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高端市場已被 Google Home Max 搶了先,你還會等跳票了的 HomePod 嗎?

庫克放言 HomePod 體驗遠超 Echo,但剁手前你還應該了解這四個問題
誰知道歷史會不會重演呢?畢竟出馬的不是別人,是蘋果啊!
一個月前我們曾報道了 Google Home Max 的上市,并認為雖然目前市場上已經涌現出不少高端智能音箱品牌,但持續跳票「不靠譜」的 HomePod 才是 Google 最終要面臨的真正對手。
而在昨天晚上,我們驚喜的發現蘋果官網已經悄悄上線了 HomePod 的產品介紹,并公布了上市時間:1 月 27 日啟動預訂,2 月 9 日開始發貨,首批發售地點包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后續將會進入法國與德國市場。

核心賣點:內置 A8 芯片,軟硬深度集成,「空間感知+高音質」是絕殺技
今天一早,蘋果 CEO Tim Cook 在造訪加拿大時接受了采訪,當被問及 HomePod 的核心優勢時 ,Tim Cook 提到了兩點:一是超高的音質體驗,二是軟硬件的深度集成。

的確,與亞馬遜 Echo、Google Home 不同,HomePod 自一開始便是主打高端市場。另外也正如蘋果 AirPods 的設計基調,HomePod 并未在產品上過于凸顯 Siri 的「智能」,而是將重點放在了「音質」,以及與 HomeKit 智能家居的連接上。
HomePod 是目前市場上硬件配置最高的智能音箱之一:其身高只有 7 英寸,卻搭載了 6 麥克風陣列,擁有一個 4 英寸低音單元(配有定制放大器,可播放各種深度,豐富的低音)及 7 個 360 度環繞高音喇叭。

軟件上,有了 Apple A8 處理器的支持,其能運行先進的軟件算法,實現實時聲學建模、音頻波束成形、回聲消除等功能,并能不斷分析音樂,動態調整音頻,以保證聲音的流暢播放。
而今天凌晨蘋果同步推送了 iOS 11. 2.5 系統更新,也正式為 HomePod 提供了一系列固件支持,例如能設置并自動傳輸用戶 Apple ID、Apple Music、Siri 和無線局域網設置至 HomePod,并可利用 Siri 朗讀新聞等。
另外,HomePod 還具備一項絕殺技——空間感知,即能根據 HomePod 在空間所處的位置自動調節音效。即無論是將 HomePod 放在中間、角落、桌子上還是書架上,在幾秒鐘內便可自動實現對空間音效的優化,以實現高度的沉浸式音樂體驗。

在今年晚些時候,蘋果還將會支持多個 HomePod 形成立體聲場,以及通過 AirPlay2 控制多個房間的音樂同步。
即便如此,依據 HomePod 公開的信息及目前音箱市場的現狀,我們認為 HomePod 依然具備如下四點不足之處:
1、 音樂資源缺乏 :WiFi 環境下僅支持 Apple Music,但可應用藍牙 5.0 及 AirPlay1 拓展第三方音樂服務
HomePod 目前僅支持點播 Apple Music 里約 4500 萬首歌曲,這也就意味著 HomePod 每月必須額外支付 10 美元的訂閱費;這相較于亞馬遜與 Google 龐大的流媒體音樂庫實在沒啥優勢。
好在,這一缺陷可以通過 AirPlay 來彌補,雖然官網表明要晚些時候才能支持 AirPlay 2,作為對 Apple Music 的一種補充,用戶仍能使用 AirPlay 1 訪問 Spotify,Pandora 和 iHeart Radio 等其他音樂服務。
此外,我們還在 HomePod 的技術規格上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細節:藍牙 5.0 。

此前深圳灣曾撰文介紹過,藍牙 5.0 的新功能主要是針對物聯網的低功耗需求(包含優秀的突發信號的處理及低延遲率 ) 而設計,因而這也意味著 HomePod 具備更優秀的智能家居組網能力。
2、 Siri 備受詬病: 2017 年損失 15% 活躍用戶,用戶接受度遠不如 Alexa
一直以來,Siri 都是作為笑柄而存在于 iOS 設備上,因為它不夠智能,也不夠了解用戶真正想要什么;雖說它的對手 Alexa 也好不到哪兒去,但自從亞馬遜聰明的將 Alexa 移植到智能音箱一相對應用單純的產品中時,用戶對其好感度就蹭蹭的往上漲。

美國市場調研公司 Verto Analytics 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盡管 2017 年 Siri 借助 iPhone 這一載體,在美國擁有 4140 萬活躍用戶,但相較于 2016 年損失用戶量高達 730 萬,相當于總用戶 15%;相較之下,亞馬遜 Alexa 卻是大漲 350%,并進一步覆蓋到了車載、家居、PC、智能穿戴中。
此前 iPhone 用戶對 Siri 的壞印象,是否會影響到 HomePod 的銷售,還是一個未知數。
3、 身份尷尬:并非獨立的產品,只是 HomeKit 的一個智能配件
在 HomePod 面世之前,Homekit 的控制中心通常是 iPad 與 Apple TV,而現在則又多了一個純正的語音中樞。
值得注意的是,HomePod 并未像 Echo 或 Google Home 那樣擁有一個單獨的 APP,而是被集成進了蘋果的 Home 應用中。

這也就意味著 HomePod 的身份只是 HomeKit 的一個智能配件,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其后續的語音服務更新也會更多聚焦在家居場景應用上(例如 iOS 11. 2.5 更新的 Siri 禁用及讀新聞等功能,均是針對家居場景),而很難像 Alexa 及 Google Home 那樣擁有廣泛的購物、外賣、打車、健身等廣泛實用的技能。
4、 饑餓營銷還是試水?首批只有 100 萬臺訂單
依據外媒的報道,目前共有兩家企業為蘋果生產 HomePod,其中一家是鴻海精密,另一家則是 Inventec(英業達)。而 Inventec 方面已于上周放出消息,稱已經向蘋果供應了首批 100 萬臺 HomePod 音箱訂單。
這究竟是饑餓營銷,還是說明蘋果對 HomePod 銷量的信心不足,從而保持謹慎試水的態度?
亞馬遜、Google 占盡先機,但高端音箱市場仍有機會
近日美國愛迪生研究公司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公布了三組有趣的數據:
- 美國的智能音箱用戶已達 3900 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了 128%;
- 7% 的美國人在黑色星期五及圣誕購物季購買了智能音箱,其中 4% 為首次購買;
- 截止今年 1 月美國居民中已經有 11% 是 Echo 的用戶, 4% 是 Google Home 的用戶。
可見 ,Echo 與 Google Home 均已經在美國市場形成了強力的滲透。即便是在高端智能音箱領域里,自 HomePod 發布至今的 8 個月時間里,也有 Sony、Google、JBL 等一批品牌搶先推出了瞄準高端市場的智能音箱。

但,就像 AirPods 剛推出時飽受非議,一年后卻吞噬了無線耳機 85% 的市場份額一樣:前期進場的品牌掀起了鶴蚌之爭,在市場被足夠教育之后,被蘋果用一款高品質產品收割了大批用戶,占盡漁翁之利。
誰知道歷史會不會重演呢?畢竟出馬的不是別人,是蘋果啊!(作者:談哲@深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