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Brain 李傳豐:當語義技能商店應用達到百萬量級的時候,語音交互時代才會真正成熟 | WARE 2017

LifeSmart 董熠:未來的房子就是一個機器人,最終語音會變成一個生態系統 | WARE 2017
阿里有五千工程師在做 IoT ,光給這些員工發工資一年就是 60 億。
智能家居開始流行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并逐漸在歐美家庭里有了很大的應用。不過由于技術瓶頸及成本偏高等原因,智能家居產業曾一度遇冷。
兩年半前,集成語音助手系統 Alexa 的亞馬遜智能音箱 Echo 發布,智能音箱市場開始發酵。直到去年 ,Echo 的銷售數據開始有了質的飛躍,一舉突破 700 萬臺,成為智能家居中最受歡迎的產品。
伴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 , 語音成為家庭交互中的重要手段,智能語音產業的發展也為智能家居帶來了一個越過瓶頸的突破口。在本次 「WARE 2017 語音智能平臺與應用峰會 第 II 季」上,智能家居企業 LifeSmart 創始人董熠發表了題為「跟你的家對話」主題演講,向我們分享了智能語音與智能家居相結合時產生的一些有價值的場景。
未來家的特征:語音+傳感讓房子變成一個有意識的形態
在董熠眼里,未來的房子會像一個機器人一樣,里面裝有很多控制器與傳感器,這些傳感器能隨時收集人的行為和居家數據,由 AI 在云端調度分析數據與信息,然后由控制器像控制四肢一樣驅動著家電的運轉。
這樣的一個控制系統能達到完全自動的程度,例如主人一回家就能通過視覺傳感器識別人物身份,自動開啟空調、窗簾、電視等家用電器,而不需要回家后掏出 APP一項項設置,房子就像一個助理一樣能與你互動。
早在三年前 LifeSmart 在發布智能家居產品的時候,就已傾向于將一棟房子看做這樣一個機器人一樣的整體,而不僅僅是做一個個智能家居單品。

董熠表示,LifeSmart 也曾想做一款語音控制的音箱,但這個計劃最后并沒有落地。原因是他認為語音智能在家庭環境中應該是無處不在的,當很多家居產品具有了連接網絡的能力之后,都會變成一個潛在的智能音箱。例如,你可以和入門可視對講系統互動、可以與開關面板系統互動,可以與冰箱、空調對話,甚至躺在那里可以與沙發聊天。
語音智能與多樣性傳感器,是智能家居的兩個重要交互手段。房子內部無處不在的語音+傳感系統,會讓人變得很自由,并隨時能基于用戶的位置、聲音、數據給出合適的反饋。
人工智能技術有一個分布式的布署架構,語音智能也是如此。例如當連線到云端的時候,設備要具有深度學習的能力,而在本地的時候要有離線技術的支持。當這些設備具有了感知、運算、自動控制的能力,未來的家庭將會逐步變成一種有意識的形態。
那么,本沒有生命的房子的意識來源于哪里呢?答案是 AI 與數據。
智能家居意識來源:數據和 AI
傳感系統在家庭生活情景中不斷積累數據,這些數據經由人工智能算法篩選與分析,最終能進化出多個性化的服務方案。例如面對不同的家庭對象——老人、孩子、殘障患者,房子會像一位生活助理一樣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服務。
你可以認為,這樣的房子會像一位保姆一樣,具有自主服務意識。而這種意識,來源于 AI 部署模型的構建。

基于這樣的理解 ,LifeSmart 目前正在做如下兩件事:
智能家居產品:做涉及到家庭安全、家庭舒適、燈光自動控制、窗簾自動控制、空氣質量與溫度的調節等等的家居產品,這些產品一方面能完成家居所需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是數據積累的入口。
AI 部署的基礎架構:通過把所有傳感器信息的輸入、數據的輸入,以及所有的規則與算法,與所有的輸出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得人工智能算法與產品相結合,做 AI 人工智能部署模型。目前的 AI 技術的應用并不完美,但可以通過快速帶入硬件信息、新的數據 AI 算法,讓家庭變得真正智能、自動控制家庭。

不過,智能家居目前尚不是一個被大眾深入理解的概念,很多用戶買了智能家居產品后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該怎么使用。通過已建立起的 AI 數據模型,能根據用戶的行為習慣為用戶推薦更加適合的家居產品。
語音交互當下的定位:重要但不是全部,最終會形成一個生態系統
董熠認為,一場深入的交互仍然需要有屏幕,以及更多的傳感器,來保證更加全面的自動化交互效果,語音交互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種。尤其在復雜的交互情景的時候,仍然需要智能手機等多屏的方式交互。通過將各種各樣的交互手段有效結合在一起,最終會形成一個以語音產品為核心的生態系統。

目前 LifeSmart 已經做了很多智能家居產品,并且也在發力做智能終端平臺,已經對接了 20 余家廠商。在董熠看來,LifeSmart 的使命就是專注于智能家居,將 AI 語音的應用接口做好。
演講中董熠還分享了一些智能家居和語音創新結合的實例,例如為上海某殘疾人公寓裝上語音控制電器、智能家居系統幫溫哥華某用戶捕捉犯罪畫面并報警、能成為健忘患者的福音等等。由于 AI 技術的注入,家居環境會變得更安全便捷,也能幫弱勢群體創造一個更加平等的生活環境。

最后,董熠感嘆道:做物聯網智能家居的創業,以及 AI 與語音技術整合的創業,其實是一條很艱難的路。其中涉及到的產業層面包含了軟件、硬件、供應鏈、市場等,這絕非是某一家公司就能做成的事業,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尤其艱辛。即便阿里這樣的大公司也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據說阿里現在有 5000 名余工程師在做 IoT 相關的技術崗位,單單給這些員工發工資一年就得 60 億。
雖然這是一條很難走的路,但 LifeSmart 在這條路上已經堅持了三四年。董熠認為未來智能家居時代是屬于所有中國創業公司的時代,中國擁有最大潛力的市場容量及最拼的創業群體,在這個從移動互聯網向 IoT 過渡的時代,創業公司應該有耐心與決心,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