. 裝在室外的監控設備 Ring Stick Up Cam,199.99 美元,搭配 Ring Alarm Hub 配套,售價 375 美元。
11. 新版 Eero 路由器,可以語音控制特定設備 Wi-Fi 開關,單只 99.99 美元起,三只套裝 249.99 美元。
3 款可穿戴新品:
12. 智能音頻眼鏡 Echo Frames,開放式入耳式音頻技術加持,觸控語音喚醒,邀請制購買,179.99 美元。
13. 智能語音戒指 Echo Loop,內置兩個麥克風,一個壓電式觸控傳感器,一個小型揚聲器,邀請制購買,179.99 美元。
14. 真無線藍牙耳機 Echo Buds,Bose 降噪技術加持,10 月 30 日上市,129.99 美元。
1 款小家電:
15. 智能烤箱,送 Echo Dot,249 美元。

在這一大波的硬件新品里,盡管 Echo Frames 和 Echo Loop 令人眼前一亮,但真正可以承載 Alexa 無處不在走到消費領域的可穿戴隨行產品,還是 Echo Buds。
事實上,Echo Buds 是一個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內部立項的項目。在 2017 年 Google Pixel Buds 推出后不久,Echo Buds 就已經在亞馬遜硬件設備實驗室 L126 的肚子里待不住了,陸續放出了不少新品的消息。

在發布會上,亞馬遜高級副總裁 Dave Limp 做了簡短的新品介紹。結合亞馬遜官網已經上線的產品頁面,我們將產品的特征匯總如下:
Echo Buds 的耳機采用了豌豆式入耳設計,搭配耳塞膠套和耳翼膠套,分別提供三組不同的尺寸,以適配不同的耳廓和耳洞,以提升耳機佩戴的貼合度。
采用傳統的 App 配對方式,完成首次的藍牙配對連接。
Echo Buds 最大的亮點是采用了 Bose 的降噪技術。
同時,內置了語音助手,用戶可以直接用語音喚醒 Alexa,并通過 Alexa 進行音樂播放、天氣查詢、甚至是亞馬遜語音購物等操作。
耳機續航 5 小時,15 分鐘快充,充滿后可連續使用 2 小時,搭配充電盒支持 20 小時連續使用。

亞馬遜也給出了幾款耳機的參數對比,包括 Apple AirPods 2、Bose Soundsport Free、Jabra Elite 65t、Samsung Galaxy。

基于深圳灣過去兩年里對于 TWS 耳機行業和產品的觀察,在 TWS 盛行的今天,亞馬遜直到今天才亮出的這些功能特性,已經不足以令人驚艷。
亞馬遜特別強調的免觸控的喚醒 Alexa 語音助手功能,已經在 AirPods 2 之外的其他幾家手機廠商的新品 TWS 上實現了。在國內,剛剛發布的 vivo TWS Earphones 和小米的 Air 2 也都支持語音喚醒語音助手。

從官方透露的內部結構圖來看,Echo Buds 在每只耳機上配備了三顆麥克風(2 個外部、1 個內部),有助于抑制環境噪聲,提高 Alexa 語音助手的識別度和減少誤喚醒率。同時搭配一顆傳感器,可感應耳機戴上還是拿下,從而智能控制聲音輸出的開關。

在入耳部分,Echo Buds 采用了更加高級的樓氏的雙動鐵單元。在真無線耳機上應用動鐵單元的案例并不多,亞馬遜的這一對耳機應該是首個公開的用例。深圳灣曾經報道過,動鐵單元在 TWS+ANC 耳機應用中有很多優勢:
動鐵方案首先具備體積小的優勢。相比動圈方案,動鐵單元可以直接放入出音管內,幫助 TWS 的腔體容納更多的元件。
其次,動鐵單元還具備高靈敏度、功耗低的優勢。對比小型動圈單元,在相同電流輸出情況下,動鐵單元能夠提供更響亮的聲音,耗電僅為動圈的 20~30%,這對提升無線耳塞續航,具有積極意義。
同時,動鐵耳機有很強的解析力,將多個動鐵單元集成在耳機里,音樂層次感就更強。
亞馬遜還強調了 Bose ANR (Active Noise Reducing)降噪技術的加持,也就是說,經過了噪聲消除后,Echo Buds 將有可能有更好的通話和聆聽體驗。
盡管這部分亞馬遜并沒有展開介紹,但是我們猜想,樓氏的雙動鐵方案為腔體節省的空間,為在這么小的腔體里做聲學處理還是提供了幫助。畢竟,ANR 需要更有「力量」的揚聲器去抵消噪音,而在寸土寸金的 TWS 耳機里,傳統的動圈方案占用空間大,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們再看一下 Echo Buds 的芯片方案。從亞馬遜曝光的技術參數來看,Echo Buds 采用藍牙 5.0 連接技術,瑞昱 RTL8763B 作為主控藍牙芯片,Intel S1000 DSP 負責 AI 和語音,以及 ADI ADAU1777 數字信號編碼器負責音頻信號轉換。
不得不說,這一方案的組合與我們通常看到的主控 + DSP 或單芯片方案不太一樣。據業內人士爆料,這一方案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其實并不是一個好的方案。
多芯片看起來很厲害,但芯片之間哪怕是理論上標準的接口和通訊,不同廠商的理解還是可能會有差異。最簡單的一個時序理解不同,都可以把軟件整得人仰馬翻。
畢竟是兩年前就開始做的項目,亞馬遜的 TWS 產品團隊在技術方案的選擇上,曾經是先行者,但因為產品出臺的速度太慢,而外界的藍牙音頻方案更新的太快,亞馬遜因為諸多方面的原因還是保留了最初的方案,沒有及時擁抱更加高效的方案。
從最近發布的 vivo TWS Earphones 和小米的 Air 2 的方案來看,兩家均采用了集成了語音 AI 和降噪的單芯片方案,分別是高通的 QCC5126 和恒玄的 BES2300z。兩家方案在集成度和功耗方面,都處于業界領先的地位。
此外,這款耳機的尺寸也比我們想象的要大,22 x 23 x 24 mm 的耳機尺寸和 57 x 77 x 29 mm 的充電倉尺寸,令我們想起了索尼的真無線降噪耳機 WF-1000XM3 佩戴時的糟糕體驗。

最后,我們再嘮嘮嗑,聊聊亞馬遜的硬件戰略。過去幾年,亞馬遜靠著 Echo 的普及和無處不在的 Alexa 的生態戰略,給行業帶來了很多生機。而如今也面臨著疲軟的尷尬。
在智能音箱和智能家居之后,亞馬遜急需一個移動終端來解決 Alexa 使用場景單一的問題。語音智能硬件的一個新的進軍的方向就是可穿戴領域。Echo Frames 和 Echo Loop 的問世是一個信號,預示著亞馬遜要在這個領域開始插小旗了。

而至于 Echo Buds 的推出,媒體解讀是對標 AirPods,但其實亞馬遜真正的對手是 Google,后者推出的 Google Pixel Buds 曾經一度栽到了耳機體驗的坑里,相信很快會爬出來拿出體驗更好的新品。而 Echo Buds 的體驗是否能超越,10 月 30 日新品發售后,即可揭曉。

另外,可能是更重要的,Echo Buds 主打隨時隨地 Always On 的語音助手,以及豐富的 Alexa 面向隨行場景的技能應用。而通過語音喚醒 Alexa,激活手機端的 Alexa App 連接云端的內容和服務,再反饋給 Echo Buds,這種運行機制難免受手機的制約。這也是亞馬遜未來需要攻克的難題。
此外,語音助手在隨行場景的應用體驗優化,也是像亞馬遜和 Google 這樣的語音 AI 技能提供商,也需要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別說超越 AirPods,在手機配件這個領域,要想干過 Google 讓 Alexa 在可穿戴配件設備中無處不在,要先問問原生的 Android 干不干。
但亞馬遜還有電商。能把智能音箱賣到最便宜并且賣的好,這是亞馬遜的本事。Echo Buds 的成敗,或許更重要的衡量標準是賣的好不好,其推動力來自于強大的亞馬遜電商平臺和促銷策略。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微信號:shenzhenware
主筆:陳壹零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