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上的音箱混戰中,渡鴉的 raven H 憑什么被評為 CES 最佳? | CES 2018

raven H 曾命懸一線,百度渡鴉的 PPT 產品是怎么做出來的?| 梧桐 CEO 早茶會
在產品設計階段完全不考慮量產可能性是做硬件大忌,但渡鴉真的就這么干了。
去年 11 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渡鴉發布了加入百度之后的第一款硬件產品,智能音箱 raven H。盡管行業內對這款產品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在產品外觀和結構上,raven H 確實給當時千箱一面的智能音箱圈子帶來一些不一樣的刺激,渡鴉在設計上的堅持和執著,可以清晰地從這款產品上感受到。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在 raven H 面世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份堅持和執著,差點真的讓 raven H 成為一款只存在于 PPT 和設計圖里的產品。渡鴉 CEO 呂騁曾公開分享過設計 raven H 時「直覺化」的設計理念,以及對 raven H 從設計到產品中間「不妥協」的自豪,但除了「硬件制造很難」這種模糊的認識之外,人們可能很難想象,設計和制造的沖突曾如何將 raven H 逼到生死一線的邊緣。
在 3 月 17 日由深圳灣策劃和組織的「梧桐 CEO 早茶會」第 10 期活動上,raven H 背后的產品設計和實現團隊,第一次公開了談論了 raven H 從設計到量產整個過程的全貌和細節。
渡鴉創始人呂騁、硬件負責人潘維,合作研發和生產 raven H 的超聲音響(Tymphany)中國總經理劉曉彤、研發高級經理熊俊出席了活動。臺上,互聯網硬件產品新銳與音響界老司機之間產生了深度交融和激烈碰撞;臺下,來自深圳灣社區 100 多位硬件產業上下游的企業負責人和相關行業從業者全神沉浸。
讓設計師放飛自我的「直覺設計」……
活動開場,主持人闡明了這一期早茶會的主題「年度智能音箱」的雙關含義:媒體稱 2017 年是智能音箱元年;2017 年渡鴉 raven H 獲得了年度智能音箱的殊榮。而這場活動就從探尋這款年度產品的誕生過程開始。
呂騁首先分享了渡鴉和瑞典設計公司 Teenage Engineering 一起為 raven H 做外觀設計的過程,其間拿出了許多未曾公開過的 raven H 概念草圖。
在設計階段,「我跟他是完全沒有交流的」,呂騁指了指臺下的負責硬件實現的潘維,「因為我知道他會早早告訴我這做不了、那做不了。」最后瞻前顧后設計出來的東西可能又是一根圓柱體。

在產品設計階段完全不考慮量產可能性是做硬件大忌,但呂騁真的就這么干了。他把這種設計流程稱為「直覺設計」。「是的,就是憑空想。」Teenage Engineering 的設計師們按照自己對家庭場景的理解,設計出理想的、適合放在家中的產品外觀形態,然后使用工業級 3D 打印機作出外觀原型,進一步討論和約束,直到設計成型,都「沒考慮過可實現性」。

之后呂騁拿給潘維的,是已經接近定稿的設計圖。
當時,硬件經驗豐富的潘維一口氣列了幾十項硬件實現上的問題點,試圖告訴呂騁這個設計有多「外行」。比如最基本的,出于回聲消除和識別距離方面的考慮,業內一般把麥克風和喇叭之間的距離做到 10cm 以上,但呂騁給出的設計原型全高才 7.4cm。

盡管有一些思想準備,和潘維的第一次交流之后,呂騁還是有點動搖,也試著做了一系列妥協的設計方案,「潛意識里可能故意把這些妥協方案做的很怪異,試圖說服自己這些是不對的。」呂騁說,「這個階段對我來說很痛苦。」呂騁在設計上的理想主義終于撞上了冰冷的制造業現實,對倔強而不馴的呂騁來說,這種沖突尤為強烈。
呂騁和潘維在設計和實現之間的鴻溝中沖突、磨合了一個多月,這個時候,潘維找上了超聲音響。
……是制造上的「大坑」
呂騁無視傳統硬件制造原則的設計理念,給了 raven H 最大限度的設計自由度,讓業內看到了許多前所未見的元素。但對負責 raven H 聲學結構和硬件生產的 Tymphany 來說,raven H 帶來的更多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Tymphany 超聲音響在聲學行業有著深厚的積淀,Sonos、Beats、B&O 等一線音頻設備品牌在非常早期就已經是 Tymphany 的客戶。盡管如此,Tymphany 的研發高級經理熊俊仍表示,raven H 是他見過的最難實現的產品,登上演講臺,熊俊開玩笑道,「我今天就是要講一下,Raven 給我們挖了多少坑。」

熊俊從 ID 結構、聲學結構、開模和品質控制、研發測試、產能爬坡等方方面面,一一講述了把 raven H 把這樣一款一切從設計出發「PPT 產品」帶進批量生產,需要解決的大大小小的問題。
我們挑幾個感受一下:
比如,raven H 方塊層疊結構的最上一層,是一個被稱為 Touch 的可拆卸的觸摸遙控模塊,熊俊說,Touch 本身就是個獨立的智能音箱,最外層是網孔外殼,下面是 LED 燈陣,還有麥克風和喇叭,全部都要集成在就在這個厚度只有 0.94cm 的模塊里。
Touch 和本體的連接采用磁吸結構,連接桿可以抬起讓 Touch 面板豎立起來,為了讓 Touch 能被輕易地取下,豎起時又不至于掉落,Tymphany 對磁吸磁力進行了大量測試,最后還專門定制了非標磁鐵。
再比如,raven H 外觀設計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完全看不出這是一臺音箱——喇叭和出音口必須完全隱藏。此外,又要解決前面提到的麥克風和喇叭排布問題的同時,保證一款高端產品應有的音質。為此,Tymphany 專門定制了喇叭,并對內部的聲學結構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從而在讓身材小巧的 raven H 也能帶給用戶自然而和諧的聲音。
Tymphany 面對的最大的挑戰還在 raven H 的材料和配色上,raven H 選用的是一種名叫 Kalix 9950 的新型材料,含有 50% 玻璃纖維,能夠帶來很不一樣的的觸感和視覺觀感,但這種材料只有在 iPhone 上有過應用,而且用量極少,使用 Kalix 9950 制作整臺產品,渡鴉是第一個嘗試者。
由于這種新材料的密度與常用塑料材質的差異較大,傳統的模具制造工藝和經驗在 raven H 的模具制作階段幾乎起不了多少作用,需要渡鴉和 Tymphany 自己嘗試和摸索。
此外,raven H 是素材直接上色的,而在配色上選用的 RAL 色系在上色之后并不會馬上穩定,從著色到顏色定型需要經過一段時間,Tymphany 為此專門對不同工藝參數的樣品上色之后的顏色變化進行定時的跟蹤和記錄,來保證最終量產顏色的準確。
這整個過程,渡鴉和 Tymphany 的團隊在模具廠守了整整 50 天,期間進行了數不清的實驗和測試。
或許這一段太特別了,首次在臺上做分享的熊俊也是激動萬分,幾次哽咽,折射了硬件產品實現上的諸多煎熬與痛苦。
我們不是要把過去做的事和別人做過的事再做一遍
盡管過程充滿挑戰,但在回憶這段「艱苦歲月」時,呂騁說,大家都總是以非常正面的態度來面對這些問題。
「我們選擇的合作伙伴,都是在自己的領域已經做膩了的,已經享有很高的聲譽的企業,渡鴉想和他們做的,不是把過去一直做的事再做一遍。」呂騁說道。
劉曉彤也認為,和渡鴉打造 raven H 這樣一款困難的產品,對 Tymphany 來說也是一次自我挑戰,讓團隊在這樣一個已經有些安逸的行業里,再找到骨子里的拼搏精神。

Raven Studio 新的定位和方向
在隨后的訪談環節,呂騁分享了渡鴉在今年的定位、規劃和產品方向。
架構調整后,渡鴉將成為百度的「Google X」
上周,百度宣布成了 SLG 智能生活事業群組,由百度「度秘事業部」、百度「硬件生態渠道部」和「Raven Studio」組成,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兼任總經理。原百度智能硬件事業部升級為 Raven Studio,由呂騁負責。
呂騁表示,這次調整讓渡鴉不再需要直接背負產品銷售 KPI 壓力,更專注于前沿產品形態的探索,「像是百度的 Google X 那樣的部門」。Raven Studio 可以以工作室的模式同時使用百度內部資源和對接外部資源,將百度大量的 AI 技術積累通過產品的形式展示出來,打造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產品。
此外,呂騁也透露,百度也將在今年推出以鋪量為目的的低價智能音箱產品。這款新的百度自有產品很可能由硬件生態渠道部開發和銷售。
新產品將引入視覺等更多技術,Touch 有更多想象空間
在百度世界大會上,呂騁展示過渡鴉下一代概念產品機械臂機器人 raven Q,但談及新的產品方向時,呂騁表示 raven Q 的機械臂形態已經基本定型,更多可能性在可拆卸模塊 Touch 上。
「智能產品只有語音是不夠的,下一步準備『把視覺的東西帶進來』」。這里的「視覺」指的是視覺領域的 AI 技術,呂騁提到可能為 Touch 增加視覺識別等能力,幫助用戶從新的層面上認知世界,讓這樣一個移動設備成為用戶「感官的延伸」,「Touch 的形態是有可能成為下一代移動設備的」,呂騁說道。(本文主筆:陳凱文 / 深圳灣)
一場活動,聊一款產品,持續了三個多小時,訪談和問答中還涉及了很多有意思的話題,以及幾位嘉賓如「藝術人生」一般的情感交織跌宕起伏,在這篇文章中還遠遠不能全部覆蓋和逐一深入,比如硬件產品設計中 ID/MD/ED/AD 分工協作的問題、智能音箱產品銷售渠道問題、渡鴉所搭載的 DuerOS 的市場表現和語音生態布局問題、渡鴉在僑福芳草地的辦公空間和 CEO 的哲學問題、等等。這些也只能留給與會者細細回味,留給讀者慢慢思考。
「梧桐 CEO 早茶會」是最活躍的硬件創新社區「深圳灣」、聯合最美的生態辦公園區「泰華梧桐島」,共同打造的高端社交活動,更是企業家和創業家的高端私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