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布會:不止 1.7 萬塊的折疊手機,還有 5G 路由器、兩款筆記本新品丨MWC 2019

折疊手機的熱點不蹭白不蹭,看各路廠商如何各顯神通
你買或者不買,不都在操心嗎
從周一華為刷屏到現在,折疊手機這個詞就頻頻出現在 MWC 相關媒體報道、公眾號文章之中,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同時,「支持創新」和「噱頭成份居多」兩邊的聲音持續抗衡。
不管風向對頭與否,熱點就是熱點,能博人眼球、贏得關注就是廠商們在這場博弈中最重要的目標。
以下,我們盤點了各路廠商「蹭」折疊手機熱點的姿勢。
上量的
目前,全球只有華為、三星、柔宇三家做到了真正發布折疊手機,但也都還沒能進入量產階段,包括在 CES、MWC、發布會現場,廠家的產品也處在「僅供展示、不能觸摸」的階段。但他們也是目前幾家為量產付諸實踐的廠商。
三星
上周,三星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大家期盼已久的折疊手機 Galaxy Fold。盡管不是全球首款,三星還是以強勢的姿態宣布,他們「創造了一個新的手機品類」。

Galaxy Fold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是三星的可的折疊 Dynamic AMOLED 顯示屏,以及 0-180° 無縫折疊,展開后的效果相當平整,完全能撫平人們強迫癥導致的焦慮。
實際上 Galaxy Fold 共搭載了兩塊屏幕,折疊狀態下使用的是 4.6 英寸 Super AMOLED 副屏,由內展開是 7.3 英寸 Dynamic AMOLED 顯示屏,并且圖像也會隨之適應大屏——看過發布會的人應該還記得那非常適合展示產品特性的蝴蝶壁紙。

Galaxy Fold 整機集成了三星 Infinity Flex 柔性屏技術(還比一般的 OLED 屏幕薄 50%)、隱藏式鉸鏈、Wireless PowerShare 反向充電等多項技術。
三星 Galaxy Fold 核心的屏幕技術由自己掌握,因此對供應鏈把控也比較穩妥。產品預計能在今年 4 月份發售,售價 1980 美元(約合人民幣 1.3 萬)。
華為
緊接著在這周 MWC 第一天,華為打響了折疊手機的第一槍,發布 5G 折疊屏手機 HUAWEI Mate X。相比三星 Galaxy Fold,華為 Mate X 主打支持 5G,更多的意義是展示華為的 5G 研發能力和布局。
與三星 Galaxy Fold 內向屏幕折疊的方式不同,華為 Mate X 是外向折疊。折疊狀態下,另一面會自動息屏,展開時則整塊屏幕亮起,不需要額外增加一塊副屏。Mate X 采用華為歷時三年研發的鷹翼式鉸鏈技術,能實現 0-180° 自由翻折。

Mate X 還做到了全方位提供大屏體驗:在折疊狀態下,正面為 6.6 英寸屏,背面屏幕為 6.38 英寸;展開后為 8 英寸的無劉海的真全面屏。

除了屏幕折疊方式,華為 Mate X 相比三星更討巧的地方是將攝像頭、充電口、卡槽等重要零部件設計在機身一側凸起的區域中,使得機身厚度做到目前最薄:僅 11 mm,在展開狀態下單邊厚度僅有 5.4 mm。

不同于三星,華為 Mate X 的面板由第三方面板廠商京東方供應,自主掌握的核心技術主要是芯片、5G、快充等。是目前價格最高的折疊手機,2299 歐元,約合人民幣 1.75 萬元。
盡管華為在會上表明該機將在 2019 年中期上市,但也沒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
在會后的采訪中,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明確表示,Mate X 是一款量產機型。但他也坦言,現在還無法確定具體能量產多少,目前還在做更多的實驗和測試,以保證讓消費者拿到的手機能夠更加滿意。關于量產能力,他表示「希望能挑戰單月十萬臺以上」。
柔宇
去年 10 月,國內柔性屏面板廠商柔宇科技搶先發布了「全球首款」折疊手機 FlexPai(柔派)。該機采用柔宇科技 7.8 英寸蟬翼柔性屏,折疊/展開尺寸分別為 4.0 英寸、7.8 英寸。

與前兩者比起來,FlexPai「翻書式」的折疊方式就顯得簡單粗暴,折疊后的縫隙是肉眼可見的明顯。
它的優勢在于價格比較低:提供三種內存配置版本,6GB+128GB 起步,價格分三個檔次 8999、9998、12999 元,也是目前同類產品中唯一一款能接受預訂的。

不走尋常路的
這些廠商用行動告訴我們,柔性屏也可以用在折疊手機之外的產品,以及手機也可以這樣折疊。
努比亞
努比亞就另辟蹊徑把手機和手表兩款產品的特征整合到一起,做出來一款可穿戴智能手機(Wearable Phone)努比亞 α。

努比亞 α 搭載了一塊 960*192 的 AMOLED 4.01 英寸柔性顯示屏,屏幕可以一直延伸到腕帶的位置,屏幕兩側有非常明顯的黑邊。500 萬像素攝像頭被隱藏在表盤的側面,可以滿足普通的自拍需求。

另外,為了匹配這一硬件形態,努比亞為 α 量身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α OS」。基于這一操作系統,努比亞 α 支持手勢交互控制和語音控制,核心顯示區域可以根據人的角度自由調整,以保證用戶可隨時有最舒適的視覺與觸控體驗。

在多篇文章中,深圳灣便曾表示,AIoT 背景下,以智能手表為代表移動隨行設備有可能承擔越多現有手機的功能,而努比亞 α 這一全新的硬件形態也讓我們看到了努比亞在這一方向上的嘗試。
但是,既然是一款戴在身上的產品,那么,除了正常的功能和體驗之外,「顏值」自然也是用戶考量的重要標準。從現場圖片的效果來看,努比亞 α 在上手之后,手腕圈了一圈 bling bling 的顯示屏,既突兀又中二,屏幕兩側的黑邊也顯得格外的笨拙。
TCL
TCL 的折疊屏產品同樣采用了內向屏幕折疊的方式,但折疊的方式更加「豐富」。

除了有類似三星、華為的「大屏折疊」(展開后屏幕尺寸 7.2 英寸),TCL 還有一款是直接把常規手機對折的「小屏產品」。從現場展出的效果看,折疊后的 TCL 手機 R 角非常明顯,像極了一個男性的錢包。

據悉,這幾款疊屏產品均基于 TCL 自研的 DragonHinge 折疊屏鉸鏈技術,該技術允許折疊屏幕進行各個角度的折疊和彎曲,以適應各種應用場景與使用需求,另外,手機的屏幕為 TCL 兄弟產業華星光電提供的 AMOLED 柔性屏面板。
刷臉的
對于某些廠商來說,要不要跟進折疊手機是一件有待觀望的事情,但他們也不想錯過這樣一個向外界「秀肌肉」的機會,比如趁熱發個微博官宣。
OPPO
在本次 MWC 上,OPPO 就用微博刷了一把臉。

據說在演講前,OPPO 臨時決定將幾頁折疊手機相關的 PPT 撤了下來。在華為發布會結束不久后,OPPO 副總裁沈義人就通過微博爆出了自家可折疊手機的高清照片,并配上了一段「大實話」:
目前這個階段看來,折疊后除了屏幕變大,和可以折疊一下,并沒有帶來用戶體驗上的巨大提升。
他還想通過微博評論來試探大眾對這類產品的接受程度:
如果真想要的請轉發,看看想要的人多么?人足夠多的話可以考慮是否要「量產」。

而從曝光圖來看,除了 Logo,OPPO 的折疊手機簡直是與華為 Mate X「從同一個模子出來的」,但屏占比、折疊效果等各方面就顯得沒沒那么優秀。不過這也只是個概念產品,也并沒有關于產品的具體參數。

小米
在過年之前,小米總裁、聯合創始人林斌在微博秀了一圈小米雙折疊手機。與普通的「翻書式」設計不同,小米折疊手機采用的是對稱雙外折疊的形態,在往兩邊各折疊近 1/3 時,平板將轉換成一個雙曲面屏手機的形式,折疊后的屏幕大小為 5 英寸左右。

不過,或許真的像柔宇吐槽的「三無(無技術、無量產、無整機」的概念機」,在 MWC 這一波折疊屏的炫技中,小米難得「低調」了一把,既無宣傳,也無真機展示。
打擦邊球的
不做折疊手機,他們也能給你提供類似的體驗。
作為韓國唯一一家能夠在柔性屏技術上與三星分庭抗禮的廠商,LG 這次亮相就沒有上回在 CES 期間展示可折疊電視那般耀眼。不過也靠著一款雙屏手機打了一個擦邊球。

在 MWC 上,LG 發布了第一款 5G 手機 V50,也是其第一款配備副屏的手機。LG V50 配備兩面 OLED 屏,主屏 6.4 英寸,但副屏由于邊框較大,只有 6.2 英寸。最大的亮點是,手機表殼上的鉸鏈設計能支持 360° 旋轉,滿足大屏、便攜的需求。
實力湊熱鬧的
面對這些手機,很多一些捂緊錢包不打算買的網友,大概也會像我們一樣,操心折疊手機怎么貼膜、怎么套手機殼、會不會很容易壞這類問題。
而像蘇寧這種渠道商也實力蹭了一把熱度,幫助大家消除這個擔憂,趁機推出貼心的「折壞險」保障服務:

大致是,用戶從蘇寧購買的折疊手機,如因折疊導致性能故障,可由蘇寧免費維修,修不好可換新。
手機還沒賣就開始想怎么修,蘇寧真是走在手機維修道路上的排頭兵。
問題是,大家不是缺那 399 元的保險費。
主筆:大林 / 深圳灣
編輯:小花 / 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